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一中2012级李庚霖:《警惕!低效的努力》

警惕!低效的努力

请输入

昨天将自己的第一篇总结性文章《我们真的是“笨”孩子吗?》发送给飞哥了,老师比较支持我写点东西的。所以今天趁着热乎劲儿,我想再写一点关于课堂笔记、错题整理及回顾方面的文章。这也是结合我高中和大学本科阶段的亲身经历来写的,希望对正在书山题海中奋力拼搏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今天想聊一聊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要面对的三样东西:课堂笔记、作业和错题本。我们几乎都认为:笔记工整,作业认真,错题整理细致、详实是学霸们的“标配”,以至于近几年在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以“学霸手写笔记”为噱头的辅导资料。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身边好像又存在着这样一群同学,他们的笔记、作业和错题整理堪称完美,甚至于连老师们都交口称赞,夸张一点说可以直接拿过来当作老师的讲义。孩子们很是努力,但是考试的时候却总是考不出应有的分数,不妨称之为“学困”(学习困难户)。凑巧的是,我就是学困。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你肯定是没有及时回顾啊,光做样子给老师们看了,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是的,我不否认自己存在这样的心理,这也许与我的自尊心(或许也是虚荣心)有关,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老师表扬呢?但是,连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能够发现的这个问题,我就“笨”到自己认识不到吗?换一个角度来说,我的身边就没有老师同学能站出来提醒我一下吗?(我想大家应该不会这么冷漠吧。)答案是否定的,我当然会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大家所说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放任自己这样发展下去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将根据课堂笔记、家庭作业和错题整理三个部分来给大家展开说明:

一、课堂笔记

如何记笔记?这可真是一个令我们头疼的事情。笔记的载体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记笔记上。面对授课风格迥异的各位老师,学霸和学困们记笔记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具体分析各类老师授课风格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新授课之前你有没有通读过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老师们上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偏向于严谨,喜欢板书而且字儿写得工整漂亮,内容很有条理。大部分的理科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们)能够做到全程板书,因为理科证明的严谨性不允许他们只照着投影或者PPT来念。遇见这样的老师,大家一般都会跟着老师在下面记,甚至于像我一样成为一个“书记员”(跟警察做笔录一样)。这种情况下,老师板书的内容一定是课本上没有的,是必须要做好补充的。

但是,像我这样的学困还会记下很多我听起来很有用的知识点(老师复述但是不板书的内容)。这一部分是啥?大家想一想我一开头提出的问题,这些是不是就是课本上给出的公式定理的内容?老师说的天花乱坠,一般都不如课本来得简洁、明快和干脆。如果没浏览过课本,那么一定就会在下面忙着各种记了(我本科的时候也是有这毛病)。这样一来,无疑在课堂上就增加了许多无形的负担。其实把空预留出来,课间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补充完毕,根本不需要拿出大块时间。学霸和学困遇见严谨型老师应该会拿出几乎类似的笔记,但是,学霸们是在课上就跟着老师梳理了一遍。(换言之,往脑子里面输入了一遍。

如果不出意外,这帮孩子们在课前浏览课本的时候就已经输入了一次。)课后,自己再利用空闲时间补充具体内容(有的是往本子上预留的空白补充,说白了是抄课本,这是比较聪明的;另一部分最聪明的,直接把纲要记在课本上,下课直接开始背诵就行了),这相当于完成了二次输入。而学困呢,上课忙于记课本上已有的内容,本身就少了一次输入过程,下课后看到自己“完美”的笔记产生一种“我已经会得差不多了,所以得做题巩固了”的错觉。于是,二次输入的机会又流失了。到头来,知识并没有向他们脑子里灌进去一点,所以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自然就不会有所输出,成绩始终无法提高。

严谨型老师除了在理科老师中广泛存在,很多新入职教师,虽然板书可能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这部分人一般会老老实实按照课本上的标题级别进行课堂讲述,所以我在这里把他们也归结到严谨型。另外,在一些文科教师里面,严谨型的选手也是存在的,这里我就不列举了。学困选手跟着这样的老师或多或少还是可以在脑子里留下一点信息的,我从内心里也是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成为严谨型老师。

