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雨中登山也有奇趣(上)
★旅游地点:张家港香山
因为周末自南通回程,看到高速路旁花开如海,雪也似地洒在枝头,便误以为樱花的花季到了,于是在微信上“勾引”朋友前来赏樱。
谁知道朋友倒是勾来了,我却确认了那些如雪般飞扬的花朵们,并不是樱花,而是紫叶李。
鼋渚樱花还没开好,我们自然也没有理由大老远地跑去赏几株寒山早樱。于是想起了十几公里以外的香山,那里也有个樱花园,兴许会是早樱品种呢?哪怕樱花还没开,至少还可以赏晚梅啊!
天上飘着毛毛细雨,但对我们的游兴毫无阻碍,人家不是说“晴湖不如雨湖”吗?兴许,晴山也未必就如雨山呢!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西部与江阴交界的金港镇境内,所以对于金港居民有特别的优惠措施,凭身份证可以免费入园。对张家港市的居民也售优惠票20元,门市价则有点小贵,要60元呢!看来,张家港人民还是挺幸福的。
走进香山大门,山巅的聆风塔如同标志一样,指引着我们登山的方向。不过,尽管我闹了个小小的乌龙,还是想去看看樱花到底开了没有,所以很自然地穿过碑廊,然后向右拐入樱花园。
樱花确实有那么几朵,零星地挂在枝头,果然我们还是来得早了。我只能自嘲:“是我太心急着看樱花了。”
“没关系,随意。”朋友不以为然地说,“雨中登山,也是别有趣味。”
雨渐渐下得大了,整个天空都仿佛成了铅灰色。好在还有同好者,偶尔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便觉得我们还不至于被归为异类,欣欣然打着伞往前走。不着边际地聊着听,而打在伞面上的雨点敲出均匀的节奏,竟让人生出岁月静好的安谧感觉来。
从新抽的柳枝间隙看明香湖,隔河是沁香楼。虽然只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但是在初春新柳的衬托下,竟也觉得斯景美如画。
沁香楼的得名,似乎与香山之“香”多少有点关系。百花斗艳,总免不了逸着花香,据说这里曾经有遍野的马蹄香草,坡上又有葱绿的茶树,因此此楼便沁了香染了色。可惜沁香楼是不开放的,只能沿着楼转一圈,取道登山。
山道上有一座廊桥,桥侧是一方小湖,湖水新绿,廊前是白玉兰零落的花瓣。山道上台阶不算太陡,两侧是茂密的树林,空气是没得说。风有点大,把伞面都吹得有点东倒西歪,所以擎着伞登山,对体力似乎也是一种小小的考验。
其实香山的海拔只有1.36米,全山占地不过4.37平方公里,如果到了大西北,这点高度只能算是个小土堆。不过在张家港,也能够称得上名山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多次登上香山,并留下了诗文:“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可惜的是,位于江阴境内的香山没有好好开发,倒是让张家港拔了头筹,真正让人扼腕。
山路上,不独我们冒雨而行,还有两拨人也迤逦而行,让我钦佩的是有位女郎还脚蹬一双高跟鞋。虽然往往落在后面,但也是虽败犹荣了。
看到藏军洞,我们总算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到山顶了!
可别小看了这座只有80厘米见方的洞口,这可是香山十八景之一,据说最早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诸侯,出于攻防战术的需要,在长江之滨的香山和长山一带挖建了很多藏军洞,不过对外开放的好像只有这一座而已。说是开放,也不过是在洞口探个头,里面的全貌是看不到的。
聆风塔是香山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香山主峰之上。塔高九层,建筑古雅,全身飞檐翘角,塔顶高64.8米。
如果能够登塔远眺,想必长江壮丽的景色能够尽收眼底。可惜这座塔从来没有见它开放过,大抵是要盛大的节日才能登塔吧?
不远处的梅花堂可以称得上是香山最有名的景点了,这组江南园林小景建于宋代,其名声大噪当然是与名人有关。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受江阴的朋友葛氏邀请,数度前来梅花堂,并题写匾额。
尽管占地并不算广,不过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布置得十分紧凑。而疏影横斜的梅枝,无疑为此堂增色不少。徐霞客的哥哥徐应霞爱山成癖,重建被战火破坏的梅花堂,并广植梅竹,徐霞客曾写了五首诗歌和一篇长序,纪念与兄长觞咏为乐的良辰美景。
现在的梅花堂并非明朝遗物,而是后来新建的,五间仿古建筑,大门紧闭,我们只能从玻璃窗里看到堂内有塑像,还有一些诗文,大概是东坡先生和徐霞客这两位名人的手笔了。
沿着假山可以登上奇螺亭,从这里隔花看向梅花堂,更觉得春花娇美,建筑古雅,相映成趣。奇螺亭的得名,是由于香山有一种珍稀的无尾螺,据说这种螺大小与普通的螺蛳很相似,不过尾部是平的,对生存环境很挑剔。
堂后有一方小池,名洗砚池,乃因东坡洗砚而得名。倚栏而望,树木葱茏,尽管真正的暖春还没有到来,但江南多常绿乔木,所以看出去就是一片葱绿。
梅花堂前是圣过潭,又名舜过潭,相传大禹当年治水的时候,途经香山,取泉水解渴,觉得泉水清澈味醇,解俩剑拓成潭。如果不是看到亭里的碑刻,我妥妥地把它当成是一口井。据说此潭就生活着无尾螺,不过用尽我们稍稍有点近视的视力看下去,只能看到水影而已。
闲庭信步自从容,三月逢春春意浓。
喜见岸杨初绽绿,还迎旧友觅新踪。
——七绝
自驾游:张家港香山
3月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