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式盘的立式原理探微之五(3)
标签 | : 奇门遁甲数理探索 |
奇门遁甲式盘的立式原理探微之五
——奇门遁甲式盘中三奇六仪排布奥秘的破译(兼论河图、洛书)
四、十天干于洛书和先天八卦的正确排布
(一)十个天干如何配洛书和先天八卦的问题
根据《洪范》谓:“中宫者,黄极也,以君王之道通於地舆之道也。君以皇为极,地以中五为极。中宫即阴阳相交之处,亦即能量来源、盛衰之门。而皇极位镇中央、临制八方,皇极动,而八卦移动,元运因此而生,气因此而易传。”对此,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洛书的中宫为皇极天心之位,三奇之来源、六仪遁甲法之定位,皆因九宫易位换宫,飞游中宫演绎而遁成。“甲”乃十天干之首,统领其余九干,有帝王龙首之尊。程颐《易传》称:“甲,数之首,事之始也。”同时,“甲子”为六甲之首。中宫为皇极天心又为临制八方之位,故“甲”和“甲子”的在洛书九宫的本源之位均须遁居中五宫,“天根”归中,以统阴阳遁十二节浑天之气,临制八宫。故此,十个天干应当首先从中宫布“甲”,其余九干随洛书九宫飞布,并且是阳干配阳卦,阴干配阴卦,如图:
4 兑 壬 |
9 乾 戊 |
2 巽 庚 |
3 离 辛 |
5 甲 癸 |
7 坎 丙 |
8 震 丁 |
1 坤 己 |
6 艮 乙 |
这样的飞布体现了以下机理:
(1)甲、癸同宫位于皇极天心,体现了太一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大业的太极环演生成变化模式。甲为天干之首,癸为天干之末,癸阴水生甲阳木,体现了:“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复始,……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2)先天八卦与十个天干体现了阳卦配阳干、阴卦配阴干的规律,并且均是逆配的规律,符合易理。《易经》说卦传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是关于先天八卦图的论述。对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很多人都是明白无误的,但对于“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很多人认识不同。其主要分歧在于什么是“数”?什么是“顺、逆”认识不一致。有人认为,“数”是指推算,这三句话是说依据阴阳八卦变化之道,可顺推往事,逆推来事。而《易》之功主于“知来”,故谓《易》逆数也。另《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谓坤消从午至亥,上下故顺也;谓乾息从子至巳,下上故逆也。”“易谓乾,故逆数也。”尚先生以为“数往者顺”谓四阳卦,“知来者逆”谓四阴卦。阳性强健顺行,阴性敛蔷逆行,逆犹迎,阴阳相遇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数也(《尚氏学》)。邵雍以八卦从三阳三阴卦追数至一阴一阳卦为“顺”,从一阴一阳卦渐推至三阴三阳为“逆”。以上三说,以尚先生和邵先生之说有理致,但却无法让人明白无误。其实,这样的很多争论是因为没有将先天八卦配于洛书上来看和推断的结果造成的。我们从先天八卦的各个卦与洛书数一一对应就很明了。即:阳干乾9戊——震8丁——坎7丙——艮6乙——归于皇极天心5甲;阴干坤1己——巽2庚——离3辛——兑4壬——归于皇极天心5癸。卦有八而天干有十,甲癸不配卦,于皇极天心相生再发,形成太极循环运动。此配备充分体现出:阳卦与阳干为洛书数的逆配;阴卦与阴干也为洛书数的逆配。阴阳顺逆之说,其理出《洛书》,流行之用,不过阳主聚,以进为退,阴主散,以退为进。这就是“《易》逆数也”的真正含义。不是只有阳逆或阴逆,而是均是逆的。而这种“逆数”只有将先天八卦与所“则”的洛书相叠时才会真正体现出来。这一规律也就充分告诉我们:一是奇门遁甲的奇仪飞布洛书九宫,必须也根据这一规律来飞布,即阳遁逆布阳干,顺布阴干;阴遁顺布阳干,逆布阴干。阳干的排布顺序为戊、丁、丙、乙、甲;阴干的排布顺序为己、庚、辛、壬、癸。