田志顺:简谈陶瓷印制作

陶瓷印,中国传统印章的一个种类,更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相对于纯天然石材(如寿山石、青田石等)为载体的传统印章而言,陶瓷印以瓷土为原料,完全由人工制作而成,其印章纽体及独特的治印方法,为当代新兴的印章艺术。
印章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非常流行,但那个时期的印材大多为金属印材,如金、银、铜,也有玉质、玛瑙、化石等,而瓷印最初作为印材是从晋唐时期才开始的。在当时是作为一般的私印或陪葬的明器。瓷印的制作难度较大,工艺较复杂,要经过制坯、雕纽、素烧、刻字、上釉等程序,再经过预定的温度入窑烧制。
先来说说瓷制坯与雕纽。制坯要经过原材料粉碎、制泥、摔坯以及把已经配制好的泥团儿摔成方、圆等不同的形状。摔坯是个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摔得好才能没有气泡,烧制时才不会出现炸窑现象。在瓷坯晾至三五成干时就可以制纽了。初学者可参照古代印章的一些桥纽、瓦纽、龟纽等,也可以发挥自己擅长的艺术门类进行加工,比如花卉、动物或者人物等来制成印纽。制纽时应注意不要太高,若太高了经过高温烧制后会有很大的收缩,将导致成品率降低。
之后便是在泥坯上雕纽。最好在印坯四面画上中轴线,印纽尽量居中,力争四周均匀。泥坯虽不像石章那么硬,但由于松脆,所以要悬手用虚劲儿,不然稍不留意就会前功尽弃。雕纽的工具可以自己制作,如钢锯条、什锦锉、竹片等都可以打磨或削成不同形状的刀具。如果考虑到印章制成后便于佩戴或容易拴上装饰物,可以在印坯的合适位置钻一小孔。这样,一方瓷印的印坯就做成了。
下一步是篆刻与烧制。瓷印的印坯相当于篆刻家的印石,最终还需刻印、上釉、烧制才能完成。篆刻和刻石章的技法大同小异,但由于泥坯比石章松脆,刻刀宜薄刃快口,由此便于进刀,尤其在刻制一些细朱文印时,如果刀口不锋利,会很容易将线条刻破。刻好的印切不可用印泥试钤一下再行修改,因为泥坯没有烧制之前一旦蘸上印泥将不可收拾。印刻好后,可用镜子照一下,如有不足之处或者不满意的地方,可略加修改。刻边款的方法和刻印一样,用手捏泥坯时尽量要轻,刀法、手腕要灵活,不然会因触碰字迹而影响作品效果。
在泥坯上上釉能使瓷印锦上添花。一般可将釉料倒入容器里,然后将泥坯印面朝上直接浸一下,釉的厚薄要根据需要而定,简单的纽式要厚一点,使釉色厚重有玉质感;复杂的纽式釉色要薄一点儿,厚了会使印纽的造型模糊不清。经过以上多道工序之后,印坯就可以进窑烧制,只剩期待最终作品的呈现。(附图为田志顺瓷印作品)

三思而后行  3.2×3.2厘米

君子不器  4×4厘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5×5厘米

敬事而信  3.5×5厘米

(0)

相关推荐

  • 方寸之印

    远古先民在石制或陶制的印面上雕刻花纹,先在湿润的泥坯上钤盖出印迹,然后烧制成陶器,这便是中国印章最初的应用形式.现存最早的铜制印章产生于商代,镌刻图案或族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印章成为凭 ...

  • 【视频】王镛先生谈陶瓷印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 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 ...

  • 简谈贵州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贵州的自然环境 地貌: ①贵州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上广泛分布着石沟.峰林.瀑布.喀斯特湖等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貌.地下发育了溶洞.暗河.石钟乳.石钟柱等喀斯特景观. ②贵州的地貌深受 ...

  • 王东声陶瓷印欣赏

    东声君寄来<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印刷精美,一股股清气.逸气扑面而来,细细品味,运刀戛戛,神采爽朗,意味隽永.陶瓷印容易刻就,不易精微.质朴,难于自由掌控,许多时候可能是未可知的.未可预见 ...

  • 大明进士谈正印

    所谓正印,就是五行的正库,比如说,金命人遇到乙丑海中金,木命人遇到癸未杨柳木,火命人遇到甲戌山头火,水土命人遇到壬辰长流水,丙辰沙中土. <言谈>里说道:"生逢正印,必拜玉堂.& ...

  • 浅谈陶瓷釉面开裂的各种名称和形态

    陶瓷釉面的开裂,行业内称之为开片,开片纹原本是瓷器的缺陷,但它的自然天成.变幻无穷和独一无二,让人们为之着迷,至今仍然受到许多人追捧,价值随着而升. 开片亦称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 ...

  • 简谈八字命理中的十灵日

    十灵日就是八字中日柱为:甲辰.乙亥.丙辰.丁酉.戊午.庚戌.庚寅.辛亥.壬寅.癸未等十个干支其中之一者,为命带十灵. 命带十灵者通常聪明灵慧.直觉敏锐.悟性好,并且学习东西很快,也懂得察言观色,会创新 ...

  • 曾强《书法》头题文章:简谈书法的收与放

    简谈书法的"收"与"放" 曾强 X 评价书法经常用到"收放自如"."收放由心"之类词汇.收,<辞海>(上海辞 ...

  • 简谈《伤寒论》临证辨证思维模式的特殊性

    ​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在"勤求古训"的基础上,通过"博采众方",丰富完善了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临证思维模式. 后世绝大部分临床方书,基本 ...

  • 简谈宋末荣州升绍熙府的战略意义

    简谈宋末荣州升绍熙府的战略意义 南宋光宗皇帝(赵惇)在位五年(1190--1194),年号绍熙.由于光宗皇帝继位前,曾封藩荣州,故荣州因天子潜邸而升格为绍熙府.绍熙府政区(1233--1258)与原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