接下来要介绍的老师类型可以说是学困生的灾难,学霸们的福音了。以我在自修室的经历来看,这一类老师在重点班中较为常见,可以占到实验班老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我想把这些老师称为“猎人型”。

与严谨型老师相比,猎人型老师通常有着十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所教授课程的内容早已了然于胸。最常见的形象就是拿着一本磨得发旧的教科书进了教室,然后整节课就不带翻开课本看的,板书极少(少数人写的还很潦草)或几乎不板书,一节课讲下来几乎不带停的。他们像极了经验丰富的猎人,总是知道重点和考点位于课本的什么位置。噢!不能这么说,重点和考点就是大家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应该说他们总是无声无息地就把公式定理地精髓给随口说出了,根本不会耳提面命般告诉讲台下的“小崽子们”:“我要讲精髓了,都竖起耳朵听!”这里尤其要注意,理科里面偏文的学科——生物,以及所有的文科科目容易出现这样的老师。数学、物理、化学由于其内在严格的逻辑性,使得老师们不得不给学生们进行严谨细致的推导和证明,所以猎人型老师在这几个科目里面存在的并不多。

由于学霸们普遍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悟性高+自律性强),一般在老师讲解之前就已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有所了解。大家要是觉得我上句话是空话,那我就换种说法:这帮孩子记忆力和领悟力就好到课前那一点儿翻翻课本的时间就能够记住本节课要讲的大小标题和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图像的全部细节!这一点我们学困确实比较难做到。好了,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像是猎人身边的猎犬(在这里我没有贬低的意思),自己有十分充足的精力去敏锐捕捉猎人们指出的猎物——重点,这些是必须要输入到自己的脑海之中的。猎人们会给猎犬反应时间(记笔记)吗?几乎不会或者说极短。于是学霸们就开始强行向脑子里面输入,要么就是以速记或者是特殊符号记录下来,课后立即回忆补充。学霸们似乎很享受这过程,尤其是对于那些顶尖的孩子,严谨型教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灾难”。他们并不喜欢让自己的思维懒惰下来,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说到这里,我们来计算一下,从课前到课后,学霸们共完成了两次输入(课前、课中)和一次输出(下课后的几分钟内),效率之高显而易见。而广大的学困呢,可能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讲了啥都云里雾里,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的不过是课本上已有的文字,输入和输出都是零。写到这里,我突然就想起来,每次猎人型的老师一下课,我要是去问猎犬们当堂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是拒绝给我讲的,说“等一等,我自己还要想想”。大家注意,在这里我还没有涉及到课后的主要部分——作业和错题整理,单就课前与课后模块,学困生与学霸们的效率差别就已经如此之大了。

写到这里我也想向广大读者朋友们提出我的几点疑惑:1. 倘若猎人型老师占据了实验班教师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学霸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和脑子去高强度地消化、输入输出大量的“精髓”吗?2. “猎犬”在学霸群体中究竟占比多少,他们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3. 猎人型老师若是去给普通班以同样的方式授课,还会取得与实验班一样优秀的成绩吗?4. 猎人型老师将启发、探索知识精髓的过程还给了学生,究竟是自己思维上的懒惰,还是在真正地锻炼学生?

最后一类老师我将他们称为“PPT型”,此类老师比较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此类高中老师对学霸与学困的利与弊。我想分享下我本科经历和思考。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emmm,看起来是套话了),现在很多高中也具备了大学本科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走进了课堂,越来越多的老师正逐渐转向于“PPT型”。从我的本科经历来看,若一个老师从头到尾只讲片子(PPT)没有板书,我这门专业课成绩一定不咋地。老师们轻轻点几下,几页就过去了;再轻轻点几下,我基本上就睡着了。我在曲师大附中实习的时候,本科带队老师要求每个教学班必须采用一致的PPT,哪怕是开头的标题背景和结尾的致谢都要尽量做到一致,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全部汇总在最后一页上,留下10分钟,大家开始抄。如此看来,电子产品确实是个好东西。学生在台下看老师放了30多分钟的“动画片”,自己再抄10分钟笔记,真是妙不可言!