二是奇仪的顺逆是根据奇仪本身数序与洛书数序的顺序相比较来体现的。这种排布充分体现了乾为父,坤为母,其余六卦皆乾坤所生的易理。《易》八卦中的震、巽、坎、离、艮、兑。此六卦皆由构成乾卦的阳爻和构成坤卦的阴爻组成,故称乾坤六子。《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颜师古注:“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故云六子也。”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乾坤有六子,支干有刚柔,统以阴阳,错以五行,故吉凶可得,而时日是其所由,故古人顺之。”宋·李纲《雷阳与吴元中书》:“散《易》之体,则乾得其健,坤得其顺,六子得其动止。”卦虽以父母子女为比喻,但却内寓天地阴阳为万物之母,阴阳交合乃生万物,从无形到有形,万物之体形于外而炁行于中的奥理。
(3)此配置同时还符合了戊为老阳,为天门配乾;己为老阴,为地户配坤的规律。古人最初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星的视运动而选择了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于是古人创设了天象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太阳以黄道及赤道的两侧,绕天一周所取的观象坐标。二十八宿的“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二十八宿东方称青龙,南方称朱雀,西方称白虎,北方称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王大有著的《天人合一养生》一书阐明:“当立春之时,地球正当位于柳、星诸宿——所谓黄道,实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与‘天球’相交的轨迹,立春时地球运行到柳星诸宿宿位——在此时的夜半,柳、星二宿位于天空正中(中天),而角、亢诸宿位于东方,觜、参诸宿位于西方,牛、女诸宿在下(背向地球)为北方,井、鬼诸宿在上为南方。所以,角、亢诸宿定为东方,觜、参诸宿定为西方,牛、女诸宿定为北方,井、鬼诸宿定为南方。以此布列,东春木,南夏火,西秋金,北冬水,中长夏土。于是有东方木星、南方火星、西方金星、北方水星、中央土星。土星又名镇星、填星。填者,直方大,填中空;镇者,居中摄临四方。以一年中四时天之阳生于子、盛于午中、尽于子相生之序,由此而五星定位、定序、定性、定时。”二十八宿为北极天顶周围的星组,合为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成额定度数。古代名医张景岳指出:“东方七宿,位应苍龙,共七十五度;北方七宿,位应玄武,共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西方七宿,位应白虎,共八十度;南方七宿,位应朱雀,共一百一十二度。”其周天二十四方位坐标由干支、八卦及洛书九宫结合而产生,五方配天干: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内经·灵枢·卫气行》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地支名称与二十八宿相对应来表示,即: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卯为正东,酉为正西;以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辰、戌、丑、未、寅、申、巳、亥居乾、坤、艮、巽的后天八卦方位的四维之地,分别列于西北(后天乾卦)、东北(后天艮卦)、西南(后天坤卦)、东南(后天巽卦)四方。在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中,乾位在西北、坤位在东南,以乾坤为天门地户。正如《易传》所云:“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辟一阖谓之变。”