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对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延年类医方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方义进行阐释并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其方药配伍规律,从方药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延年养生理念,以期能释译医家的延年思想和益寿方法,从导师李应存教授的应用中汲取医方的智慧,体现古为今用,为后人延年益寿有所助益。方法:以敦煌古医书原卷子图片(从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下载)为研究资料。并参考:《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古医方研究》、《敦煌医药文献真迹释录》、《实用敦煌医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等敦煌古医籍现代研究书籍。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挖掘、归纳、整理上述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具有延缓衰老,增加寿命功效的医方,阐释其方义,分析其用药特色。

结果:1.敦煌延年类医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其旨在于调气以养神、固精以壮形、食药以延年。

本文从气血并调,五脏调补,润形养神,固本葆贞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对48首敦煌延年方的配伍分析可知,敦煌延年类医方

根据人之体质以虚为本,湿痰瘀为标。其药味配伍当以补益之法为主,同时遵循动静结合、补中有泻、平调寒温、主次相辅的配伍法度,利用药物的之间的有机配合,协调应用,以补脏腑之虚损,调阴阳之失衡,促气血之条畅,最终达到平衡阴阳、调补五脏、预防在先、辨证施补、用药缓图之作用。

2.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方药归经首冠肾经(136味),其余脏腑次之(肺93味、心91味、脾89味、肝87味)无大差异;敦煌延年类医方之药性以温性(98频次)为主,平性(67频次)次之,寒性(60频次)再次之,热性凉性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5和2;药物多以甘味(159频次)为主,苦味(88频次)次之,辛味(73频次)再次之,咸味、酸味、涩味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23、19和7;敦煌延年类医方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次使用药物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等补益之品。

结论:敦煌延年类医方以补虚为主,首重于肾,兼及他脏,促五脏坚固,筑长寿之基,从方药角度验证“五脏虚损致衰”理论。以补益之品疗虚损之本的同时,兼用利湿泄浊、涤痰开窍、活血祛瘀、理气行滞之属,祛除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导致的气涩血阻、痰浊内生、水湿泛溢等邪实之标,以恢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达阴阳和合之目的,亦体现敦煌延年类医方审证求因,重视整体,辨证论治的延年养生特色;敦煌延年类医方集众家(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之所长,对延年遐龄有超前的主观意识,丰富了治未病和延年益寿的内容。可将其应用于临床,发挥其药效和缓、适应性广、低毒副性等优势,以防治老年疾病,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状态,达“健康老龄化”之目标。导师李应存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敦煌医学临床与应用研究,善于化裁敦煌延年类医方治疗各种虚损、早衰类疾病,有丰富的治疗验案,为敦煌延年类医方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思路,为本论文的研究丰富了临床应用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