根据马哲里面事物的辩证统一原理,电子教学设备有好的一面,那么就一定有坏的方面。一个棘手的问题,老师们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堂前30分钟里面存在有效的思考?老师们台上“演”得辛苦,孩子们在台下“看”得欢喜,到头来学到了什么?在最后10分钟去抄老师留下的纲目?如此一来,老师们是否会形成思维上的懒惰,成为“电影放映员”?教育部已经发布文件,高校要打造金课,取消水课。他们也许是看到了高校里面PPT型老师的大量存在(具体可以问问那些上大学的孩子,水课可以多么水)。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向高中渗透(如走班制等),若这种水课现象也随之转移到高中阶段,那后果真的是不堪想象的。这或许是杞人忧天,或者真的就是一语成谶。大学里面,学生接触的存储设备(手机、U盘等)很多,可以轻松拷走老师上课的课件。另外,课外的打印费也极为廉价,基本上都在1毛钱左右一张A4纸。投影仪上一投,PPT里面一放,确实给忙于科研的老师省下了不少精力。但是,初高中学生很难接触到电脑手机等设备,因此想要及时去保存老师的这些资料就显得比较困难;即使保存下来,那学校是否具有合适的场所和条件去播放,学生是否具有足够的资金来打印这些资料呢?

与PPT型教师对应的是“扫地僧们”,在一些教学条件稍落后的高校容易存在,我觉得他们就是高中的严谨型教师。此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几乎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靠一根粉笔,在两个小时的课堂上可以写满八块甚至更多的黑板。学生们台下乐此不疲地抄,而他们时不时还会设置陷阱,来考一考台下的听众们。有的时候专门讲到某处就暂停下来,就某一点与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辩论。甚至我还遇到过老师故意停在一个地方不往下推,找学生上去继续推导完全部过程(有的学生还真给力,硬是给推完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思维的碰撞以及全身心的投入。如果这样的课堂能够渗透到高中教学中,对全体老师和学生,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二、作业

作业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的“天敌”,在我看来,作业就是老师拴住学生的笼头。确实,学生的思想放了羊,老师们想要再抓起来是很难的。尤其是学霸们,除了学好文化课之外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儿其他方面的“小心思”,我还记得当年自修室有那么两三个伙计因为看漫画书被通报了。于是给学生留下一坨作业,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想三想四了。我把作业分为两种类型,平时作业和假期作业。

对于平时作业,一般都是老师们随堂布置的,或多或少。在我本科这四年,结合大学老师布置作业的模式,我觉得很多学困都是没有处理好课堂笔记、作业和做课外题之间的关系。拿我的例子来说吧,我记得当年有的老师特别喜欢说备课组从哪里找了怎样怎样好的一份卷子,于是把人家的一整张卷子原封不动给学生发下来了,这卷子真是好到连一道题目都不需要删减了。而我呢,正处于上课学的还没消化完,还有一点我基本都会了的错觉,还想着做点课外题目的状态。真心觉得老师们做到自己大量做题还是不够的,精简也是一项能力。老师们只需要专心刷一门学科的题目,而学生们却要应付六门科目。为什么有的超级高中就可以出版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辅导资料,而我们的老师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去捡呢?即使精简,很多时候也是原始的剪子剪、胶水贴,一张卷子花里胡哨的,有时候连字号都不统一。我特别不喜欢做这样的作业,一般就是随便糊弄糊弄结束了。于是,思想上开始跑偏,自己独自出去找食儿吃。

现在看来,这样做确实比较偏激的。首先,自己课堂笔记还没有消化就盲目做题,一开始就会极大限制自己的做题的效率。其次,等老师上课讲作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作业里面错题比较多,无疑又给下一步整理错题增加了负担。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希望于老师们可以最大限度地精选题目组织成作业,所以我们对于平日的作业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辅导书虽然解析详细,但是他们能完全覆盖老师讲授的重点?完全贴合老师授课的逻辑和进度?既然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那我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把老师的作业认真做完,注意在题目上标记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在课下或者上课的时候进行提问。做完作业后,可以供给大家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少之又少了,这个时候不妨把课堂笔记拿出来,结合着一本你比较喜欢的辅导书(主要是看知识点讲解),好好补充补充、温习温习。我认为学困能做好上面说的这些已经很不错了。此时若是海量地盲目刷题,到头来只会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了。