而六十四卦圆图中的乾坤之位则是宇宙万物阴阳消长进退规律的体现,也是奇门遁甲阴阳遁排局布式的依据。因此说,二十八宿既是天区划分的标志,也是阴阳消长的象征。正如《遁甲经》云:“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即以戊己分天门地户。作为天门(入阳)地户(入阴)的划分,亦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即从奎壁往南,曰行阳道,故曰开天门,自角轸而北,曰就阴道,故曰入地户,奎壁的位置在西北角,角轸的位置在东南角,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的乾位西北、坤位东南相吻合,故乾、坤二位为开天门地户的方位。
(4)这样的天干排布体现了天气能量的原始排布,其化合和相冲体现如下:
天干化合图
4 兑 壬 |
9 乾 戊 |
2 巽 庚 |
3 离 辛 |
5 甲 癸 |
7 坎 丙 |
8 震 丁 |
1 坤 己 |
6 艮 乙 |
天干相冲图:
4 兑 壬 |
9 乾 戊 |
2 巽 庚 |
3 离 辛 |
5 甲 癸 |
7 坎 丙 |
8 震 丁 |
1 坤 己 |
6 艮 乙 |
此两图表现出先天未合而冲的规律。
(二)三奇六仪的来源和布法的问题
天干有十个,而洛书只有九个宫位,甲与癸始终同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对此,薛邓林先生的阐述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阐述说:“十干分布九宫,必然有一干分配不下,怎么办呢?古人因此想到了“遁”。须隐藏其一,才能分配均匀。那应该隐藏那一干呢?并且要合理的将“时”与“空”相对应。在“时”的分配上,是以60甲子来纪时的。在“空”的分配上,地球五日一候,十干对应八卦九宫,必须相应五日一变。而五日正好是60个时辰,六十甲子循环一周。而天干有十,每隔十个时辰天体循环一周。故将时空协调起来,将5天的60个时辰,天干每循环一周定为一旬。在5天里,将每一旬(天干循环一周)的时段对应到八卦九宫中,由此宫的天干统领,亦即轮值之意。再把十干中多的一干分配隐遁到各旬对应的九宫中之天干之下,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由于每旬的开头都是甲,甲又为十干之首,恰好与各旬统领之干的意义相同,故非遁“甲”莫属了。这样十干分配九宫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由于“甲”隐去了,原先的十天干配洛书和先天八卦的图就变成了:
4 兑 壬 |
9 乾 戊 |
2 巽 庚 |
3 离 辛 |
5 (甲) 癸 |
7 坎 丙 |
8 震 丁 |
1 坤 己 |
6 艮 乙 |
然而,这样就又产生了以下的问题:
一是“甲”隐去了,甲的使用问题如何解决;
二是“甲”隐去之后,阳干由谁带领飞布九宫;阴干有谁带领飞布九宫。
对于第一个问题,古人是这样解决的:既然在“时”的分配上,是以60甲子来纪时的,而且60甲子要实际飞布到九宫中去,那么,就有六甲存在,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而且这六甲必然固定地遁于一定的天干之下,那么就把六甲所遁的天干作为“仪”,来代表“甲”使用,既“六仪遁六甲者,六甲统六仪,仪用而甲不用也”。也就是“以甲统其仪,用仪之用以为用,而甲不自用也”。今人以为,甲是遁于戊下,是错误的,实际“甲”始终与“癸”同宫,切不自用,而以“六仪”为用,非独遁于戊下。
对于第二个问题,古人解决的办法是:在“甲”遁去不自用,而以“仪”为用的情况下,考虑到戊为老阳,为天门(入阳)对应乾卦;己为老阴,为地户(入阴),对应坤卦。同时,结合河图戊己位于中宫的机理,故以戊、己为阳干和阴干的头领进行飞布九宫。为此,阳干的顺序是戊、丁、丙、乙,阴干的顺序是己、庚、辛、壬、癸,并且由戊代替甲仍于中宫飞布九宫。且仍然是先逆布阳干,后顺布阴干。
一是阳干的逆布顺序遵从阳干配先天阳卦的顺序,如图:
4 丁 |
9 |
2 乙 |
3 丙 |
5 戊 |
7 |
8 |
