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从一品翼国公秦琼为什么变成了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
题主这是没有完全搞清楚唐朝的官职和爵位体系。翼国公(从一品)是爵位,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是职事官,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唐朝的爵位和官职体系
唐朝的爵位,主要包括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子、开国男等,是自成体系的。
而唐朝的官职,可以细分为勋官、散官和职事官,勋官用于酬劳军功,散官无具体职责、只享受相关待遇,职事官有具体职责及权力。
二、秦叔宝的爵位和官职
具体到秦叔宝,武德年间秦叔宝归唐后,爵位定为翼国公(从一品),此后,一直到贞观十二年(638)秦叔宝去世,其爵位一直没变过,只是在其去世后的贞观十三年(639)从翼国公改封胡国公。
(秦叔宝)
而秦叔宝的官职,在武德年间归唐之初,被授予秦王府右三统军(正四品下),后升为秦王府护军(品阶不变,还是正四品下)。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此后直到贞观十二年(638)秦叔宝去世,一直都担任左武卫大将军。
三、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
对于题主提出的问题,究其用意,我认为是想讨论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或者更进一步说,是讨论秦叔宝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讨论,因为史书记载非常清楚,我们逐项来看:
(一)秦叔宝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参加了!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
(武德九年六月)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玄武门之变)
(二)秦叔宝是否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功并得到赏赐
立功受奖了!史书记载如下:
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叔宝传)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新唐书》秦叔宝传)
(三)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是否有具体战斗表现
有表现!据《旧唐书》长孙顺德传及《册府元龟》卷384记载:
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这里所谓的“建成余党”,指的是当时由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率领的结阵进攻玄武门的二千余东宫齐府兵。《旧唐书》忠义传记载的“隐太子建成之诛也,其余党冯立、谢叔方率兵犯玄武门”可为明证。
而据《旧唐书》李建成传记载,“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结合上文记载来看,这里的“太宗左右数百骑”,指的就是秦叔宝等人率领的骑兵。
四、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封赏
网上有不少人觉得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封赏太低,进而衍生出很多阴谋论,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
(一)职事官
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由秦王府护军(正四品下)晋升为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这是连升三阶(正四品下——正四品上——从三品——正三品)。
同时,横向比较来看,武德九年(626)七月,尉迟敬德和程知节也均晋升为十二卫大将军,“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可见,从职事官角度看,秦叔宝因玄武门之变连升三级,而且与尉迟敬德、程知节的晋升水平一致。
此后,秦叔宝在左武卫大将军的位置上一直工作到贞观十二年(638)去世。
这个职位很重要,负责京师及皇宫的宿卫,也就是保护李世民的安全。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一直有意保留一部分嫡系将领在京师,作为十二卫大将军保卫自己。在贞观前期,承担这一职责的主要是秦叔宝、柴绍等人,贞观十二年(638)秦叔宝、柴绍去世后,换成了宇文士及、段志玄等人,贞观十六年(642)宇文士及、段志玄去世后,贞观十七年(643),李世民把程知节从幽州都督任上调回,“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旧唐书》程知节传)。
(程知节)
因此,秦叔宝这个职务很重要,他贞观年间事迹不显,一方面是因为他身体多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秦叔宝履职得当,京师没出现什么危害皇帝的大事。
(二)实封
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李世民初定功臣实封,秦叔宝获得实封700户。
对此,很多人觉得低,主要对比的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获得实封1300户。这种对比没有意义,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是其他人很难企及的,他诛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仅凭这一功劳,难道不值这多出来的600户实封吗?别说多600户,就是多1600户也完全可以理解吧。
我们看看其他人的实封。程知节的实封也是700户,与秦叔宝一样;高士廉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故旧情深,姻戚义重”(李世民语),而且,高士廉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实封也是700户;萧瑀作为右仆射(从二品)、封德彝作为中书令(正三品),位居宰相,在玄武门之变中支持李世民,其实封只有600户;屈突通作为工部尚书(正三品),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实封只有600户;李靖在武德年间有平定萧铣和辅公祏的大功,且与李世民关系密切,但当时身处灵州前线,未参加玄武门之变,其实封只有400户。
(李靖)
和这些人相比就可以发现,秦叔宝的700户实封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三)爵位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秦叔宝去世后,其子孙未能袭爵国公,只得到一个县公。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唐令拾遗》封爵令规定,“公侯伯子男,身存之内,不为立嫡。亡之后,嫡袭爵”。
可见,根据唐令,秦叔宝去世后,其嫡子自动袭爵,因此,除非秦叔宝没有嫡子,否则,他的国公爵位必然会得到继承。
而根据《秦利见墓志》来看,秦叔宝是有嫡子的,名叫秦()道(墓志阙字),官至右卫左郎将(正五品上),因此,秦叔宝的国公爵位必然是被其嫡子秦()道继承了。
此外,就目前资料看,秦叔宝还有2个庶子,一个叫秦善道,官至左清道率、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一个叫秦怀道,官至常州义兴县令。
网上流传的所谓秦叔宝的儿子只封了个县公,指的是秦怀道,据其墓志记载,他被封为历城县公。请注意,秦怀道是庶子,按照唐令,本来是什么爵位都不应该有的,但他却被封为县公,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李世民对秦叔宝的额外赏赐。据《册府元龟》卷130记载,贞观五年(631)九月,太宗李世民下诏,给部分功臣除嫡子之外的儿子封爵,“(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各封一子郡公,(高)士廉、(侯)君集、(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各封一子县公”。正是因为有了李世民的额外赏赐,秦怀道才得到了历城县公的爵位。
(四)凌烟阁排名
秦叔宝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后一名,因此,网上不少人觉得李世民亏待秦叔宝。
实际上,凌烟阁功臣排序,是根据官阶、以及贞观令规定的班次来排序的,基本原则是:
官阶高的排在前面;官阶相同的,班次靠前的排在前面;官阶、班次都相同的,逝者排在生者前面。
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过详细分析,文章叫做《浅析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序规律》,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
这里只说一点,贞观十七年(643)二月画像凌烟阁,而尉迟敬德直到贞观十六年(642)仍在夏州都督任上。如果画像时尉迟敬德仍是夏州都督,那么,根据上面的排序规律,尉迟敬德作为活着的州都督,要排在去世的州都督秦叔宝的后面,光荣位列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名。
只不过事情比较巧合,就在贞观十七年(643)二月画像凌烟阁前几天,尉迟敬德申请退休获得批准,李世民给了尉迟敬德一个退休大礼包——开府仪同三司(散官,从一品),所以,尉迟敬德的排位一下子就窜到第7名了。
(尉迟敬德)
有幸运的,就有倒霉的。李世勣,堂堂兵部尚书,就是因为班次的问题,排在了第23名,可就在画像凌烟阁2个月后,贞观十七年(643)四月,李世民给李世勣加授特进(散官,正二品),如果那时候再画像,李世勣就可以排到第10名。
(李世勣)
可见,二十四功臣的排序,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完全不用太过计较,凡是能进二十四功臣的,都是与李世民关系极好的人。
综上所述,秦叔宝与李世民关系极好,积极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立功受奖,李世民在贞观年间给秦叔宝的待遇也非常高。
本回答由详侃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