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茶思
原创|茶思
文/欢爸
时间/2019-05-26 11:18
【引言】茶如人生,淡雅一世...
【正文】原创|茶思
一早泡茶,才发现老姐送的、好大好大的一大包正山小种喝完了,是重新开一包红茶,还是把杂七杂八打开过却只喝了一两次的绿茶喝完了再说,一时犹豫起来,于是,泡上一杯六安瓜片,对着电脑发呆。
儿时在北方,很北很北的北方,不怎么喝茶,偶尔喝一杯,也都是花茶,茉莉花茶,茶不用多,只要放上很少的一小撮,热水一冲开,便是满屋茉莉花的香味儿了。
茉莉花茶是东北人的家常必备,如果一进家门就能闻到茉莉花茶的香味儿,就说明家里来客人了。
到了安徽,都喝绿茶,安徽的好茶很多,绿茶尤其多,黄山的毛峰、太平的猴魁、六安的瓜片、霍山的黄芽、屯溪的绿茶、岳西的翠兰、泾县的汀溪兰香,都是绿茶中的佼佼者。安徽的红茶也不弱,祁门红茶更是名扬四海。
在电厂工作的时候,厂里六安人多,发的劳保茶不是六安瓜片就是霍山黄芽,而且都是直接从茶场进的,品质极好,大家也乐于接受。
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号的茶叶罐,取用极其方便,实在没有了,还可以去主任办公室里偷偷地装上一罐,因为几任主任办公室里都藏有一个超级大的,用洋铁皮手工打的茶叶桶,说是藏,其实大家都知道,像我这样拿着罐子去装的人不多,比较常见的是拿着茶杯,假装跟主任打个招呼,顺手“借”茶的,主任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假装没看见。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嗜茶,而且基本都是瓜片和黄芽,偶尔也换换黄山毛峰,总觉得没有黄芽的味道好,信阳毛尖的味道就比较接近些。
上班的时候除了干活儿,也学着老师傅的样子,茶杯不离手,同事间泡茶除了用通常意义上的茶杯之外,更多的是用罐头瓶外裹上隔热的三色带(电气用的绝缘带,红黄绿三色)。讲究的还在裹三色带之前,将罐头瓶放在开水里煮一煮,美其名曰给玻璃退火,以免被开水烫炸了。
即便里离开电厂之后的好多年,每次回去,临走的时候,师傅总会从锁着的文件柜里拿出两袋平时收起来不舍得喝的霍山黄芽让我带上。
来上海之后,喝茶的口味也有些改变,跟着李总喝铁观音,跟着强总喝太湖碧螺春和西湖龙井,他俩喝茶的资历老、茶叶也好,而自己的茶叶罐里依旧是霍山黄芽。李总出差的时候喜欢带个乐扣茶杯,盖子可以当茶杯用,杯子就当茶壶,很有些喝功夫茶的意思;强总则喜欢传统的盖杯,而我依旧是罐头瓶。
05年在去北京的卧铺车厢里还有段偶遇,我的罐头瓶茶杯还被台湾同胞小韩嫌弃过,他说我那不是喝茶,而是牛饮,太没文化,糟蹋了那么好的茶叶。那夜,整节卧铺车厢里就我们俩,跟小韩聊了一夜的海峡故事,看着他写繁体的汉字、听着他说绵长的中国情结,从心底里有些感动。
回上海之后,小韩还特地带着女友跑到我家,送了我几听冻顶乌龙和两套茶具,从此成了朋友,一直有联系。
老婆是个很少喝茶的人,喝点儿茶就睡不好觉,喝了小韩送的冻顶乌龙,大呼好喝,然后就全部据为己有了。茶具我一直收着没用过,总觉着太费事。
开始喝功夫茶是最近几年的事儿,跟朋友聊天儿、谈事儿,多半也是别人泡,我跟着喝,红茶居多。
以前对红茶没啥好印象,都是因为着了立顿红茶的道儿,觉着红茶都那个味儿,苦涩、浓涩,实在无法接受,所以始终敬而远之。
没想到自己泡的红茶如此甘醇,正山小种尤其醇厚回甘,鲜、醇、爽,口感比绿茶要好很多。而且红茶的保存期长,也不像绿茶那样喝多了睡不着觉。
如今喝什么茶看心情,基本上白茶、绿茶、红茶,三选一。
常言道:茶如人生。
再好的茶,也要在水深火热里滚上几滚,然后泡开了、烫软了,从第一、二道的苦,第三、四道的香,第五、六道的淡,直到把那茶喝透了、喝舒服了,才肯作罢。
中国树叶,物美价廉,冷热皆可、浓淡随意,喜怒哀乐只对茶说,足矣。
作者相关文章:
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