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能够智擒鳌拜,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策划者

康熙智擒鳌拜,结束了臣强主弱的局面,康熙真正的开始亲政,也是大清王朝走向强盛的开始。

这是康熙登基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是这样一件决定大清走向的生死大事,真的是只有十六岁的康熙筹谋决策的吗?

不然,其实在这件事上,康熙只是一个计策的执行者,真正的幕后策划制定者是伍次友和孝庄皇太后两个人

先说伍次友,他是江南进京科考的举人,深觉鳌拜圈地是乱国的根源,在科考中自行拟题写了一篇《论圈地乱国》,可想而知,鳌拜当政,他想走上科举之路是不可能的。

西方有句俗语: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

伍次友没能考中进士,却是因为这篇《论圈地乱国》而被康熙认定这是一个人地,之后被康熙拜为老师,成为了帝师。

伍次友曾与康熙讲解东汉质帝的历史故事,质帝也是八岁登基,大将梁冀与鳌拜一样专擅朝政,结党营私。质帝虽然很聪明,但是锋芒太露,被梁冀毒杀。

因为康熙与质帝相似,请教伍次友有什么计策可以除去梁冀,伍次友的计策这是样的。

当时质帝若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外作大智若愚之相,内蓄敢死勇士,结纳贤臣,扶值清议,时机一到,诛一梁冀,只用几个力士就可以了。

当时康熙本来准备直接对上鳌拜,听了伍次友的一番话后,立即改变策略,结纳贤臣,内蓄敢死勇士

首先,康熙开始笼络索额图和熊赐履。让这两个忠臣对自己肝胆相托。其实当时索额图和熊赐履本来就是忠于康熙的,又受康熙信任,一力相托要帮助康熙除去鳌拜,这明显是康熙对两个人的信任,拿他们当心腹,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当然是要以死孝忠。

然后笼络自己的贴身侍卫魏东亭。先是把魏东亭从六品晋升为三等御前带刀侍卫,赐自己的佩剑予魏东亭,并且可以随康熙朝会出入宫禁,剑甲不解。这是多么大的恩赐,既让魏东亭感恩戴德,又让索额图、熊赐履也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是既从情感上笼络,又从仕途上双向笼络,招招切中魏东亭的心。

最后,魏东亭负责暗中挑选子弟,明着陪皇上做童子游戏,暗中严加训练。准备在鳌拜不备时或其落单时,一击而中拿下鳌拜。在这一计策中,康熙让鳌拜看到的是一个无知小儿,只知道玩蛐蛐,走狗斗鸡的顽童,从而对康熙放松警惕。

魏东亭按康熙的要求,招了自己儿时的伙伴穆子煦、犟驴子、郝老四等一批侍卫,一面陪着康熙玩库布游戏,一面训练自己提升工夫。

最后康熙能擒住鳌拜,也是索额图、熊赐履与魏东亭经过周密的安排,穆子煦、犟护子、郝老四、孙殿臣等一干平时陪康熙嬉戏的童子在毓庆宫合力擒拿了鳌拜。

所以,从这一系列的策略和结果上来看,康熙能够拿下鳌拜,伍次友才是真正的策略谋划者,真正的主导者。

想要拿下鳌拜,再好的计谋,没有兵权,一切都是枉然,仅仅拿下鳌拜,他的党羽不一并铲除,同样也不算成功。

这些也印证了这么一句话: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而兵权怎么拿到手,在这个关键时刻,孝庄皇太后缓缓上场,她把九门提督吴六一适时的推到了康熙面前。

九门提督统辖着德胜、安定、正阳、崇文、宣开、朝阳、阜城、东直和西直门的防务,吴六一这个从三品虽然官职不高,却是京城安全的关键人物,如果有了他的支持和帮助,想拿下鳌拜又增加了几成的概率。

吴六一是带兵打仗出身,手里的金银不缺,又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所以想要获得吴六一的忠心,必须从情义和官爵两方面下工夫。

吴六一有一个大恩人叫查伊璜,吴六一对这个人事事听从,一切听他调度,但是这个人因一本前明的书犯事进了监狱,吴六一多方使力使钱,才换得查伊璜免得一死,一直关在监狱里。

于是孝庄皇太后给康熙出主意,让康熙赦了查伊璜的罪,让他出狱,这等于给吴六一送了一份大恩,他能不感激报恩。

恩情加上升职加爵,双向笼络,对男人来说,永远是不能免疫的。吴六一同样也是,当他接到康熙的密旨,令他领北京九门提督一职,没有皇帝的亲笔手谕概不更改职位,并且让他一并节制五城巡防司,事成后加官进爵。

吴六一立即找来自己幕僚,商议如何应对鳌拜伸出来的橄榄枝,然后如何布置帮助皇上。最后也是在关键时刻,康熙率领魏东亭、穆子煦等一干侍卫在毓庆宫擒拿鳌拜,吴六一带人在外面擒拿依附了鳌拜的兵部尚书泰必图,谋逆者班布尔善、讷谟、穆里玛等一干人,以及擒拿依附了鳌拜的宫中侍卫。

就这样,有了拿下鳌拜的计策,又有兵权在手,实力+计谋,康熙成功擒拿鳌拜。

所以说,在擒拿鳌拜的这一事件中,真正的谋略者是伍次友和孝庄皇太后,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而康熙是一个得力的执行者。

缜密的计划+一丝不打折扣的执行,才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