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第4期“走出去”企业圆桌会于昆明圆满落幕!

前言

基业长青在调研“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人才管理模式重塑、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海外人力资源部署等方面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走出去”的企业现状,策划了系列“走出去”企业圆桌会,本期为第四期。

2018年7月26日由基业长青与云南省商务厅、云南建投集团联合举办的“走出去”企业圆桌会第4期——《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 助推国际化业务发展》在昆明隆重召开,旨在帮助企业领导打通思路,解疑答惑,搭建资源平台,建立行业高端主题研讨和资源圈子,形成势能优势。

会议特邀云南省商务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副处长吴芳、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原院长蔡绍宽、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雅兴、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部副总经理李绍泉等嘉宾,盛情分享国际化工程企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近60余名来自云南建投集团、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能建、中冶建工、云南能投等30家“走出去”企业的高层领导、人资部及国际工程负责人应邀莅临会议现场。

嘉宾发言

— 1 —

海外人才新结构  培养路径新探索

基业长青国际工程与投资研究院院长吴之昕,结合自身50余年工程经验,通过梳理新时代环境下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度分析国际工程人才所面临的复合型素质能力的结构要求,从实施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面解析国际工程商务、国际项目实施及国际投融资三类专业人才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在座各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新思路新建议。

— 2 —

从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的模式创新之路

云南建投集团集团发展协调中心副总、国际部副总经理李绍泉,介绍了建投集团的发展历程与 “走出去”的情况,并重点分享了从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的模式转变的经验。

(1)金融支持。适宜的制度安排、创新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是新形势下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统筹管理,开发全产业,注重高附加值的设计。

(3)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

(4)打造强大的项目运营团队,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 3 —

“一带一路”海外用工

管理思维、文化、模式平衡

基业长青国际工程与投资研究院学科带头人虞华彪,生动形象的把海外项目的管理方式喻做国产轮胎与进口轮胎,并把前轮导向(法律、文化、规范及标准)、后轮驱动(劳工、物资、分包及管理)与自身海外经历分享管理经验,强调项目属地化关键在于需要把国内员工培训与属地化管理相结合。

交流分享

特邀嘉宾:张雅兴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1、电建海投“四位一体”组织管控模式体制机制介绍:

电建海投采用“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协同发展投资开发、海外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四大业务板块,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带动集团产业升级和向海外输出。对于项目而言,“四位一体”则是以合同为准绳,规范责任义务,项目公司、业主工程师、设计、EPC总承包商四方要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行动。项目各参建方要发挥各自职能,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海外市场投资风险防控重点问题分析:

失败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前期投资产业定位不准,国别市场环境调研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准确,盲目决策,违背投资规律;实施期间合作伙伴(供应商、银行等)选择失误,缺乏合理的项目退出机制。最后张雅兴先生力荐《 “一带一路”大实践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经验与教训》一书,精选国际市场上典型项目案例,在实践中的探索和突破,不断挖掘、总结符合企业发展之路。

总结致辞

特邀嘉宾:蔡绍宽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原院长

中国企业“走出去”用30年的时间,足迹遍及200多个国家与地区,过程中必然将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蔡绍宽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历,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观点,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才面临着以下4种能力的短缺:

(1)国际战略、重点区域市场战略研究能力。全球200多个国家,选择重点的国别进行研究,对其政治、法律、宗教、经济、以及对外投资的接受程度、对外承包的接受程度、对外商贸的接受程度等,目前此类战略研究严重不到位,并且十分缺乏此类研究人才。

(2)项目决策能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把握机遇,合理规避风险。

(3)市场开发与风险防控能力。

(4)项目执行能力。

在会议的最后,蔡绍宽指出:从高层战略、市场判断到项目执行,需要由不同人才层次、人才群管控。培养规模化的人才队伍,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人员培训来完成。目前行业内没有人探讨这样的话题,由基业长青与云南省商务厅、云南建投集团共同举办的此次圆桌会议,对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班

提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