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二十八)
上一节的总结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于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题目,出现旋转变换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当然,基于我们的日常训练,如果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是旋转变换其实问题不大,只要在尝试其他方法失败后能联想到旋转变换即可——换句话说,旋转变换除了明显的手拉手模型外,一般来说并不是首选。但是如果能想到用旋转变换的话,往往会简化解题过程。
例 在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求证:AB^2+BC^2=BD^2。
经过我这么久的熏陶,肯定知道这是要用勾股定理了,而且很显然,这个直角三角形应该是以AB,BC为直角边,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关键是我们怎么构造出来。
如果硬来,过B做BE⊥AB,然后截取BE=BC,这是看来最直接的想法,这样我们只要证明AE=BD即可。
当我们把辅助线做完以后,很容易发现这其实就是个旋转变换——只要连接AC和CE,就是用肉眼也能看出△ACE和△DCB应该是全等的。这时候旋转变换就成了验证你思路的一个重要工具。
由于∠ABC=30°,所以∠CBE=60°,而BC=BE,所以△BCE是正三角形。因为CE=BC。我们的目标是AE=BD,而得到这个目标就是证明△ACE和△DCB全等,这等于告诉我们:要么证明两个对应角相等,要么证明DC=AC,且∠DCB=∠ACE。
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全等判别定理就四种:SSS,SAS,ASA,AAS。目标是证明一条边,所以第一种肯定不行,只能从后面三种考虑。而如果是两边相等,那么相等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注意到AD=DC,且∠ADC=60°,所以△ADC是正三角形,马上得到AC=CD,且∠ACD=60°,于是∠DCB=∠ACE,进而△ACE和△DCB全等,命题得证。
你看,纵使一开始没判断出来用旋转变换,但是在证明过程中仍然发挥了作用。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以△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CAFG,连接EF,过A作BC的垂线,交EF于M,求证EM=FM。
如果这个题目在不看任何提示的情况能独立做出来,那么不光是旋转变换,整个平面几何其实都可以算学得非常好了。当然,本题有很多种解法,我们就来看看用旋转变换怎么解决。
我们来看这个题目怎么破。
证明线段相等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全等。但是放眼过去,你要想证明△EMA全等于△FMA这玩笑开的就有点大,然而图中和这两条线段相关的三角形就只有它们俩,所以一定不是通过这一对三角形的全等。
当然,这里有一对旋转变换得到的三角形:△FAB和△CAE,这两个三角形之间差了一个旋转90°,会不会有用呢?
似乎没什么用。
我们适当降低难度:如果给了提示,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出发可以证明本题,你又会怎么考虑呢?
既然是确定旋转变换有用,那么我们自然考虑这两个正方形怎么用。从之前的例子里我们看到,正方形的作用是提供两个全等三角形,这两个全等三角形可以从一个旋转90°得到另一个。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把△EMA和△MAF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90°;第二种是把△ABH和△AHC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
哪种对?
没错,你猜对了,我也不知道。与其空想,不如动手试试。我们发现,第一种情况做了以后,得不到什么有用的结论,而第二种情况中,我们将△ABH旋转到△AEK,△AHC旋转到△AFL,显然AK=AH=AL,且EKLF是一个直角梯形,A是KL的中点,而KL∥BC,所以MH⊥KL,于是MH∥EK∥FL,所以M也是EF的中点。
做完了么?
贼老师你这么问了肯定没有啊!
那么问题在哪里?
不看解答的情况下,如果能指出这个证明的漏洞,那也是有相当的水准了。下面要公布答案了:
没错,我们并没有证明K,A,L三点共线!请尝试把这个补齐,这样这个证明就完整了。
所以,非手拉手模型的旋转变换的特点并不如平移和对称变换那么鲜明,往往是作为辅助手段来检验思路是否正确,但是如果手拉手看不出旋转,那可是要挨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