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与趣头条:殊途同归的流量生意
继上月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8月18日,被不少网友调侃为,“新闻资讯界的拼多多”,趣头条正式向美国提交了IPO申请,计划融资3亿美元,未来将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这个上线方才两年又两个月的“新生代内容资讯App”有望挑战近年来中国企业最快上市的记录。
拼多多与“资讯界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与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都是非常典型的“社会精英阶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黄峥有美国计算机硕士学位,加入谷歌的履历。在拼多多上市之后,黄峥的身价更是一度超过130亿美元;而谭思亮则是毕业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曾任职雅虎、51.com、若邻网高管,后担任盛大广告业务负责人。在2015年,谭思亮卖掉一手创办的公司“互众广告”,作价13.5亿元。
虽然创始人是典型的精英中的精英,但是拼多多和趣头条所面对的用户群体却是实实在在的草根,只不过这些草根用户们被一种新的术语重新包装成“五环外用户”。靠着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运营模式,拼多多3年号称获得3亿用户,而趣头条的月活用户数(MAU)达到4880万,平均月活用户数(DAU)达到1710万,而且每个日活用户每天花费在趣头条应用上的时间平均约55.6分钟。
除此之外,这两家在平台运营的方式上也颇为相似,都是借助着熟人网络实现快速传播。拼多多的获客渠道已不必多说,而趣头条则采用了“师徒”模式。平台会鼓励用户将趣头条的链接分享给熟人,让他们通过邀请码下载趣头条客户端,并将这一行为包装为“收徒”,徒弟收得越多,用户就能获得更为丰厚的“返利”。此外,用户在App上进行固定时长的“阅读”,也能获得相对应的收益。
精英们的“五环外”生意
从表面上来看,无论是拼多多还是趣头条成功的关键都是抓住了“五环外用户”,这是一把双刃剑,在让黄峥和谭思亮进一步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也引发不少的质疑,甚至鄙夷的声音。就如同快手在面对市场反馈给它的、几乎一边倒的“low”评价时,极力辩解平台上的内容乃是四五线城市的“真实面貌”一样,拼多多和趣头条也标榜自己看到了“市场的盲区”,满足了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需求”。
不过从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不难看出,无论是拼多多也好、趣头条也罢,甚至可以说互联网圈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和平台,本质上做的都是广告的生意,赚的是流量的差价。在拼多多当初提供的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拼多多广告收入为5.3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30%,2018年一季度广告收入飙升至1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80%。而趣头条的主要营收也是广告,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广告收入达到6.69亿元。
与广告收入相比,拼多多和趣头条的流量成本低到令人咋舌。在去年年底开始流行的直播问答App冲顶大会中,平均每位用户的流量成本只花2毛钱,就足以令互联网大佬们疯狂。而在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中,进一步将流量成本压至0.01元(拼团砍单金额)。趣头条声称每收1位徒弟奖励3500金币(2000金币约为1元),但是要分5批发放,且提出了徒弟进贡60金币时才能获得一次奖励的限定条件。
综合来看,“拼多多”们真正看重的或许不是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需求”,更像是看中了这些用户流量的“廉价”。通过低于市场数倍的价格获得了廉价且海量的流量、用户,在将这些兜售给广告商们,这才是这些一线城市精英们致富变现的法宝。
利益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也不止一条,低买高卖也本来就是最原始的商业盈利手段。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视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由于平台上的假货、山寨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8月1日上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点名拼多多。次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发声,要求各地监管部门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网站)依法从严查处。与此同时拼多多的股价不断下滑,6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以“非正常市场原因导致股价下跌”,导致美国投资者利益受损为由,对拼多多进行集体诉讼。目前这一诉讼已被当地法院受理。
而另一边,即将上市的趣头条也一直面临着质疑的声音——前新京报社社长、现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表示,趣头条正是采用了“传销式的获客方式、夺人眼球的标题制作、低俗市斤内容趋向”,才获得用户群的急剧扩张。在更早的时候,人民日报也曾点名趣头条“‘看新闻赚现金’式推广在短期内传播效果不俗,但从长远看仍难以为继”。
即将上市的趣头条,或许在追求财富进一步自由的同时,也要注重平台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毕竟对于互联网来说,虽然本质上吃得还是广告饭,但这饭若能烹饪得更细致,摆拍得更讲究,食客们也更有胃口不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坚果Pro 2S评测:稳健的外表下,是满满的野望
这次的半代升级,坚果Pro 2S表现得可以说是很漂亮了。
阿里员工164亿红包,其中“非典型”业务出力多少
在阿里刚刚发布的财报中,除了亮眼的数据,还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