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父:“书话”二题

“书话”二题

安徽怀宁 诺 父

端在集聚
  我读小学时,家父便去世了。在寡母及稚肩持家的兄长的扶携下,我读完了初中。初中毕业后,听从兄长的建议,我便去了远在南方某山村扎营的堂兄的瓦工队,我被安排做“火头军”。次年,堂兄的瓦工队相继接到了所在乡镇卫生院的扩建工程。堂兄便将在另一处施工的施工组合并了过来。因为该组配备有炊事员,我只好做杂工,成天跟随几十名木瓦匠师傅施工。无法施工的日子里,大家多半遛街,顺便买点日常生活用品,碰巧的话,能看上一场电影。我不愿上街,一则我性情比较内向,二则我的日工资才二元五角钱。而看“闲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于是乎,金庸、梁羽生、古龙、卧龙生等武侠名家的小说,成了我彼一时主要的精神食粮。每当遇到一段精辟的论述或描写,还亲手摘录,两年下来,笔记做了六大本,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那年上春,雨水较多,经常歇工。作为包工头的堂兄,心中自然是焦急而不快。某日,堂兄见我独自一人在看书,便指着我说:“人家都出去了,就你像个大姑娘,成日里捧个‘灵牌子’,给你念书的时候不发狠……”我一听就不快了,但念及他是兄长,便溜到一边去了。在好几位工友的劝说下,我勉强做到了年底。每当想起堂兄说我看书是捧“灵牌子”,我在心里便发誓,一定要在文字上建树一点成绩。
  次年,我没去南方了,而是居家进了一家村办水泥厂。闲暇时,我便沉浸在各类书籍中,并赌气地鼓捣起豆腐块大的文章四处投稿,以期编辑采用,填充报缝。清楚地记得接到第一张稿费单是在1989年,虽然只有少得可怜的三元八角钱,但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此后,我便广种薄收,诗歌、散文、小说包括新闻报道,同时兼顾,颇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现在想来,地处皖南务工的那段时光,早已成了我心灵上的一所驿站,记忆搁浅的湾港。
  兹摘录几段当年抄录的文字,就“书”再“说书”吧。“练剑有成者,能够一剑化千剑,泼水不入。但到了至高境界,就会返璞归真,千锋集一 ……”在《飞花逐月》中,卧龙生辨证地论述了“一剑”与“千剑”的关系。
  “武功高强之人,往往能举重若轻,使重兵刃状似无物。但举轻若重,却是更进一步的功夫。虽然若重却非真重,须得有重兵器的威猛,却具有轻兵器的灵巧……”短短60 个字,金庸先生便在《天龙八部》中举出了武学所达到的两个境界。第一境界举重若轻,除非武功高强者,一般人很难做到;第二境界举轻若重,它属更高的层次,要求功夫更进一步,达到得失随心、出神入化的地步……
  武侠书读得多了,我就发现那些武功高强者,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能打破门派的局限,不抱陋俗陈见,敢于吸收借鉴,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以至成一时之武学大家。由此,我联想到对我来说并不擅长的文学写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从武学的提高,联想到作诗为文的提高:当今文坛,流派众多,高手更是云集,他们哪个没有三招两式可资我们借鉴?正如金庸先生创造“北冥神功”后释道所云:“大海之水,容百川而得,汪洋巨浸,端在集聚。”
  端在集聚,既点明了问题的实质,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即要求我们首先得有积聚的愿望、准备。即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典籍,丰富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维及灵性。其次,得有积聚的能力。即按我所需,将涉猎的知识加以改造、加工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语)这一设喻,就是这层意思的形象概括。
  多读书学习,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愿每一位有志之士,都不要拒绝这个进步的阶梯。
痴迷购书
  从皖南务工归来,我进了一家村办水泥厂上班。每月发工资时,我总要私自扣留十元八元的,然后购回我喜爱的新书。
  当时,长我两岁的姐姐业已出嫁。兄长已娶进了嫂子,看到我每月都买几本新书,兄嫂怀疑我在经济上进行了“扎丝”。(我们这儿称积攒私房钱为扎丝。)又一个月初的某日下班回家,我发现兄嫂、还有年迈的老母,神情严肃地坐在堂屋内,气氛显得很紧张。我认为他们之间可能争吵了,便沉重着心情进了自己的房间,这才发现书架上的一百多本新书狼藉地躺在床上、地上,我惊异地跑去问母亲,母亲什么也没说,泪眼婆娑地叹了一口气。再看看桌上,放了四张面值十元及两张面值五元的纸币,我这才想起我曾在《鲁迅全集》中夹了50 元钱。尴尬中的我,连忙镇定了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解释道:“哥,嫂,这钱是我的,但它不是我的工资收入。上个月,我们厂的机械坏了,我和另外几名工友随车去修配厂修机械,整整两天两夜,这钱是发给我的补助。是的,父亲去世早,哥哥你和母亲拉扯我与弟弟,确实不容易,按理说,这钱应该交给家里,可你们也知道,我爱书,所以我准备再攒点钱,购回那套《古诗海》……”我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口气说完了这些,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拿着钱回房整理书籍的。
  是年年末,兄嫂带着刚刚会走路的侄子单过了,任由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生活,但我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随后数年,企业经济严重滑坡,苦于没有一技之长的我,便随着兄长去青岛学做油漆工。那一年,我省吃俭用,方便面是我3个月来的主食,早出晚归地步行到工地,也可以节约一点打车费用。而积攒下来的600多元钱,我却没有犹豫地一次性地购买了相关书籍,然后邮寄回家。兄长知道后,不曾惊异。再次年,大堂兄帮我在村中谋了一份代教的职业,那一夜,我彻底失眠了。打工生活虽然清苦,但收入较好,代课虽清闲许多,但当时月工资只有80元。思忖再三,再结合我曾发誓要在文学上建树一点成绩,次日天亮,我毅然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是年年底,兄长理解地购了一本《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赠给我,并在扉页上题写了勉励的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由此,我想起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名篇《珍珠鸟》中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诺父,怀宁人。三十年笔耕不辍,因为热爱才写作,因为热爱才坚持。文章散见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二本。

