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千年导引术》50附录
导引术常用体表部位名称
1、首:又称头。指人体颈项以上的部位。手足三阳经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冲脉,阳维脉, 阴阳历脉等均上行至头。
2、颠:又写作巅。一名颠顶,俗称头顶。为头顶中央最高处。
3、颇:同囟。顶颠前为囟。现代解剖学上的前囟。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末闭合时,称作囟门,可触及动脉搏动。已合,称囟骨。
4、发际: 头发之边缘。前额处的称前发际,后项部称后发际。是定取头部腧穴的重要标志。 5、额:又写作额。与现代解剖学同名。一名额颅。为发下眉上之处。
6、额角:又称头角,简称角。即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的角度。
7、颜:又称庭、天庭。即额部中央。一说指左右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央。
8、阙:又称阙中,一名印堂,俗称眉心。即两眉之间,阙之上称阙上。
9、眉棱骨:现称眉弓。相当于额骨构成眼眶的部分。
10、眉本:与眉梢对举,俗称眉头。即眉目之内侧端。
11、目胞:广名目窠,一名裹,俗称眼胞,现称眼睑。上面成上眼睑,下面称下眼睑。
12、目纲:纲,或作网 ,又称眼眩,现称睑缘。即眼睑边缘生毛处。上面称目上纲(网,或上眩,即上睑缘;下面称目下刚(网),或下眩,即下睑缘。
13、目内眦:又称大眦,即内眼角。
14、目锐眦:又称小眦,即外眼角。
15、颓:又名下极,俗你鼻梁、山根,现称鼻根,即两目之间、鼻柱之上凹陷出。
16、王宫:又称明堂骨,俗称鼻柱,即鼻根之下,鼻尖之上。一说指鼻根部。
17、明堂:即鼻。一说指外尖。鼻之下方两孔称鼻孔,鼻孔之上称方上,现称拜翼。
18、顺:指眼眶下缘的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上颌骨和颧骨构成眼眶的部分。
19、颁:亦称颧,即颧骨,为眼眶外下侧之高骨,或指顺内鼻旁间的部位。
20、颊: 耳的前方,颧骨的下方。
21、颇: 俗称腮。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相当于口腔黏膜的外腔。
22、巨分:现称鼻唇沟。指由鼻冀外缘向口角外侧伸延的皮肤皱纹沟。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中。
23、顽颡:指上颚与鼻相通的部位,相当于鼻咽部。
24、水沟: 亦称人中,鼻下唇上中央凹陷之处。
25、承浆: 唇下颏上中央凹陷处。
26、颏: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下颌骨体。
27、吻: 指口唇。一说指两口角。
28、颐: 口角外下方,腮部前方。
29、颞颥:俗称太阳,现称翼点。眉弓外侧,颧骨弓上方。
30、曲隅: 又名曲角,曲周,俗称鬓角。位于额角外下方,耳前方的发际呈弯曲下垂部分。 31、蔽: 俗称耳门,现称耳屏。
32、耳缺: 即耳屏上切迹。
33、颌:又称辅车。即下颌骨支,为下颌骨的耳下部分。
34、曲牙;即下牙床。因其弯曲向前,故名。
35、曲颊:指下颌角部。
36、颊车: 指下颌骨。
37、舌本: 即舌根。
38、会厌:即会厌软骨。覆盖在喉的上端。
39、嗌:一指食管上口(咽腔),一指喉咙。
40、颔: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即下颌底与甲状软骨之间。
41、结喉: 又称喉结。与现代解剖学同名。即甲状软骨前上方隆起处。
42、颈: 头下肩上部位的统称。或指舌骨至胸骨体上缘的部位。
43、项: 肩上头下之后部,即从枕骨到大椎之间。
44、枕骨: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指后头中央隆起之骨。俗称后山骨。
45、玉枕骨:枕外隆凸两旁高起之骨,现称枕骨上项线。
46、耳廓: 又写作耳郭,俗称耳朵。为外耳道以外全部耳壳的统称。
47、完骨: 又称寿台骨。指耳后之高骨,现称乳突。
48、柱骨: 为顶椎的统称。又称天柱骨。
49、缺盆: 指锁骨上窝。
50、巨骨: 又称缺盆骨,现称锁骨。
51、两叉骨: 指肩胛骨与锁骨相接之处,相当于肩锁关节部。古书称巨骨穴,在两叉骨间。
52、脶骨: 简称脶。亦写成脶。又名肩脶、肩端骨,俗称肩头。相当于肩胛冈之肩峰突。
53、肩解:指肩端之骨节解处,现称肩关节。
54、肩: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颈项之下,右两侧都称之。是上肢和躯干的连属处。
55、胸: 缺盆下,腹之上的部位。
56、膺: 胸前两旁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处。
57、膻中: 两乳之间的部位。
58、髑静: 或写作髑骺。又称鳩尾、蔽骨。胸骨下端蔽心之骨。现称胸骨剑突。
59、腋: 肩下胁上之陷窝,俗称胳枝窝。
60、胁: 腋下到肋骨尽处之统称。
61、肤: 腋下胁上,是胁肋的总称。
62、季胁: 又称季肋、软肋、撅肋。即胁下软肋的部分。
63、曲甲: 肩胛骨上l/3弯曲突出之处。现称肩胛冈。
64、肩胛: 肩下背侧成片之骨,现称肩胛骨。
65、肩膊: 又名骰,指两肩之偏后部分。一说为肩胛骨的别称。
66、腹: 与现代解剖学同名。胸以下,脐以上称上腹、脐以卜称少腹或小腹。一说脐下称小腹。脐下两旁称少腹。
67、炒:季胁下无肋骨之空软处。相当于腹部九分法之腰部。
68、神阙: 即肚脐。
