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一说"越黄",尤其是家具制作的板材大料,很多人脑海中泛起的印象,往往是一些不齿"越黄"的名家所攻其一点的:纹理浮躁,棕眼粗大.
就好象附件中的图案.这是这几年以来"越黄"大料板材的典型纹理与棕眼.
图中可见,棕眼的确比较粗大,也比较多,观感觉得材质不是那么的致密.
细节看棕眼,是比较粗大,没有"沉稳内敛"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样的"越黄"板材大料,给人的感觉是材质疏松,表面粗糙,不细腻,纹理也显得比较的"浮".
"越黄"板材大料的直纹.
拉远一点,看个整体
完整地展示一块板材大料的纹理纹路与棕眼
这样的"黄褐底色"的棕眼粗大的板材大料,是通常的"越黄"家具用材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因为这样的材料是如今市面上比较多见的"越黄"家具材.
然而,还有另一种风格的"越黄"黄白料,也是取自树干大料的板材,与上图的"黄褐底色"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的"越黄"黄白料板料大材,在如今的市面上,并不多见.
这样的"越黄"黄白料,据说原产地,是越南的北部,纬度与隔海相望的海南岛大致相仿.
靠近一点.
这是北越的黄白料板材大料,取自树干.
这样的纹理纹路底色棕眼,与"黄褐底色"的粗浮,感觉不一样了.
仔细看清楚棕眼.
再来一张,棕眼的细节.
通过反复的对比,在下以为:
上博的这件到代明黄实物"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 明代"在用材中使用了越南北方的黄花梨黄白料的树干料.
(紫檀叶:)是的,俗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权威”、“名人”、“书本”的迷信和拿来主义思想,往往使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忽视了现实中的总结和实践,遇到疑问后和矛盾后,受到先入为主的”权威“理念的左右,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
所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事实依据和所见所闻来验证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ddie兄继续。。。。
(eddie林海微澜)谢谢紫檀叶兄.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是胡适先生在1919年提出的.
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国故"有深刻而广博的了解的胡适先生主张:
"在消极一方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功夫."
在胡适先生发表于1919年的大作<新思潮的意义>中,他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条理系统的整理;
第二步是寻出每种学术思想发出的前因后果;
第三步是用科学的方法做精确的考证,弄明白古人的意义;
第四步是综合前三步的研究.
从而使"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
胡适先生在后来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将方法进一步归纳为三条:
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
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
胡适先生的"方法论",归结起来就成为: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新文化运动,从此而汹涌澎湃.中华民族的历史,永远记住了1919年.
(架几案:)【国宝花黎】作者张志杨在书中谈到海黄、越黄的共性和个性的篇章中讲(118页):“现在人们看到明清时期流传下来被称作为明式黄花梨木家具和清式黄花梨木家具里,可以辨明出相当数量的家俱是用产自越南地区的花梨木制作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将越南产黄花梨运到海南岛充当海南花梨木出售,这种现象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将一些越南黄花梨木混入海南黄花梨木,不仅能骗过普通人的眼睛,即使长期以买卖海南黄花梨木为营生的人,对海南黄花梨频繁接触的人,并且对这两种木材有所认识的人,也时有走眼被别人蒙骗的事情常有发生。......”
“所以说海南黄花梨与一些品质高的越南黄花梨是极为相似的。
广东台山有数家古典家俱生产厂家,他们这几年来仅以海南黄花梨木和越南黄花梨木制作家俱,几年间直接与这种木材打交道,对这两种木材的共性和个性、优与劣十分了解。”
“当今无论是在古典明清家俱拍卖会上,还是在家俱市场里,事实上,许多标注为”黄花梨“制作的明清时期家俱也发现有用越南黄花梨木来制作的家俱。这种现象并非极个别,还相当普遍,而且,也没有因此对家俱的价格产生太大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是人们默认了明清时期用海南黄花梨制做成的家俱与用越黄木制做成的家俱,其价值是相等的?还是因为至今人们仍无法辨别出明清时期制作的家俱里,哪些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哪些是用越南黄花梨制作的,从而采用“黄花梨木”这个名词一笔带过呢?”
就抄这吧,否则书作者不干了。
(蘭石之性:)依众多经验之谈,如味道清香与辛辣、鬼脸实心与空心、纹路清晰与模糊。。。。。。等等,我至今也没辨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根据直观漂亮与否,自个儿心里猜测,还不敢说出口来!
(架几案:)“学术”探讨有啥不敢说出口来,以前有人说越黄没有类似鸡翅或鱼鳞纹的材质,通过同好们的共同努力研究发现其个别材质有些类似的纹理。
越黄独板大柜。
觉得无论海越材质,材质“越浅”的颜色,出现这种概率越大,请各位指正,以免误导!谢谢!
俺也觉得“越黄”材质因地区不同,也象海南黄花梨各地的产的料,有所不同。
早期砍伐的是越南“山头”料,许多好料被台湾人比国人先搞走许多。
(蘭石之性:)看了数月的海黄,北京这市场我是越来越“迷糊”了目前市场是把海黄“神化”了,既然海黄被崇为神,自然风光无限,一些长相不好的海黄自然不敢以真实身份示人!
于是乎,虽有海黄血统,因长相不被认同,也只能卖越黄的价格,连商家也未必敢拍胸脯坚持!
反过来,长相好的越黄,倒能卖个海黄的好价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