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11 大暑: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徐丽 汪筱联
龚诚良摄
今日大暑。空气中弥漫着西瓜的清甜,蝉鸣的聒噪,以及满街炙热的阳光,田田莲叶翻卷起阵阵溽风,无不向人们传递着一个讯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无声无息地到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小暑与大暑之间正是“三伏天”的“入伏”。所谓“伏”,其实就是秋驱逐夏的开端。《汉书·历律志》中提到“伏”的真正含义是:秋的“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生,故为藏伏”。大暑前后,正是“中伏”,俗话说“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这期间的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也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幻化而成,实则不然。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当萤火虫袅袅穿梭在夏夜的天幕间,其实离凉爽的秋天已经不远了。自古以来,人们有许多避暑的方式。“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纳荫乘凉,消暑避热,都是大暑时节不可多得的乐趣。大暑后十日,常因湿气积聚而导致大雨滂沱,盛夏时节看大雨时行,听轻雷断雨,别有一番清凉诗意。
在衢州,除了大暑前后小孩贴“三伏贴”外,还有六月六晒书、浴狗、清醮等习俗。衢州解元郑永禧有这样两首诗分别描写了这些岁时习俗——“去旧从新在此遭,为牵黄耳到江皋。老天也助清凉趣,细雨纷纷洒狗毛。”据老衢州徐先熙介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天气炎热,这期间下得雨民间叫“狗毛雨”,容易烂东西。因此书香门第要晾晒书籍,寺庙要晒经书,以除虫防蛀。同时,六月六还要“晒红绿”,亦即晒衣服、被褥,除潮防霉。此外,六月六暑热正盛,过去衢城百姓家中有养猫狗的,还要给家中的猫狗洗浴降温。 在浙江沿海地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送“大暑船”的习俗,但却少有人知。在浙西边陲的古城衢州,也有着类似的习俗,人们将之称为“清醮”。古时衢州道教繁盛,而清醮也正是一种道教祭祀仪式,用以祈求平安,扫除秽气,镇邪驱妖。大暑当天,由街坊出面,到纸札店定制一双纸船,约两米长,有舱,舱内有纸剪的五位瘟神。纸船供在空地上或路边,上一支清香,一对寸烛,供一碗饭,一块豆腐,还有三牲(小鱼一条,肉一小块,蛋一只)。此时会请道士们来念经文,或执朝板叩诸天尊诸神,或手执桃木剑踏罡步驱鬼除魔,类似跳大神,也就是大傩。之后,雇人掮着纸船沿规定好的路线跑过。沿路人家先扫点垃圾,用纸包好,纸船来时,掷上船去。船送出城去,到护城河焚化并推入水中。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有“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一句,就是对这一民俗的生动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