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药配伍的“去性存用”

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有很多种,在君臣佐使的基本框架下,有性味配伍、七情和合、去性存用、升降相因、五行配伍等配伍形式,共同构成方剂配伍理论。其中的“去性存用”配伍法,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去掉其寒热温凉之药性,存留药物的某种作用,发挥其独特的、难于被取代的功效。医圣张仲景是使用“去性存用”配伍法的高手,经方中不少方剂中寓存此法,现举例如下:

大黄附子汤之用大黄

大黄附子汤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别名大黄附子细辛汤,共有三药:大黄、附子和细辛。功能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等。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通腑祛邪之功犹存,为“去性存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现多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属阳虚寒凝者。

麻杏石甘汤之用麻黄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63条和162条,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症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用于治疗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病证。有汗无汗皆可用,症见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等。方用麻黄,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去性存用”也。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药虽四味,配伍严谨,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疗效可靠。

竹叶石膏汤之用半夏

本方为清补两顾之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热;气短神疲、脉虚数为气虚的表现。本方证多由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为主。方中竹叶、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呕为君药。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佐药。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为使药。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云:“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麦门冬汤之用半夏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本方功能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为“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炼津为痰,故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全方组方特点有“去性存用”之妙,寓和降中补胃气,降逆中通结气。

后世方亦有不少用“去性存用”配伍者,如天台乌药散之用川楝子。

“去性存用”配伍法虽属寒热并用,但与寒热错杂证中寒热共用有别。“去性存用”法多用于纯寒或纯热证,加反佐药意在用某药之独特功效。寒热错杂证中寒热共用,则是寒证热证并见,虚证实证共存,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时应寒热共用、虚实兼顾方能取效,如经方中的半夏泻心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等方证。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作者:赖海标

你也可能感兴趣

  • 桂枝加葛根汤里到底有没有麻黄?
  • 从麻黄验案四则悟用药思维
  • 解读半夏体质
  • 相反相成的大黄附子,你会用吗?
  • 经方问答:石膏和麻黄搭配可以治风热吗?
  • 白通汤在于理解麻黄和葱白的关系
  • 伤寒智慧点睛:清肠热三方
  • 不适合用大黄、芒硝的便秘者
  • 麻黄的临床应用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笔记29|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气肿/虚热

    四.肺气肿:厚朴麻黄汤/泽漆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半夏半升 干姜 细辛各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 ...

  • 听张庆军讲病脉证治之咳嗽上气病

    此为个人整理听课笔记 案例 女,50岁,咳嗽,每天咳嗽好几年了,一年四季咳嗽,一天咳嗽十几次,每次咳嗽三五分钟.嗓子痒,不吐痰.脉有力.肚脐左边有压痛.口苦口干,口渴不想喝水.大便干. 西医诊断是什么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麦门冬汤等数方(82)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 ...

  • 常见病的中药配伍表

    补血一号:黄耆25g 当归10g 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 瓜蒌皮10g 川芎8g 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 白芍药15g ...

  • 临床常用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33对,灵活运用你也可以当名医!

    "张胜兵中医"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 ...

  • 中药配伍口诀

    中医临症既要辨证准确,还要用药精当,做到理.法.方.药的和谐统一,才能收到满意疗效.所以,正确掌握和运用中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而那些出于经方或时方的"药对"是方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

  • 【中药配伍】中药性味配伍技巧 丁光迪中医临床处方大解密

    (十二)咸以软坚 这种用药配伍,是用咸味之药,取其咸性浸润,柔软坚凝,使块肿顽痰消散:亦有取其咸能益肾水,从而降虚火者.常用于结核.瘿瘤.顽痰等证.具体配伍,从病种之异,又可分为二类,即软坚散结与软坚 ...

  • 【建议收藏:中药】近100种常见中药配伍大全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

  • 【中药莲子】莲子性甘而凉,果实粉性,外皮...

    [中药莲子]莲子性甘而凉,果实粉性,外皮色赤入心养血,胚芽青绿而微苦,清虚热伏相火.其归六经,入五脏,养五脏之气阴,为正养之品,且可药可膳,善养脾土,为凉补脾胃圣品.其守而不走,升清气降浊气,上可养脑 ...

  •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收藏版)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 ...

  •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半个中医师!

    功效配方 补血 黄耆25g   当归10g   大枣30g 补脾 党参 1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甘草6g   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冠心病 薤白10g   瓜蒌皮10g   ...

  • 清心的中药配伍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

    清心的中药配伍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竹叶-石膏:栀子-知母. 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木通.大黄:大黄-黄芩.黄连:连翘-牛蒡子.玄参. 清心利尿:栀子-木通:滑石-栀子.车前子: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