此时,可能有的学生会问了。学霸们都在做课外题,我自己才刚能够做完作业,这样能行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霸们能够有时间来做课外的题目,很大的原因是人家在课堂环节就已经走到我们的前面了,开始的效率就比我们高。说实话,在平时作业的环节,我们能保证不被拉开太大的差距即可。那么,什么时间能来弥补这样的差距呢?没错,就是假期。

假期可以分为双休日假期、传统节日小长假还有寒暑假。一到放假,老师们又是会留作业了。对于双休日和小长假,如果能够按照我说的在平日里面做好基础知识地消化吸收还有课堂笔记地积累,那么你的假期作业做起来应该效率是比较高了,可以说接近于学霸,因为这不是新授课地作业。好了,做完作业还有点时间,应该去干什么呢?这个时候就应该自己去找点食儿吃了,不是盲目地吃,而是有针对性的去补。经历了一个周的学习,你肯定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学的不好,利用周末和小长假,正好是查漏补缺的时候。除了短的假期,我们还会有寒暑假这两个大假期,这个假期真可以说是我们绝地反杀的好机会。

假期学习,大家基本上不会像在学校那样高强度。从我当了十多年学生的经验来看,能在假期里面还是按照上学时候作息的人少之又少。我个人也觉得可以适当延后一下起床时间,适当地休息,按照吕老师的话来讲——有张有弛。假期中可以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需要我们学困完成的任务还真不少,按照优先级来讲:1. 消化吸收上学期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点,要做到铁板一块,自己补不上来要借助其他手段。大家可能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网络上的辅导资源远不如自己请老师面授好。事实上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或者即将看到(因为非毕业班还没开学),借助于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例如B站、一些高中辅导的微信公众号等),一部分孩子的成绩会比在校的时候还要好,甚至于说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广一下B站,这上面真的有很多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哪一部分不会就去搜哪一部分,跟着视频里面老师好好听,对课堂笔记做一下补充。好像还有带着刷题的,我没具体点开看。另外,B站上学习板块还有很多985的高材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大家也可以去学习。2. 预习。很多同学都会忽略这一部分,总觉得开学后等老师给我们自己灌就可以了。很多人上了一学期课,下来之后课本跟新的一样。这里我想向大家提出一个观点:课本就是你无声的战友!教案、笔记整理的再好,也不如课本上来得直接实在,好好利用手中的教科书。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我们的老师开始提倡导学案教学。在学案上面填填空,学生们就把课本都抛掉了。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又有多少人去认真做一做呢?这一点很多学霸也没有做到。我们的教科书都是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来编写的,很多高考题的影子都源自课本上的习题,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是如此。抛弃课本盲目刷题,那可真的是舍本逐末了。3. 根据第一条温习的结果,在假期作业和课外题里面进行强化,可以增加课外题的比重,因为此时的假期作业是大水漫灌的,缺乏针对性。若是面面俱到都给糊弄完了,实际上还是一点效果也没有。4. 精简、提炼你的笔记和错题整理,这个我在第三部分会讲。做好上面这四条,需要认真规划自己的假期时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样的反超机会真的是一种奢侈品,请利用好它!

三、错题整理

从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各位老师们就开始提醒学生或者说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整理本。本子好买,怎样去整理可是一个大问题。错题整理多了,就会压缩课堂笔记还有课后作业的时间。还有,整理大量的错题,考前一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即使三轮静悟的时候,善良的老师们还是会给我们印发复习资料的。说实话,整理多了真心没有时间去看。我在高中整理的错题本现在还放在卧室的小书架上面,倒是这个寒假在家拿出来完整整翻了一遍。相反,整理少了,考前没什么看,心思难免就会起空。那么如何去整理才可以避开低效机械地从卷子和习题书上誊抄错题,高效地利用起手里面的错题本呢?

