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记忆|那些背馍上学的日子 2024-06-23 20:47:35 如梭岁月,匆匆又匆匆,不知不觉已年届半百。站在岁月的十字档口,总有些记忆永远沉淀在成长的心路历程里,伴我前行。衣食无忧的日子留不下太多的岁月印痕,背馍上学的六年却像是一枚苦难的印章,永远的镌刻在五十年的春秋里。时刻提醒自己莫忘艰辛与苦难,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这可能就是苦难是一种人生财富最好的诠释吧。83年9月1日,和很多的儿时伙伴一样,自己去了高明镇读初中,万幸的是,我们这一波孩子在开始背馍的时候赶上了分田到户,粮食都能自给自足。基本上不用背玉米馍,搅团块。但谈不上蔬菜,每个周日的下午,父母都去下地干农活,自己就拿出那个蓝格子的粗布袋子,装上三天的馍,罐头瓶子里装上凉拌的韭菜,或者醋腌的洋葱。约上关系好的同学,踏上那条通向学校的煤渣路。其实能拿点菜还是为数不多的日子,凉拌“灰条”,红薯杆也是经常性的,到了冬天经常就是辣椒充数,压根没有菜。夏季馍容易发霉,母亲总是在馒头刚出锅时挨个掐成两半,放在太阳下晒干。我们去学校就是背上一网兜干馍片,每次吃饭的时候打碗开水,把馒头片泡进去,坐在一块砖头上,趴在自己的小木箱上。就着拿来的凉菜......夏季的菜其实也就是吃一天,后面就是开水泡馍,所以每周三回去取馍时的那一碗面的香味,多少年都忘记不了。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经常是背上一周的馒头,冒着鹅毛大雪,行走在通往学校的那条路上,小手冻得通红,钻心的疼,曾记得有次下西张坡,甩了一跤,馒头全掉出来了。多少年后我都永远忘记不了捡起馒头后委屈的泪水。学校冬天有学生灶,会给大家馏热馒头。每个孩子把自己馍放在网兜里,放学后去灶上各拿各的馍,要是馍白一点,还经常会被别的同学拿走。冬天蔬菜几乎没有,母亲总是在每次蒸馍时做些花卷,以便孩子们没菜时能有些食欲。学校的住宿其实就是砖地上铺个麦秸秆编的草帘子,上面铺上褥子床单,大家一个挨一个,真正的席地而卧。夏天跳蚤乱蹦,蹦进饭碗里自己同筷子夹出来继续吃是常有的事。我曾亲身经历过冬天,枕头底下摸到一条冬眠的蛇的经历......苦难的岁月人人如此,我们并没有觉得有多苦,心里其实一点杂念都没有,只知道这个年龄就是学习,学习就是这样的环境。86年9月1日,自己去两宜上高中,那个时候有学生灶,背馍只是为了晚上加餐。正餐是给灶上交小麦,灶上发统一的饭票这种形式。学生灶的菜永远都是土豆片,土豆丝,土豆块,胡萝卜丝,清汤寡水,但这比起初中三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大约两周还会有一次蒸肉面,每张饭票加二角钱,就是这二角钱,自己也不是每次都能享用蒸肉面,只因为二角钱并不是随时都有。有一次数学考试完后恰逢周六,亲爱的赵老师留下了几个学生帮阅卷,我是其中之一,在赵老师房子,我吃了平生第一次大米饭,那是永远难以忘记的一顿饭,每每想起我都禁不住眼圈湿润,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家的温暖,家的味道,被人疼爱的感觉离开我太久太久了......高三的那段日子,因为不停的考试,模拟,我有幸每次刻录蜡板油印试卷。班主任康老师给我每份卷子五角钱的报酬,有次一下子有了13.5元。那个高兴真的无以言表。后来自己买了一身蓝色白道的秋衣秋裤。平生第一次有了任性消费一把的举动。六年背馍经历,虽然没挨过饿,但让我经历过苦痛,经历过焦佶,也见识到了真情,让我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更懂得母亲为我准备馍那六年的不易。那是个没有欲望的年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吃饱穿暖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虽艰苦却倍感幸福。几十年过去了,社会的发展,岁月的沧桑让很多温暖变作了回忆,当衣食住行不再困苦每个人的生活时,却让我们倍感压力。幸福不复存在。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经常在深深的思索...... 作者简介:常军,笔名蓝色海洋,陕西大荔人,文学爱好者。现为北京奥信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赞 (0) 相关推荐 感恩那些并肩战斗的岁月 我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过去的的光阴如树上的露珠一样,一晃,轻轻地洒落,了无印痕.所有的过去,也许永不再来,如尘封的历史,轻轻掩合,也许,再也没有人会打开.当想到告 ... 乡土散文: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 文:李金松 图:来源网络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总是舍不去的. 早晨的炊烟薄薄如纱,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就此而始.中午时 ... 张玉环‖背馍上学的日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到目前记忆刻骨铭心的饿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零年在幼儿园食堂吃饭,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在孟塬铁中学校食堂吃饭. 背馍上学是我家在渭南住,渭南铁中一九六六年新成立,房子没准备 ... 【三秦文学】周龙岗:【背馍上学的日子】(随笔) 背馍上学的日子 文/ 周龙岗 记得作家冯积岐曾在<习惯故乡>中写道"记忆是验证的历史.记忆是对现实的补缀."我细细思量,记忆就是一台美化器,过往的岁月中,一切不开心.痛 ... 【大荔文学·散文·田健民】背馍上学的岁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0 背馍上学的岁月 文/田健民 每当说起今天的孩子们上学,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选择了更好的学校就读.小学阶 ... 【大荔文学·散文·宋振北】大荔人爱吃馍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2 大荔人爱吃馍 文/宋振北 大荔人爱吃馍,大荔是馍的故乡.这是我生活 于斯六七十年所得出的结论. 他乡的人是否爱吃馍,我不得而知,我没有在 那里生活 ... 【大荔记忆】王金桩:渐行渐远的老物件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许多事许多物都变成了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生活如江河上行船,事事物物又如江河两岸高山上的花草树木,船儿随波逐流,渐行渐远,高山上的花草树木不断地往后移动,移动,逐 ...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日子就像竹子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91 日子就像竹子 原创/闫孟秋 一反掌,桃李春风成了寒风凛冽.再一反掌,2020年的日历就撕到了最后一页. 日子就像竹子,一节连着一节 ... 【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 ... 【大荔文苑】拜都莲:母亲的美食之烧馍记忆 母亲的美食之烧馍记忆 文/拜都莲 母亲不在三年有余了,关于母亲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褪色,就像发黄的旧照片,只留下不可触及的温情. 然而生活又像是一面奇特的镜子,时常照出过去的生活,照出有母亲相伴的 ... 【大荔文化】秦金平:二月二的枣山馍 传说农历二月初一是土地爷的生日,在我们缠沙这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家家户户都要蒸枣山馍,在二月初一这一天祭奠土地爷.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母亲和婆在做饭时把枣山馍放在灶火里烘烤,并不停的翻转,使其均匀受热.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