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永,可得古法!

启功先生以为:“非独智永面目于斯可睹,即以研求六朝隋唐书艺递嬗之迹,眼目不受枣石遮障者,舍此又将奚求乎?” 可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智永的书法代表了隋唐书法的主流,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隋代,有许多书家都是在他的泽被下卓尔成家的,所以研习了智永便可以顺流而下,旁通其余。
从智永的书迹中,我们不仅能体味到雅逸清爽、疏散悠然的气息,还可品察到其精妙的笔法、规范的结体。精心研读,感觉与二王有明显区别,其最大特点是笔墨生动,点画多变,提按顺畅,使转自然,肥瘦相间,疏密明显,节奏感强 ,绝无做作之貌。我认为智永《真草千字文》不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应该成为今人学书的主流范本。黄惇先生讲到,《智永真书千字文》看似个性不强,但其“法度”是公认的高级法则。师法此类书作,将来“进可以入殿堂,退可以入山野”。
当下的学书者中,对智永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以为他的《千字文》纯系继承二王衣钵,而少创造、少个性。殊不知在中国书法史上,许多著名的大书家都是从智永《千字文》入手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种狭隘局限的眼光来看待智永千字文。文化是有传承的,书法也是如此,谁能说自己的书法与甲骨文没关系哪。从这个角度出发,智永《真草千字文》之所以受到历代书家的喜爱,正因为它是学习真、草笔法最佳的入门练习范本,它完整、准确而又创新地继承了传统技法的精髓。对初涉真、草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第一需要的不是创作,而正是这样一部基本的笔墨明显的技法训练的摹本。
智永《千字文》中的真书(偏行楷),是现存南朝书法作品中字数最多的楷书真迹,可清楚地看到主流风格的用笔方法。从字体上看,可属中楷,因此较之流传的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大令《十三行》都更便于初学者上手。它用笔一拓直下,点画之间笔意流贯呼应。它结构谨严,体势妍美,法度精熟,气息高雅。尤其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用笔真、行相通,与中唐以后的颜柳楷书相比较,在点、钩、转折、挑剔处,在笔画的两端均无华丽成分,无明显的顿挫,用笔干净利落;笔路翻转清晰明了。
在熟习《千字文》中的楷书后,再进入《兰亭序》、《圣教序》等王羲之一脉的行书学习,则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对智永《千字文》中的真书进行基本训练,作为向行书过渡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书者由真书向行书学习的过渡,也是正确的由揩至行的入门途径。
智永书法流传甚广,宋御府即曾收藏智永草书13件,真草10件。其《真草千字文》还一直流传至今。智永书《真书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传世的智永《草书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裁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
《楷书千字文》,为隋代著名书法家智永的精品楷书书法作品,这与流传到日本的智永《草书千字文》是姊妹篇,全篇书法共161字,为千字文一部分,本卷智永楷书千字文可能是唯一存世的智永楷书贴,极其珍贵。
乐安薛氏云:“智永妙传家法,为隋唐间学书者宗匠”。作为一代书法宗师,智永的书法以弘扬祖上的书法为己任,故其书法多传家法,以祖上“二王”为精神楷模,传承王氏书法的正脉血统。
智永的书法代表了隋唐书法的主流,许多书法家都在其影响下闻名于世,其中智果、辨才、虞世南出自他的师门之下,而唐宋诸家也颇受其影响,可谓福泽于后世,风流而永传。
《真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细节实拍
智永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苟,开盛唐之风气先河;其草书则各字分立,骨气深稳,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如果说二王的书法是飘逸高古的,那么智永之书在古意之外,更多了温雅之风。其草书继承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认了它的范本之用,对于后世学书者而言,有“法”可循。
《真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细节实拍

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

《真草千字文》的墨迹本虽因年代久远,剥蚀严重。但其字迹、线条、笔触清晰,几乎完整地保存了智永书写的真实状态,仿佛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气韵飞坮,秀润圆劲,高古而不失典雅。同时其字体很符合现在的审美标准,雅俗共赏。对于初学者而言,易于入手,书写性极强,是临帖的不二之选。
《真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细节实拍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智永用笔“精熟过人”,其笔法绚烂多姿,富于变化。我们在临习前应先认真读帖,留意帖中相同点画的不同写法,找出规律,方能临出其中味道。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