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当药开给婴儿”令医德碎了一地

苏姓医生向记者详解寿延堂该怎么走

近日,家住北京通州的市民付女士向媒体反映,她家半岁的小孙子在通州区梨园预防保健中心体检时查出贫血,一位医生给开了一种进口补铁药,三盒花费500多元。她回家以后发现,药上竟然标着“饮料”字样。24日上午记者从该保健中心了解到,涉事医生已被停职。(12月24日《法制晚报》)

从新闻披露的两个细节,或可窥见其中的“猫腻”:其一,涉事苏姓医生开处方,没有按规定签名盖章。其二,苏姓医生向记者详解寿延堂药房该怎么走。这两个动作,一个看似“粗心”,一个却很细心。但我猜测,这正是医生的狡猾所在——前一个动作既便于药房“按图索骥”向其支付卖药提成,又能避免因留下签名而招致麻烦。后一个“向导”动作,则可确保处方“命中目标”。

高价饮料当药开给婴儿,这事令医德碎了一地。它使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更趋紧张。虽然,与年初的“天价挂号费”等“中事”相比,“高价饮料当药开”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它仍然又一次放大了社会痛感。

长期以来,小病大治、大病久治、过度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通病”和“顽症”。它不仅让患者多掏了冤枉钱,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幸福,有的甚至要了患者的命,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深为社会舆论所诟病。

近年来,在中央重大医改政策之下,各地在革除制医疗积弊方面,可谓动作频频,成效明显。在此背景下,出现这样的事情,公众难免疑虑重重:为何仍有医院、医生“暗度陈仓”,继续“逐利”不止?被记者暗访发现的无良医生或许只是少数,背地里与苏姓医生干着同样勾当的,又是否大有人在?

“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这个原则很好,医院也都在喊。医疗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医患双方,判断医院是否遵循了这个原则,患方多半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如果监督不跟进,医疗行为就成了一本“良心账”,患者去就医,能否碰上有医德的医生,或许只能看“运气”了。

与众多医疗乱象一样,“高价饮料当药开给婴儿”只是病征之一。其“病灶”在于,如今的医院似乎也有着天然的“逐利冲动”,而当医疗费与医生“业绩”挂钩,就必然刺激医生开大处方、小病大治。于是,在汲汲于获利的医生眼里,患者很容易首先被当成“取款机”而不是人。这是可怕的。

杜绝小病大治、过度医疗、滥检查、乱用药、超标准收费、乱收费等现象。我们不缺制度,缺的仍是铁腕的执行。“高价饮料当药开给婴儿”曝光后,我们得到的回复是,涉事的保健中心证实了此事,并称“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责成主管副书记牵头,对预防保健中心及涉事人员开展调查工作”。并已对涉事进行了初步处理。动作不可谓不快。

不过,让涉事保健中心处理这件事,难保客观公正。再说,保健中心本身与寿延堂药店之间,是否存在经济利益关系,这也是值得一查的问题。而这个可能可能存在的“病灶”,显然不能指望涉事保健中心“自查自纠”。建议当地药监、卫计等部门介入调查。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号看法。凡在本号发表文章均遵循此规则,同时需遵守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各位粉丝:这里也是您的平台。转载请联系,欢迎合作。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