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是高 贵的 与普通收藏品不可同日而语
“哥釉哥窑”陶瓷器物的烧制年限,一些在北宋中早期,大部分在北宋晚期。从北宋晚期的陶瓷器物的工艺特征的成熟和精美的状况看,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烧出来的,是经过几十年以上的工艺积累,才能烧出如此精美大气“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归于天成”的“哥釉哥窑”陶瓷来,在当时这类“哥釉哥窑”陶瓷应该是不 可 多 得的精品,时间飞快,瞬间千年一晃而过,到了今天,而这些陶瓷却已成为非常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了。宋代“哥釉哥窑”陶瓷从明清开始一直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争相追捧的收藏品。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未见有关哥窑的文献记载,元人中有“哥哥洞窑”的记载,明代《宣德鼎彝普》中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才正式名列于宋代名窑。《格古要论》对哥窑产品作了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哥窑瓷器是宋代官窑之一,由于哥窖瓷器仅供皇 家使用,因此瓷器精美异常,与民窑瓷器有较大的区别。其工艺无论是在做工上还是造型上都是瓷器中的佼佼者,在收藏市场上更是红极一时,不仅是国家博物馆的座上宾,也是很多藏友梦寐以求的意见藏品。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和传说中的五代柴窑一样身世扑朔迷离,明代《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自此,六大名窑初步成型,但由于柴窑是烧造于五代之时,而其它窑口都是烧造于宋代,故宋代五大名窑只有哥、官、汝、定、钧。
“哥窑问题,千古悬案,各家观点,五花八门。”黄骥表示,关于窑址之争,有杭州凤凰山说,有龙泉说,有河南说,有景德镇说。“立场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结论千奇百怪。”不过,在他看来,哥窑研究的根基在于“传世哥窑”即清宫旧藏的这批哥窑,“传世哥窑”或是宫廷传承,或是清代帝王搜集,以及所有从清宫流入天津、山东、扬州、上海乃至海外的器物,它们流传有序,具有相同特征、自成体系。
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传世哥窑屈 指 可 数,如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专场上有一件哥窑倭角方洗,拍出了264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传世哥窑的“金丝铁线”但却是高濂所说的鳝血纹,打破了单一釉面给人视觉上的单调感,使釉面产生了大小、疏密的块面分割,具有韵律美,给人一种崭新的艺术感受。口沿窄小,厚釉难以留存而映出胎骨的黑色,此一现象既是传统上所称的紫口。垂釉在口边稍下处形成较厚的积釉,目视及用手均可以感受到。这种现象,按耿宝昌先生所言,为哥窑瓷器的一绝,除宋代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代哥窑瓷器均无此特殊现象。凝腻的釉面油滑如酥,釉面有大小、深浅不一的数个缩釉坑,与故宫等传世哥窑瓷器的特点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