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言锋语】课后服务“5+2”模式来了
近日,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全省推进课后服务的时间、范围、课程、师资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尤为令人关注的就是“5+2”模式,即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
对于“5+2”模式,家长们无疑是欢呼雀跃的,这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随着“5+2”模式的实施,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家长的大问题。君不见为了孩子放学的接送,无数老人牺牲了傍晚锻炼休闲时光,包括无数老人每年跟候鸟一样迁徙到异地给子女接送孩子,也有相当多双职工父母直接花钱把孩子放在晚托班。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倾听另一种声音,来自辛劳的广大一线教师们。“5+2”模式是课后延伸服务,必然让已经为教学所累的教师们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责任。人民教师为人民,人民教师服务家长,而人民教师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同时也是“家长”。
“5+2”模式是课后延伸服务,也是课后延时服务,延时必然打破教师以往的生活规律,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而教师工作时间有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5+2”模式,出发点是好的,大方向也是对的,但同时也可能会给中小学管理带来某些不稳定因素,产生某些不确定矛盾。比如课后服务工作分配多寡、晚自习用餐费用支出、学生在校安全问题等等。如何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是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的。
这是即将摆在中小学面前的现实问题,我以为,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社区教育中心结对共建。不管是下午的课后服务,还是晚自习的课后服务,都可以开展深度合作。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误区,觉得社区教育中心(即成校)是养老的地方,基本没啥事做。其实不然,社区教育中心早就跳出了“社区”的条框,以服务0至100岁的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为目标,以提升全民幸福指数为己任,文搞实验项目、课题研究,武搞品牌培育、项目运营,一直行走在打造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之路,不舍昼夜。
课后服务看似只是解决家长接送问题,实则为系统培养工程。做得好,造福千秋;做得不好,流于形式。课后服务既然是培养人的工程,就必须要有课程,有师资,有计划,有总结,有目标,有反思。中小学与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合作,无疑是明智之举。
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虽然专职教师人员少、力量薄,但是聘有各类技能卓绝的兼职教师、非遗传人,还有依托第三方服务项目的达人能手和志愿者。在疫情和安全双重重压下的中小学, “5+2”模式除了发动学校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外,与社区教育中心结对,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不啻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未来课后服务值得去研讨的一个课题。社区教育中心有学习体验基地、游学基地、学习苑,有经典永恒的传统课程,有丰富多彩的乡土课程,有奥秘探究的科学课程,有提升技能的服务项目……比如昆曲、山歌、民乐、书法、竹刻、阅读、剪纸、农耕、编织、科普等等,通过结对共建的方式,让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活动筋骨、锻炼手脚、成熟心智、塑造品格,既让中小学生习得技能、增长知识,又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这些都是学校教育难以企及的。
“5+2”模式来了不用慌,社区教育来帮忙!
▲第一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第二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