1 |
6 |
二是阴干的顺布遵从阴干配先天阴卦的顺序,如图:
4 |
9 壬 |
2 |
3 |
5 戊(作为己的布局参照系) |
7 庚 |
8 辛 |
1 癸 |
6 己 |
把二图合一,则成:
4 丁 |
9 壬 |
2 乙 |
3 丙 |
5 戊 |
7 庚 |
8 辛 |
1 癸(甲) |
6 己 |
在此飞布基础上,将60甲子从中宫戊开始飞布九宫,就形成了:甲子常遁戊下,故曰“甲子戊”;甲戌常遁己下,故曰“甲戌己”甲申常遁庚下,故曰“甲申庚”;甲午常遁辛下,故曰“甲午辛”;甲辰常遁壬下,故曰“甲辰壬”;甲寅常遁癸下,故曰“甲寅癸”。因此,就有了“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而“丁丙乙”因无甲可遁,而古人赋予了它们“三奇”称号。
因“戊”有了六仪之一的称号,并“戊、己、庚、辛、壬、癸”常相连,而顺序不变,更不会影响阳干的飞布规律,故古人将“戊”归为“己、庚、辛、壬、癸”的飞布队伍中,成为“六仪”头领。这里的“六仪”与阴阳属性没有关系,不要把阴阳的问题扯到这里瞎掺乎!“六仪”是因“甲”以“戊、己、庚、辛、壬、癸”所代表的六甲为用,是“甲”的仪仗,故称“六仪”。因此,而剩下的“三奇”丁、丙、乙则以“丁”为头,继续飞布。
这样,形成了:
1、(甲)、乙、丙、丁、戊和己、庚、辛、壬、癸的以戊、己和甲、癸为两极的环形布局结构,其中因甲、癸同宫,甲隐而不自用,而以六仪为用。如《遁甲演义》云:“凡布局,冬至后为阳遁,逆布三奇,顺布六仪;夏至后为阴遁,顺布三奇,逆布六仪。其法自甲至癸十干,常以洛书数序行,如局逆顺。阳遁三奇六仪按洛数九宫皆顺布,阴遁三奇六仪按洛数九宫皆逆排。如图:
阳遁一局图:
4辛 |
9丁 |
2己 |
3庚 |
5壬 |
7乙 |
8丙 |
1戊 |
6癸(甲) |
阴遁九局图:
4癸(甲) |
9戊 |
2 丙 |
3 乙 |
5壬 |
7庚 |
8 己 |
1 丁 |
6辛 |
从阳遁和阴遁的十天干排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阳遁天干都是顺飞的,如阳一局,甲在6宫,乙在7宫…直至癸重新回到6宫,皆是顺飞着;而阴遁天干都是逆飞的,如阴九局,甲在4宫,乙在3宫…直至癸重新回到4宫,皆是逆飞着。十天干形成了一个圆环,按照洛书九宫在环演,这种圆环的环演并不是向有些人想象的,把十天干围成一个圆环,往洛书上一放就成了,那是最肤浅的理解。这种环演要循洛书九宫的数来运行才行,即如《遁甲演义》所云:“其法自甲至癸十干,常以序行,如局逆顺”。太一下行九宫,是洛书最基本的规则,使用洛书必须遵循洛书数的规律,否则就是错误的。
戊 己
丁 庚
丙 辛
乙 壬
(甲) 癸
2、十天干的这种飞布方法在符合与洛书和先天八卦的相配机理的同时,也符合河图的理致:一是甲1(与癸同宫,隐而不露)、丙3、戊5、庚7、壬9五阳干代表先天本机,乙2、丁4、己6、辛8、癸1五阴干代表后天本机,暗合十干以戊己各自两璇。甲癸同宫相交相生,阴阳交合,一阴一阳生生之谓易。二是描述了虚界之五行(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与实界之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的合化作用。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1、6甲己化土(黄色之气);2、7乙庚化金(白色之气);3、8丙辛化水(黑色之气);4、9丁壬化木(青色之气);5、1(癸为1,即为10)戊癸化火(红色之气),甲癸同宫交合生成为宇宙万物之合化五行气场,体现了“十天干五合化行”的本源与机制原理。并体现了1、6甲己土——2、7乙庚金——3、8丙辛水——4、9丁壬木——5、1戊癸火——1、6甲己土…的循环相生之序。同时也体现了上述相合之干之间的相克之序。
4丁 |
9壬 |
2乙 |
3丙 |
5戊 |
7庚 |
8辛 |
1癸(甲) |
6己 |
上图中,红色代表相生之序,蓝色代表相克之序。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天干相合的生克形成了两个以中五宫为枢纽的中心对称型的双向璇玑和谐结构。
