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丢掉霸主宝座了?原因有3个!

在古代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存在多种说法。比如《史记索隐》中,这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是,在《荀子·王霸》中,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齐桓公都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但是,齐桓公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没能让自己的后人继续吃上螃蟹。也即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无缘霸主的宝座。纵观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才是主要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在晋文公称霸之后,齐国就逐渐失去了声音。甚至到了春秋末期,走向衰落的齐国,还出现了田氏代齐这一事件,也即姜太公的后人,最终丢掉了齐国君主的宝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丢掉霸主宝座了?

具体来说,齐桓公作为齐僖公的第三子,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齐国君主的宝座。但是,公元前686年,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被杀,这导致齐国发生了内乱。一年后,公子小白成功登上齐国君主的宝座,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通过变法来让齐国走向强盛。当然,这也是因为齐国本身就有山海鱼盐之利。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参加过“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借助周王室名义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公元前679年)冬天请周天子的代表单伯,召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值得注意的是,在齐桓公去世之前,齐国就已经爆发了内乱,这也成为其走向衰落的第一个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中记载:是岁,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

公元前645年,相国管仲病逝。临终之际,管仲劝说齐桓公,不能任用易牙等小人。不过,齐桓公已经失去了理智,反而更加亲近这些小人,促使他们能够祸乱朝政。而这,自然加快了齐国的衰落进程。

公元前643年,得知齐桓公病重的消息后,齐国宗室的五位公子各自率领兵马,在齐国都城临淄展开了一番的激烈。一片混乱之后,易牙等人拥立公子无亏即位。公子昭逃到宋国。公元前642年,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等诸侯国攻打齐国,准备帮助公子昭即位,结果公子昭回到齐国后,又被齐国宗室公子击败,再一次逃到了宋国。不久之后,宋襄公再度发兵,这才让公子昭正式取代了公子无亏。经过连续的战乱之后,齐桓公打下的霸业彻底结束。

在齐桓公之前,郑庄公在春秋初期率先称霸。不过,郑庄公宠爱多个儿子。所以,在他去世后,各个公子争夺郑国君主的宝座,掀起了长达数十年的较量。而这,无疑让郑庄公创立的霸业土崩瓦解。所以,在整个春秋时期,郑国最终成为了一个小国。同样的道理,齐桓公去世后,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其次,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则是晋文公即位之后,晋国已经取代了齐国,成为周王室扶持的对象。齐桓公生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这获得了周王室的支持。但是,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自顾不暇,也就和周王室渐行渐远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得以继承晋国君主之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之后,选贤任能,扩张晋国的大军,再加上晋献公本来打下的基础,这让晋文公得以在城濮之战中击败了楚国。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国、宋国等诸侯国,在践土会盟,而周王室也派人来祝贺,这意味着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虽然晋文公在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但是,在他之后,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等君主继承和巩固了霸业,促使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百年之久,这自然让齐国没有夺回霸业的机会。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后继无人。但是,晋文公去世后,他的后人则同样优秀,这让晋国的霸业可以长期维持下去。而晋国只要继续称霸,齐国则只能成为一个边缘的大国,无法重现齐桓公时期的辉煌了。

并且,在笔者看来,公元前589年,鞍之战的爆发,导致齐国更加不敢抗衡晋国了。此战,晋国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这三国,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击败了齐国大军,还差一点俘获了当时在位的齐顷公。兵败之后,齐顷公被迫到晋国朝见晋景公,这让齐国的虚弱暴露无遗。

最后,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吴国的崛起,进一步压缩了齐国的扩张空间。在晋国崛起之后,齐国基本上无法向西扩张了。而北边的燕国,在当时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因此,如果齐国可以向今江苏省一带扩张,或许还能恢复实力,甚至东山再起。不过,春秋后期,吴国在晋国的扶持下走向强盛,反而向齐国率先发难了。

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次年攻鲁。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联合鲁国进攻齐国,公元前484年5月27日,双方展开大战,大败齐军。吴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此为“艾陵之战”。

在艾陵之战中,吴国和齐国的兵力,都在10万人左右。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齐国派出的10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更为关键的是,齐国的宗室力量,也在这场战役元气大伤。而这,为田氏代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艾陵之战后,掌握齐国大权的田氏忙着取代姜氏,自然没有精力来恢复霸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