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城区青云古桥的人和事
作者:搬螃蟹
阅读导览:
一、这里二百五不骂人
二、原来是块修桥善碑
三、共贺它新生两百岁
四、踩桥封赠步步高升
五、百官带头同积善缘
六、援藏干部邰侯兆禄
七、大难不死陈公师孝
八、綦心共建青云公园
在通惠高速路口河边,有一座貌不起眼的石板平桥,河中6柱7孔,长宽约35米*1.5米,桥面由14块单重约4吨的青石板两两相嵌而成。它阅人无数,却无人关注。
近日,一行綦走人的342次每周一徒,承得它“渡宝筏于迷津,”轻松过河静听风声水起竹叶沙沙响。本以为只是寻常路,没想到又是惊喜连连。
左桥头,一柱长约3米、边长约0.3米的六棱石柱倒覆在层层垒积的沙地上,非常抢眼。动腿动眼连动脑的“三动”綦走,自然不会放过,不约而同围了上去。
一、这里二百五不骂人
哇噻: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一次邰,助银一封。
署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卫,助银一封。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儒学正堂韩、钱,助银一封。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右堂加三级纪录五次王,助银一封。
……
啥子意思?
字面理解,这几个,各自捐助了一封银子。
一封银子是多少?
不晓得就问度娘:一封银子是500两,250两就是半封,谐音半疯,所以二百五就成为骂人的话了。
乖乖!
四封银子2000两,八个二百五。接下来还有若干人若干钱:
砚畬堂陈翠中喜捐钱伍拾千文,何廷彥、郭廷应、王应才、但开龙、税発、赵国铭及余吴杜李邹杨唐罗等姓善众各捐不等……
二、原来是块修桥善碑
这么多钱拿来干啥子?
綦走人挪了几步,歪了下脑壳,偏了回儿眼睛,去看碑的另一个侧面:《重修青云桥碑记》跃上眼前。原来刚刚经过的这座桥,叫“青云桥”。继续下去:
“世俗所谓大桥,即古志所载青云桥也,在邑东20里。”哦,这般诗意名字的“青云桥”,老百姓口水话,直接喊“大桥”。綦走想来,附近不远处,应该还有座“小桥”。
经税正华、王维明等近10来个当地人告诉綦走,此六棱碑柱一侧,地名就叫“大桥坝”,他们辈辈代代,都称此桥为“大桥”。与碑记俗称相符。
只是他们对于“青云桥”雅名,都一问三不知。@微风轻轻 认为,这与綦江大电杆、红绿灯等地名来源一脉相承。加之古时乡民,多不识字造成的。比如徒友@搬螃蟹 老家有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桥磴上有镇水神兽为“牛”的一座古桥,桥头矗立的四棱碑柱明确记载桥叫“双寿桥”,河叫“尖茶溪”。而@搬螃蟹 等乡人及祖辈一直听到的、叫出来,都是“牛角桥”和“团鱼河”。
“辛巳七月,秋淋異涨,悉行倾圮。”完了,涨大水,冲垮了。路人只有“履道坦而入坎,转见崎岖。遵周行而临深,时形偪侧。”
关键这里是“通滇黔,达楚豫,实冲衢焉。”綦江出城的交通要道,怎么能添堵呢?“何君元龙,杨君元级,何君廷瑄等目系心伤。”修桥补路,是行善积德的优秀传统。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爱心人士。
“爰倡领袖请诸,雷封不惮寒,暑本走四方,醵尽好义乐输之士。”他们像綦走人一样,雷打不动的每周一徒,遇到“新冠”封锁,也会想办法坚持。
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即于是秋九月,鸠工庀材,揆日下磴。”七月冲垮,九月就动工重修。綦江古人的办事效率,顶呱呱,点个赞!
三、共贺它新生两百岁
碑记末尾,“大清道光四年岁序甲申蒲月中浣日毂旦。”把此六棱碑柱的时间定格在1824年农历五月中旬。
倒推回去,“辛巳七月”“是秋九月”,即是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倒塌,当年九月就开始动工重修。
难道复修青云桥耗时三年半?
