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作曲家把“职业”玩成“爱好”,他的HIFI系统很讲究

作为一位职业作曲家,方岽清希望第一时间听到行业内最新作品的权威录音。他淘碟的速度,几乎和欧洲同步

文/摄 纪晨

2020年12月23日,作曲家方岽清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再度上演,为首都观众们奉献了一场新年音乐会。2018年,《梦·桥》与展现中国综合实力“新名片”的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同一时间诞生,两年内,这部作品由国内外7支交响乐团相继演出,获得了“中国桥梁文化传播贡献奖”。2020年12月19日,方岽清又被中国音乐音响产业联盟和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组委会,联合聘为“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就要把‘爱好’变为职业,把‘职业’像爱好一样去热爱,艺术应该是‘玩儿’出来的。”方岽清如是说。

方岽清在家中聆听音乐

周末的午后,方岽清会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唱片,CD、蓝光或是黑胶,他都会配以相应风格的音响系统来播放。在他只有12.3平方米的独立听音室里,摆着著名的意大利Souns Fabar世霸“小名琴”、贵涵Chartwell L/S35音箱和德国JR黑胶机、英国EAR912前级唱放等“名器”。

在作曲家12.3平米的房间中,意大利“世霸”,英国EAR912前级、贵涵L/S35音箱、JR黑胶机等组成了HIFI初级聆听系统

从聆听空间的布局,到电源的再生净化;从讯源的优化拓展,到各种线材的配搭,方岽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逐步提升中。“这对非洲黑檀木斑马纹的小箱子L/S35,绝对是4寸单元的极致体验,其15欧姆阻抗对前端驱动器材有着超高要求,全手工打造,全球只限量生产50对。”方岽清激动地介绍,“这台EAR912前级唱放,是元旦当天刚刚拿到开声的银色限量签名版,是由世界著名音响大师Tim de paravicini本人和他工作室操刀的作品。不幸的是,传奇的Tim在上个月刚刚去世,这台设备,成了他最后的遗作。”

听CD,指针很少能到VU表头的中心。而黑胶的模拟和动态,能感受到更充分丰富的声音细节

HIFI音响系统,电源是关键,从独立走线到墙插,再到电源过滤和再生,都得下足功夫

通过HIFI发烧系统,方岽清能够更清晰明确地把控自己的作品从前期录制到后期混音,再到制作成唱片的过程。“作曲家的作品,除了音乐会,只能通过录制,才能让人们听到。录音棚大都使用的是监听系统,听到的都是不加任何音染、标准化的声音。尽管准确,但超级理性和冰冷的风格,往往并不是作曲家很想要的。”所以作品完成录音和初步混音后,方岽清会把音频母带再通过HIFI音响系统仔细对比一遍,通过不同风格设备营造的空间感,找到平衡点,从而在后期制作上调整到“人性化”的舒适状态。近十年来他保持着每年发行一张唱片的节奏,截至目前已发行了10张CD唱片和两张黑胶LP唱片。平时,不管几点回到家中,他都会在这间小小的聆听室里,完整地听完一张唱片再去休息。

早在二十多年前,方岽清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求学期间,毫不犹豫地用1个月生活费买下了卡普兰的《小柔版》,这张绝版唱片还包括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的袖珍总谱

2020年D&G公司最新出版《TRIPLE CONCERTO》和《约翰·威廉姆斯在维也纳》。遇到自己喜欢的专辑,他都会收全CD、蓝光DVD和黑胶LP不同版本

去年疫情期间,他在家中深度聆听了近700张唱片,也淘到了很多最新制作的唱片。聆听的习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大启发和帮助。方岽清提倡“玩儿”,要玩儿得深入,玩儿出门道,玩儿出名堂来。

家中的一角摆放着“金钟奖”“马格南”的各种奖杯、证书和聘书。2020年,方岽清被特聘为“中国音乐音响行业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普通观众,大家都感觉在方岽清的音乐中能够感受到十足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也源于方岽清本身也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家,他经常到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度旅行和拍摄,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去感受世界,而这些体验,都一一转化成为他创作的“养料”。

方岽清除了6台徕卡机身和三十多支徕卡M卡口镜头,还收藏有全球仅250套的徕卡M10 ZAGATO限量版

“我一直在积累。让自己最大程度保持一种松弛的状态,也保持对一切事物的新鲜感。”而这些状态反映在作品中,就逐渐成为了他音乐的风格——洒脱、奔放和极强的可听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