三是十干化合充分体现了洛书的“卍”规律。十天干的化合不仅体现了洛书“卍”规律,而且这个规律是以六十甲子为周期运转的(这里不展开论述了,因为那又是一个奥妙的数理问题了)。如图:
4丁 |
9壬 |
2乙 |
3丙 |
5戊 |
7庚 |
8辛 |
1癸(甲) |
6己 |
此与十二地支五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切合性:
辰巳 |
午 |
未申 |
卯 |
酉 |
|
寅丑 |
子 |
戌亥 |
同时,十天干相冲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如图:
4丁 |
9壬 |
2乙 |
3丙 |
5戊 |
7庚 |
8辛 |
1癸(甲) |
6己 |
在以后研究六十甲子的运动规律中,我们会发现十天干的相合的“卍”规律,与六十甲子的黄金比例数列的运动规律是极其一致的,充分体现了三奇六仪不仅能代表甲行使为用,而且与浑天六十甲子在时间、空间与万物生命过程一脉相承和谐共振,十天干五运经天,十二地支六气纬地浑然一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大天干及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在“河图”之中,便是作为模拟宇宙大甲旋玑场量子有序化对立统一之数理参数,在“洛书”中,则是作为模拟宇宙大甲旋玑场运行的稳态均衡化对立统一之数理模型。“河洛图”中的一、三、七、九;二、四、六、八之数,顺则发散而大至无外,逆则相聚而其小无内。大则极10而不显,大至无外;小则相聚而为1,归为太一,其小无内。象征蕴合道家创始人老子“大者无外,小者无内”的宇宙时空观。使三奇六仪与浑天六十甲子系统的层次化、有序化、量子化、回归化、对待流行、原始返终、孤虚空亡、场能向背、动静变化充满整个宇宙、社会、生态、人文等,组成了无限浩瀚的宇宙大甲时空璇玑场能形态。
3、这种奇门遁甲三奇六仪的排布原理,进一步证明了只有在阳五局和阴五局时,十干全部处于和谐的化合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奇门遁甲要与紫白合用,只有将用局数入中,才能加以运筹的根本道理。只有入中,才能获得十天干的和谐化合,找到真正的吉方和时辰。也是道家大甲璇玑的根本原理所在。《玄门天罡禹步无极幻数飞宫图》尽泄奇门遁甲九宫天心易变之玄机,乃奇门大甲璇玑场能盈虚消息循机应用之法。
此种布局圆润和谐、极合乎理致。而按照俗法的排布,我们是不会看到这样的圆润和谐、极合乎理致的关系的。在俗法中,十干的化合气场是十分混乱的,无法实现宇宙物理世界的有规律的璇玑运动。如图:
4乙 |
9壬 |
2丁 |
3丙 |
5戊(甲) |
7庚 |
8辛 |
1癸 |
6己 |
与上面诸图比较,悟性强的人一眼就会看出高低、好坏,正确和错误了。况且,上图中隐含的六十甲子璇玑场的奥秘要是全部揭出更能说明问题的(这个问题,斋主会在以后陆续揭开的)。如果说,古人真是如俗法三奇六仪排布方法,那么古人错了;如果古人是故意错误地流传假的东西,而隐藏真的东西,那么,今人还是愚昧地顺从,则今人太悲哀、愚蠢了。
目前,坊间提出的“戊己庚辛壬癸乙丙丁”和“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的顺序则如《遁甲演义》云:“凡布局,冬至后为阳遁,顺布六仪,逆布三奇;夏至后为阴遁,逆布六仪,顺布三奇。其法自甲至癸十干,常以序行,如局逆顺。前人俱先布三奇,后布六仪,今皆反之。……皆捷法也。”其实,根据正规的叙述则是:凡奇门遁甲布局,冬至后为阳遁,逆布三奇,顺布六仪;夏至后为阴遁,顺布三奇,逆布六仪。均是先布三奇,后布六仪。而顺逆则是循洛书九宫数而定,至于而古人对于三奇的正确顺序则没有言明,其实是“丁、丙、乙”,而非“乙、丙、丁”!并且,很多人都对《遁甲演义》中:“其法自甲至癸十干,常以序行,如局逆顺。”这句话置之不理,因而造成了今天的争论与混乱。
奇门遁甲是道家传出来的,道家隐踪奇门遁甲是有理致的!不愧为道家的东西啊!
(因博客书写功能,一些图的效果无法显现,很抱歉。其实只要读者按照斋主的叙述,就可以自行参悟明白,并画出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