徒友@华 推测,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眼前这座青云桥:
回到古代,受冶铁技术制约,铁鑿子等工具就是石匠的命根子,不但硬度不够,还要接上一段木柄,手锤击打其上,取石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加上50来礅单重不低于4吨、6吨的桥面石、桥磴石,从石厂运到桥址,人、畜力量是不足以转运的。需要先修条数米宽的路,靠粗木棒滚动运送。
就是到了河边桥址,也要先在河里逐段填土,上一段桥磴、桥面安装好,抠出桥洞引流河水后再安装下一段,周而复始若干次……
没有合拢前,只有用木棒、竹杆搭起将就过。一晃就是两三年, “迄今二月而工竣。”直到1824年农历二月才基本完工。
綦走人回家后,在清道光版《綦江县志》上,找到了多条“大桥”及相关记录,其中,以下所列“大桥”位置及距离、时间等,均与此六棱碑柱上《重修青云桥碑记》、前述老百姓的证实及现状,都相符:
一是《舆地全图》(卷一)上,横山脚下,三角塘顺溪流向綦江河中间,绘制有“大桥”地名。
二是《山川》(卷二)附录“邑中形势:前之横山,自巴界圣灯山突起天台山,下回龙场,逾黄荆坡,跌落大桥而止。”
三是《津梁》(卷五)“大桥:在县东二十里……道光元年,里人倡募复修。”
以上足以说明,今天綦走人踩上的这座青云桥(老百姓俗称的大桥),恰好就是200年前的这几天被水冲垮,200年前的两个月后就开始重建的古桥,成功向天再借数百年!
“自明迄今数百余年,屡遭惊波浊浪。”明白了,这是座明朝就有的古桥,到今天勒碑时止,保守估计都超400年了。古董哦,该不该保护?反正“綦走”说了不算。
四、踩桥封赠步步高升
青云桥是梁式石桥,照理说,桥面两端,应该是同一水平面。但它呈现在过往行人眼中的,河中第三、四桥磴,却明显比两端稍矮,导致左右第三段桥面明显下斜。綦走与大多数路人一样认为,这是200年来,洪咆波哮,河基下沉的结果。
没想到,这当中却有一个灵异的故事。当地人柯代秀大姐告诉綦走:桥刚修好还没剪彩的时候,恰逢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来到桥头,不顾阻拦踏上桥,还没走几步,鞋带松了,垮些垮些的。就随口说了一句,“垮下一点更牢实,步步高升往来客!”不速之客抢先踩桥一语成谶,青云桥“扭秧歌”的形象就定格了下来。
不过,传说归传说。綦走人更愿意相信,挖桥基时,第三、四磴所在的整石河滩基底比岸边的前两磴处要略低。为了石桥的稳固,也为了省“降基高或升桥磴”的工,掌墨师就因势而为修建。假设真的是因为洪水冲撞或桥基下沉的话,为什么恰好是中间两磴,而且这两磴还同高呢?
当然,这反而歪打正着,过桥人即将上岸时抬腿上行“步步高升”,让青云桥又平添了一层良好寓意!
五、百官带头同结善缘
綦走路上,见识修桥补路众善碑刻若干。从古至今,排序套路:会首在前,捐款多寡。此六棱碑上“镌碑勒石,以誌不朽”的“乐输姓名”上百,最醒目的是《重修青云桥碑记》接下来的第二侧面C位的92字,单字规格为35 mm见方,是碑记正文及其它众善字号的两倍以上。想必大有来头!
綦走再查清道光版《綦江县志》,原来,他们都是县里面的官:
“邰”指时任知县邰兆禄,广西桂林举人;
“卫”指接任知县卫赓飏,山西赵城(今属洪桐县)举人;
“韩”指时任教谕韩兆瑞,眉山丹稜县举人;
“钱”指时任训导钱维靖,崇宁县(今成都市郫都区西北部及都江堰市、彭州市部分区域)举人;
“王”指时任典史王升,甘肃本省将军印房。
有他们榜样的力量,附近乡绅等民众及过往商旅,哪有再摁紧荷包一毛不拔的道理。再次诠释,村看村、户看户,普通群众看干部,只要“綦心”,就能干成“綦事”的道理——“计费四百余金。较之旧制,规模式廓,而石工更精。”
不对!开篇说了四封银子2000两,怎么碑记说只花了400两?难道有人贪污善款?
