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 || 王亚贤:冬日里的柿子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
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童年的追怀…
《冬日里的柿子》
作者|王亚贤(陕西商洛)
冬天的郊外,远处没有太多的亮点,只有挂满枝头的红艳艳的柿子,独领风骚,点缀着冬天的色彩,增添了苍凉天地的灵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落叶遍地给人以伤感,而枝头红红的柿子,却带来了冬天意外的喜悦,叽叽喳喳的鸟儿饱食甘甜的欢快,凿出了一幅别样的图画。
山上的柿子到处可见,村边的柿子也无人采摘,柿子熟了,一个个成了剩果,对鸟儿来说,剩果即圣果,小康社会,鸟儿也无需辛苦找食,吃着聊着,心里也美着。
记得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差,满村的孩子都在放学后拾柴剜菜,每到柿树下都要停下来玩耍一会,寻觅有没有红了的柿子,红一个就上树摘吃一个,那时的男孩女孩都像猴子一样的会上树,等秋天收完果子,不管是苹果树还是梨树,桃树还是核桃树,但凡还有树梢够不着的,或是树下没有看见遗留的,只要要让孩子看见了就不会放过,自制的夹杆,专夹柿子,自制的套套专套核桃,还有钩钩,刀刀等,都是上坡专在树上找食的工具。吃完了再上坡割草、拾柴、掐野菜、挖药给自己攒学费。那时虽然忍饥挨饿,但童年的乐趣还是乐此不疲,留恋至今。
到了冬天,果树上没有了果子,各家房檐上晾晒的柿子也软甜了,小孩子们就像老鼠一样,吃着少着,大人们觉着柿子快完了,赶紧炒些黄豆子,炒些玉米和柿子搅拌后晒干,再磨成面储存起来,等到来年青黄不接的春天,拿出来给劳力加料充饥,这就是所谓的“炒面”。
商洛山里人别的不多,却盛产柿子,外地人把商洛人叫“炒面客”,炒面是救命的干粮,吃起来甜甜的,喝点水就饱了。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里人没有柿子,住在丹江河北,却有粮票,时不时还能吃上馍,丹江河南的人背靠山,满山的柿子,没有馍吃,却有土特产,经常有河南娃和河北娃都到河里玩耍,漂石子打趣的情形,河北娃看河南娃吃炒面,甚是羡慕,却不直言,就寻思河南麦子少,吃不上馍,就齐声一遍遍高喊:“河南娃----拾馍花儿!河南娃----拾馍花儿!”,喊一阵,漂一阵石子,很有节奏;河北娃不甘示弱,随口还击:“河北娃----啃柿把儿!河北娃----啃柿把儿!”,一个腔调,也是喊一阵,漂一阵石子,用石子儿打趣儿,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游戏,用一片薄薄的石子儿在水面上平飘过去能打出好多个花儿,孩子们那时总是吃不饱,但却玩的好。
那年头,大一点的柿子,都做了柿饼,到冬季能吃上柿角儿、柿片子,都是奢侈的事。柿饼都卖钱了,客人才吃柿片子,一般来人聊天,都是削柿饼的下脚料柿皮,拿出来咬咂咬咂,柿子多的人还用柿子做点柿子醋过年了卖个好价钱,或存放些火罐柿子过年时吃,意思是能“忍事”,但不管怎么经营柿子,再富裕的人,都不会在冬天里让柿子长在树上喂了鸟儿 。
如今满山的火罐柿子, 在没有一片叶子遮挡的情况下,显得那样耀眼,那样独特,就像漫天的繁星,满树的灯笼,迷人而浪漫。尤其是阴历11月了,柿子都熟透了,又红又软,香甜欲滴。如此奇特的景色,让人浮想联翩。
下雪了,大雪覆盖在柿子上面,白里透红,甚是美丽,这种雪景还是从未有过,只见过雪中有傲骨腊梅,还真没有见过雪中还会有鲜艳甜美的鲜果,红红的柿子,成了雪中的圣果。
小鸟儿不愁冬天没有食物,随时都能吃到天然新鲜无公害食物了,人富裕了鸟儿也跟上沾光,它们叽叽喳喳的品评着、谈论着,这是啥世道,都到这个季节了,还能如此好过!吃的好,我们就唱的好,喳喳喳的颂扬这盛世年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弹奏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
王亚贤,陕西商洛人,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