69、丹田; 指脐下三寸左右的部位,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处。
70、横骨: 指两股之间横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耻骨。
7l、曲骨: 位于横骨的中央部,现称耻骨联合。
72、鼠蹊: 即腹股沟部。
73、气街: 指沟股动脉处。
74、毛际: 指下腹部阴毛的边际。
75、廷孔:一写作庭孔,指阴道。
76、篡: 又名下极、屏翳,指前后二阴之间,即会阴部。
77、二阴: 即前阴和后阴的统称。前阴又称下阴,是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后阴即肛门部。
78、下极: 指两阴之间,即会阴部。亦有指鼻根、肛门者。
79、背: 驱干之后统称为背。
80、脊骨: 指脊椎骨(脊柱)。又名膂骨、中脶骨,俗名脊梁骨。中医指的脊多从第胸椎棘突开始,向下数至第四骶椎棘突,共21节。
81、膂: 又称膂筋。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骶棘肌分布处。
82、腰: 背部十二肋以下,骼嵴以上软组织部分。
83、肿:泛指脊柱两侧的肌群;或指骼嵴以下的肌肉部分。
84、腰髁: 指腰部两旁凸起之骨。与今之骼后上棘似。民尾骶骨部分统称。
85、骶端: 又称骶、尾闾、穷骨、撅骨。指尻骨的末节,即尾骨。古书称长强穴位于骶端。 86、臀: 指骶骨部两旁隆起之臀大肌部分。
87、膊: 又称胳膊。指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一说指上臂外侧面。
88、脯: 指肩至肘内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即肱二头肌部。一说为上臂统称。其屈侧称牑,伸则称膈外。
89、肘: 即肘关节,指上臂和前臂相接的部分。其内侧面为肘窝,外侧为肘尖。
90、臂: 指肘以下腕以上部分,现称前臂,或包括上臂。
91、辅骨: 在上肢为桡骨,亦称上骨。在下肢指膝两侧之骨。内侧的名内辅,即股骨下端的内侧髁与胫骨上端的内侧髁组成的骨突。外侧的名外辅,即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组成的骨突。或指腓骨,又称外辅骨。
92、腕: 前臂下端与手掌相连接的可以活动的部分。
93、手表: 即手背。
94、兑骨: 又称锐骨。小指侧臂骨下端之高骨。相当于尺骨莖突,一说指豆骨。
95、高骨: 体表高突之骨的通称。或指大指侧臂骨下端的高起骨,相当于桡骨莖突。
96、寸口: 两手挠侧掌横纹后,桡动脉搏动处。
97、掌: 俗称手心,指、腕之间内侧面。
98、鱼: 大指后侧隆起之肉。且外方赤白肉分界处称鱼际。亦有称拇指侧为大鱼,小指侧为小鱼。
99、大指(趾): 指、趾古通。即拇指(蹲趾)。
100、大指(趾)次指(趾): 即第二指(趾)。右手次指亦称食指。
101、将指: 即第三指。俗称中指。
102、小指(趾)、次指(趾〕: 即第四指(趾)。
103、爪甲: 即指(趾)甲。
104、楗骨: 指股骨,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一说髂骨,一说指坐骨。
105、髀: 一说指股之上端。一说为下肢膝上部分的统称。
106、髀骨: 指膝上之大骨,今称股骨。
107、脾枢: 指髋关节部。又称髀厌、机。或指股部外侧最上方,股骨向外上方显著隆起的股骨大转子。
108、髀关: 大腿前上端交纹处。即股四头肌之上端。
109、髀阳: 指大腿外侧部。
110、股阴: 指大腿内侧部。
111、股: 膝以上通称股。俗称大腿。
112、鱼腹股: 大腿内侧,其形如鱼腹处。即内收肌群处。
113、伏兔:大腿前隆起的股四头肌,形如兔伏,故名。
114,胭:膝部画面,腿部弯曲时形成凹窝,并呈现横缝(纹),分别称胭窝和胴窝横纹。 115、膝: 大腿与小腿之交接关节处。其关节称膝解,义名骸关。今称膝关节。
116、膑:膝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今称髌骨。
117、骺:即胫骨。一说指胫骨之下端。
118、腨:又称腓肠,俗称小腿肚。今称腓肠肌。
119、晼:胫下尽处之曲节,今称踝关节。
120、踝:足上胫下隆起之骨。内侧称内踝,为胫骨之下端;外侧称外踝,是腓骨之下端。 121、然骨: 内踝下前方隆起之大骨,今称舟骨。
122、绝骨: 外踝之上3寸许,腓骨凹陷的部分。
123、跗:又称跌或足跌,即足背。
124、聂骨: 又称作核骨。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125、京骨: 足小趾本节后外侧突起的半圆骨。即第五跖趾关节外侧的圆形突起。
126、三毛: 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毫毛处。又称从毛、聚毛。
127、踵: 即足跟部。
128、赤白肉际: 指手(足)的掌(趾)面与背面肤色明显差别的分界处。掌侧皮色较浅,称肉白;背则肤色较深,称赤肉。两者交接之处称赤白肉际。
129、歧骨: 泛指两骨连接成角之外。如锁骨肩峰端与肩甲冈肩峰之连接处;第一、二掌骨连 接处;胸骨下端与左右肋软骨结合处等。
资料来自《图解千年导引术》/吉布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注:全文转完,其实上述图谱是各种套路功法的基本动作,好多至今被各中医院的按摩推拿科所采用,这是古人历经千辛万苦所积累的非药物疗法,只要真正坚持练习对于养生保健一定发挥很好的作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