我认为文科和理科是需要区别的。对于文科,例如语文和英语等,不应该叫错题本,而是应该叫做“整理本”。功夫下在平时,一般不要拿出大块的时间来整理。他们的知识点是零碎繁杂的,但是每一个题目的逻辑性不像理科解答题那样严谨。在这里要实名安利一下我的语文老师——韩文菊老师,她就是让每一位同学利用上课前的10分钟分享5个成语好像还有一点作文素材,这就很好。说实话,语文英语这样的科目考前哪里会有具体复习的内容,平时积累好,考前就有东西可以看了。再比如说英语,目前的外语考试对语法的考察趋于弱化,还是回归到考察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积累阅读遇见的生词,文章里面的长难句以及作文里面优秀的语句。另外,我记得14年高考结束后,学校邀请到了当年山东省文科状元来我们学校作报告,那位师姐说到的错题整理方法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文综分析题的题干就得占半页纸,答案更是一堆一堆的。若要一条不落地整理完,那我们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而我拿到答案之后,首先会去对比我的作答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区别,我只会整理我漏掉的那些部分。这确实是一条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只会机械照搬的孩子,确实是一条提升效率的好办法,

对于理科的错题整理本,师姐说的方法同样有效,应该说更适用于理科。以数学为例,我当年高考的时候,压轴的还是圆锥曲线和导数两道大题。这里大家要注意,我们很少会遇到第一问就被卡住的情况,因为高考还是需要照顾到80%的学生,最起码第一小问我们还是可以做出来的。真正卡住我们的并不是第二问整个一个问题,大家应该不会看见问题连从哪里下嘴都不知道吧。实际上拦住我们的就是那么一两步,成为拉开学生档次的步骤。整理笔记的时候,这样的步骤和它后面的内容你要首先在本子上面整理出来的。其余的步骤,有时间就补上,实在没时间就把最后的结论写上去。对于错题的分类,我的建议不要过细。大题小题你可以按照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数列、圆锥曲线和导数来整理,一定要首先标注好卡住你的地方。说实话我觉得这样分类已经很细致了,真的没有必要再细致下去了。

与学霸相比,学困生可能在整理质量上要更高一点。但是,在错题回顾上,可能很多人在整理完之后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基本上不会再去看了。为什么呢?忙着做其他题,再加上老师基本上不会在平日里面给时间来回顾错题。在错题里面没总结出翻车的地方,于是在新的题目里面接着错。在这里我也真心希望老师们能多给学生一点时间来进行回顾,不要总像是赶牲口一样推着大家往前走,在周末的时候真的可以给大家拿出半天或者更多的时间静悟。有的学生确实需要老师在后面催着赶着,而有的学生真的需要老师给一点机动时间来进行有效的反刍和沉淀。平时没有时间回顾,全部等到考前给出的那一两节课,怎么可能看完呢?说实话,今天刚刚整理的错题(很多人只是满足于把步骤抄上,根本没有输入进大脑),第二天再拿出来做很多人还是不出来,也许连关键步骤也都记不起来了。要是再隔上那么两三个月拿出来看,真的就跟新题一样了。若是等到三轮静悟的时候,单是数学一科可能就有几大本子的“新题”,自己肯定是看不进去的。所以我不提倡学困们在平时就大量刷题,有时间不妨把你们整理的错题拿出来好好过一下。第二遍做错题本上面题目的时候,要思考自己在哪一部分的知识存在漏洞,找出来并及时补上。等到假期来临的时候,大家就要把这一个星期、一个学期乃至一学年的题目进行精简。尤其是基础年级(一轮复习前),每科尽可能把错题本压缩到1-2个笔记本内,因为一轮复习开始后,你们会发现做题的数量和错题整理的数量比基础年级的总和还要多,这样一味积攒到最后肯定是看不完的。每一个寒暑假要做好精简,找出自己反复失误的地方,这实际上也在另一个方面提升了自己的效率。

我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手边准备一个演草本,里面都是随手记下来的漏洞公式啥的,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精简,看看究竟是哪些科目、哪些公式我反复失误。考前进考场的时候,两门专业课我就带了三张A4纸,在门外简单一看就进考场了。后来我跟之前提到的杨同学说过,那些在门外还抱着一本书看的不一定是高手,也就是寻求心理安慰罢了,真正的高手是那些掐着一两张纸在那里看的,能把自己不会的总结精炼出来可真是一种本事!尤其在应对选拔性考试的时候,学霸们做到的都是把书看薄;而学困呢,则是不断把书看厚。要知道,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在规定的学年和考试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拿到最多的分数,而不是在这些时间里整理出最多的文字资料!

很多时候学困们不是付出的努力不够,而是十分匮乏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

2020年5月19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