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福州人气景点NO1(下)——福建7日(13)

★旅游地点:福州三坊七巷之南后街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首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

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

相比较于三坊七巷,南后街的人气那才是人气景点该有的排场。看着街口聚集的人群,这还在疫情期间,不年不节的。要到节假日,这里估计就得摩肩接踵了。

三坊七巷景区是不收大门票的,只有小景点才是要收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选择买联票。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单买门票,相对来说门票价格也并不是很贵。

在南后街的两头,都有游客中心。大概是因为南后街两侧都是林立的店铺,美食点心那更是一家挨着一家,难怪会有这么高的人气了。

除了美食,泔液境遗址用钢化玻璃罩起来的,这是三坊七巷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牌坊,距离今天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不远处还有宋朝宣和年间的石槽,一口古井可能也是宋朝的遗存。

泔液境后还有一株大榕树,那垂下的气根仿佛是一排排的流苏。如果它们落地生根,不用多久这里就能长成榕树林了。

独木成林,这种神奇的树在榕城真的是随处可见。尽管我们在广西已经看过两江四湖的大榕树,可是再次看到它们,还是会觉得震撼。

南后街上还有不少雕塑,表现了旧时福州的刻书、裱画、花灯等情境,这里的花灯据说也是十分热闹的。

沿街老房子看起来不那么多,大概都被藏在三大坊七大巷里了,不过即使有不少仿建的建筑,看起来也没有破坏整体的风格。或许这一片的建筑不算是顶顶漂亮的,人们谈到福建可能更喜欢厦门,但是从风貌上来说,可能福州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了吧?

这条街汇聚了几乎所有的福州特产,虽然本地人可能对于南后街的感情渐渐变了味,毕竟这里已经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有些东西多少会有些变味。但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必须来这里打个卡,旅游的纪念品、美味的福州美食,一站式就可以搞定。

福州工艺三宝的软木画、脱胎漆品和寿山石,在这条街上都可以买到。可能价格不会是底价,但也不见得贵到离谱。

软木画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可以说是福州民间雕刻工艺品的精粹;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是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寿山乡,与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合称“四大印石”。

此外,还有精美鲜艳的福州纸伞,沿街挂在那儿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是我并不是很明白,牛角梳为什么也算是福州的特产,总感觉牛角制品应该分布在西部地区的。

国师苑的布置很古色古香,我们还以为是某个景点。走进去才知道,人家只是一家药店,当然是一家非常有历史的药店。

星巴克咖啡也入乡随俗,采用了福州当地的装修风格,显得十分古朴典雅。连标志性的LOGO,也是用石块雕刻的,一点都不显得违和。

最后,当然不能错过美食。对面的达明美食街经营的是外地的美食为主,本地美食为辅,南后街却是地道的福州百年老店,像木金肉丸、同利肉燕啥的。

永和鱼丸的生意非常好,属于百年老店,不过并不在南后街,而是在郎官巷。这间创建于1934年的鱼丸店,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

同利肉燕的创始年代更早,至今已经传到第五代。尽管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早已经过了晚饭的点儿,可是生意却似乎一点没受影响。

除了这些小吃,三坊七巷也不乏正儿八经的餐厅,菜单上的红糟醉香鸡、鸡茸鱼唇、鸡汤氽海蚌、香露河鳗、一品蟹抱蛋……看着就想流口水。当然,福州首席名菜“佛跳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相传此菜是清朝道光年间福州聚春园菜馆的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不过也有说这道菜的发明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乞丐。估计这位乞丐讨到百家饭,然后把所有的食材放在一起煮,发现味道出奇的好?

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这些上好的食材既能保持各自的特色,又有共同的荤味,吃起来浓郁荤香,又不会觉得腻。在煨制过程中不闻香味,一旦煨成开坛,便浓香扑鼻,香飘四座,因而成为名菜。1990年,佛跳墙获得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2002年,第十二届全国厨艺节中获中华名宴,声名远扬。

其实对于不爱海鲜的我来说,虽然这道菜闻着极香,但吃起来也并没有觉得十分好吃,倒是嗜食海鲜的小伙伴对这道菜赞不绝口,一尝倾心。我们在家里的时候也会买一些半成品回家炖,但显然与产地现炖出来的口感还是差了很远。

自由行:福州三坊七巷之南后街

12月初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