綦走再百度,虽然说一封500两是定量,但在实际语用中,“一封银子”所指数额并不相同。在《儒林外史》《绣像金瓶梅词话》《儿女英雄传》等古代书目中,就有100两、60两、30两、10两、8两、3两、1两等各种说法。这“封”可大可小,完全由“封缄”者临时决定。就像2017年12月16日的第55次綦走那样,那几位七八十岁老年居士不收午餐费,只收香火钱。綦走人就在安全签名时各人随喜塞入一黑口袋中,同行徒友相互不知道金额,避免攀比、尴尬。
回到《重修青云桥碑记》,根据排名其后的“砚畬堂陈翠中喜捐钱伍拾千文”记录,上述 “助银一封”至少不低于50两吧。
在总造价400两的青云桥,他们就承担了一半的费用。也算是仗义疏财了。不过,我们不能道德绑架“逼捐”。如果境内善事,县领导都这样捐的话,怕只有“背起米来帮綦江人”,不如不当这个官了。
但为什么他们又对重建“青云桥”如此上心,齐刷刷上阵呢?清道光版《綦江县志·铺递》(卷五)给了綦走人答案:“石牛铺,在县东二十里。今大桥,通南川县路。”经查地图,大桥坝对面(今通惠高速路口附近),就有叫“石牛口”的地名。原来官府在此处设置有传递文书的铺递,配备有马兵1名、步兵4名。邰知县等,是践行了“行善,始于身边”的理念。
六、援藏干部邰侯兆禄
上述县官,热衷青云桥的重建,也许还有平步青云的彩头吸引。但他们在綦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限于史证及篇幅。綦走只拿邰知县说事。
据清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邰兆禄……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知綦江县。道光三年(1823年)夏调坐西藏。后于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道光九年三月两次回任綦江。原来还是位援藏干部。其主要政绩有:
一是组织民众抗洪抢险、补修城墙。说的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小北门城墙倾圯”的事情。
二是将散居五里社仓移贮城内,“民间荒岁愿领,收发听之官府”,堵塞监管漏洞,赞曰“此举有功于民者,大矣”。
三是续修济仓五间,用以平价救荒,“春夏粜而秋冬籴,民得实沾其惠,即无蠹役中饱,无奸民滥领耳”,屡为上级褒扬“济仓之设,当时惟綦邑办理最善”。
四是新修雁鸣塔,酌增书院章程“开春收录日,给予生童饭食”,营造崇文重教氛围。
五是增设额外孤贫9名,体恤黎民。
六是重修武庙,备极劳心。
七、大难不死陈公师孝
《重修青云桥碑记》正文末“邑庠陈师孝撰文”一句,把作者推到了前台。陈师孝何人也?
据清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
陈师孝,字慕堂,县儒学生员。廪生(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陈治之子。陈治本在巴县陈家场(今圣灯山镇陈家社区,距三角镇乐兴场约7公里)授课为业,因有事回家,夜大雷雨,佃住的房屋垮塌,一家三口被压在下面。天亮后东家才知道,以为都已经死亡。乡邻们急忙清刨倒下的瓦砾和墙土,突然一阵呱呱大哭声传来,原来是唯一生还的4岁陈师孝。过目不忘,性孤傲嗜饮。道光乙酉(1825年),协助罗星修《綦江县志》,任第一分校,贡献最大。
既然陈师孝4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又是怎么笜壮成长的呢?綦走又得介绍其伯父陈溥了。
据清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
陈溥,字宏修,恃课徒为炊。父母逝世后,长兄为父,养教弟弟陈治成廪生。陈治夫妻不幸遇难后,又将4岁侄子陈师孝视同己出,“抚孤成立”,成人成才。教育学生特别严格,当时綦江的很多读书人都是他的学生。
读者朋友们,陈溥这样一辈子为兄弟、为侄儿付出心血的伯父,是不是让你特别感动?
八、綦心共建青云公园
本次活动,在名不副实的兰花基地河边,綦走发现了一座新打造的公园,虽杨柳依依,鸭鹅嘻戏,道平栏新,却又荒草疯长,泥沙肆虐路道,透出了夏秋不该出现的苍凉冷氛——走的人少了,路将不成其路!管的人懒了,公园变荒坡!