(0)

相关推荐

  • 我的金大侠

    最早接触金庸,是四岁的时候.那时住在矿山,家里也没有电视.每天晚上父母领着我到大舅家看新闻,之后我便留宿在舅舅家看电视剧.大人看的爱来爱去的琼瑶剧我也看不懂,通常都是在被窝里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有天迷 ...

  • 侠之大者金庸先生 | 金庸先生,走好。

    出生 1924年3月24日,在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一个小男孩出生了.查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金庸这一辈名人辈出--金庸的表兄是诗人徐志摩,同族兄弟穆丹(查良铮),姑父是蒋百里,表姐夫是钱学森,表外甥 ...

  • 书话二题

    书话二题 淘旧书 淘旧书,一是便宜,二能拣漏.至于书香,旧书店多半是一间破旧房屋,到处弥漫着灰尘和潮湿的霉味,何有? 现在买书,各种网络书店有丰富的书目供选择,只要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会有快递员送到家 ...

  • 金小明:闻一多书装二题

    一多书装知几多 闻一多素擅绘事的才艺,虽为其文学.学术方面的成就所掩,但其艺术作品却颇有存世与流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闻一多全集>第十一卷为<美术>卷(闻立鹏.张 ...

  • 墨犁园书话(二)

    墨 犁 园 书 话 阿 迪 九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后世未有能胜之者,以其学之也.故事已止于至善,非大变无以争胜,书学何独不然? 唐   李白<上阳台帖> 十 ...

  • 精短小说:王志发《王者斋话二题》

    ▌黑牛山 从刘家馆子往东,直行四公里.路南.有空山一座.曰黑牛山.黑牛山没有黑牛.山坡下面放牧着的都是黄牛.也没有黑牛钻山之说.其实说是山,只是比山多出了一些海拔.经过黑牛山的人,都说黑牛山很邪.一个 ...

  • 长河星空丨李同书散文二题/李同书

    父亲的五一节 父亲那天一直等到太阳落山才挑着水桶回家,他把母亲递给他的老蓝布汗褂搭在肩头,然后洗了把脸,嗅着汗褂上香胰子的味道,父亲满意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父亲就让母亲拿出了准备好的一挂机器鞭,母亲把机 ...

  • 《书话十二家》征稿启事

    为了给各位书话作家提供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琅嬛书院在成功编辑出版<散文十二家>的基础上,再与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书话十二家>,由阿滢.龚令民联袂主编,每辑收录12位书话作家的作 ...

  • 紫雨轩书话:读同题散文集《秋夜,故都的秋》

    2021年6月3日 晚6:49分我离开父亲住处.晚6:62-8:10分,我在县新华书店内续读同题散文集<秋夜,故都的秋>(P116-P167页).今晚我所读本书中的篇目为:余方德撰写的&l ...

  • 【冯错书话】整个书法史处处在暗示 :我们都是“二王”的“仆人 ”

    书法家介绍 冯错  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常务副秘书长,逸庐书院院长.荣宝斋书法院特聘艺术家.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三届册页展等展览 全国书画在线教育第一平台"墨池'平台创始 人&a ...

  • (启书有益)腊月初八二题——纪念那些曾经的岁月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腊八炊粥 "小寒大寒又一年",转眼就是腊八了. 不要小看了腊八节,这一节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民谣唱道:"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