綦走穿园而过,也不知道这个公园姓甚名啥。公园的尽头,就是前述六节介绍的青云桥。綦走斗胆建议,结合正在进行的通惠河水系冶理,将此命名为“青云公园”,打造綦江名宦(廉政)主题公园。
1.建亭保护,“感先人之功德,动今人之情操”
参照永城镇后山河居民于2006年在蒲河淤泥中发现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棱碑(上书《长生桥碑序》),退休教师刘祥发组织民众打捞并捐款修建“忧先亭”保护的方式,在规划中的休闲平台上建边长为3米的六(或八)角亭,并竖立亭中央便于阅览,同时至少4边设置环亭长条凳座椅供游客休息。
取成语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良好寓意,结合河名,将亭命名为“青云亭”,亭匾横书“青云惠水”,青云桥至三窍湾步道、青云桥往城区方向公园步道命名为“平步”路、“高升”路。
2.修复青云古桥已水毁的镇水神兽,既可还原青云桥200年前的风采,又可展现綦江人民不屈不挠战水患的抗争精神
青云桥中间桥墩上原有镇水神兽两只,下游侧兽尾尚存,上游侧兽头只剩基座。可采用商家定制方式,购买相应规格兽头补缺安装。最好每个桥磴安装一个,增强古桥的工艺美,提升景点的观赏性,打造綦江城区网红古桥。
3.利用亭子立柱内侧兼作文化介绍牌,扩大人文古迹影响力
一是吸引情怀人士撰《青云亭序》,筹集社会资金镌刻在亭柱或依柱而挂的竖圆木匾上,激发大众参与热情。
二是将参与重建青云桥的时任知县邰兆禄政绩及简历镌刻在亭柱或依柱而挂的竖圆木匾上,彰显綦江古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勤政为民“敬业”精神。
三是将《重修青云桥碑记》作者陈师孝“大难不死,终成大器”及其伯父陈溥“抚孤成立”的史实镌刻在亭柱或依柱而挂的竖圆木匾上,彰显綦江古代家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助抚育“友善”精神。
3.搜集綦江古代名宦(含綦江政权机构官员、綦江人在外做官)的政声史实,多种方式在公园内展现,打造綦江廉政教育基地,提升公园影响力
据了解,我们的营盘山公园,2010年相关部门曾公开征集命名,没有采纳挖掘王良军长、长征过境、霍氏三杰等革命精神打造红色主题广场的建议,也没有给建议人反馈、给社会一个交待。听说有规定,不能随便以人名命名。最终是依山而名,建设中又没有提炼、突出、打造“营盘”元素。
还如我们綦江城区的沙溪河公园、通惠新城滨河公园,以及横山镇新命名的“巨龙一路”、“巨龙二路”的命名等,没有从公园、道路也是一张宣传城市的名片的思路出发,仍然沿袭因河、因地而名的老路,每一个都差“吸睛”的“主题”,吸引力从何而来?
且看涪陵区新妙镇,就因刘伯承元帅曾于1916年率护国军攻打丰都时右眼重伤,隐蔽到新妙场疗伤数日,也打造元帅广场突出红色主题。他们是怎么通过的呢?
反观长寿区菩提山公园,登顶看全城,无山城的梯级层次、无江水的九曲回环,山坡上的杂树子也不成规模,本无过人之处。打造的万寿天梯也就是营盘山公园登天梯的加长、加陡版,除青壮年爬坡锻炼外,并不值得大多数游客冒着伤膝盖的危险到此一游。但因突出一个“寿”字,迎合了人们的良好愿景,所以营销非常成功:无门票成本,游行社都愿意把客邀起去,两小时后收班,只需忽悠点观光车票折扣就丰厚了。
大渡口有个新修的公园叫隋唐公园,瞬间就让公园增添了十分的历史厚重,紧紧抓住了看客的眼球。其命名原因仅是公园内新砌有一垛呈现唐代阎立本《职贡图》的浮雕墙。
这些比傍洋名、创稀奇古怪的新词,更显文化内涵的例子,都值得我们綦江在公园、道路、小区命名时认真思考,大胆借鉴。
回到《重修青云桥碑记》六棱碑柱的发现,缘于附近居民王维明偶然发现叉河沟泥沙里面露出的碑柱一角,于2020年6月份左右拜托公园施工方帮忙挖上岸。税正华大哥又热心动锄打水清洗,帮助綦走人能够清楚誊抄碑记全文。才得以厘清青云桥的前世今生。綦走在此一并致谢!也希望相关单位能够尊重、重视这些普通群众的人文情怀,綦心协力,争取早日推出、擦亮青云公园这块綦江城市名片,提升綦江城市形象!
备注:蓝色、红色标记部分,均原文引用于清《綦江县志》和《重修青云桥碑记》(情怀朋友如需要全文,可联系綦走支持。
附:《“綦走”古渡桥系列》
2.生命唤来的三缘桥
大家记得帮点右下角的“好看”,
可以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