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工智能革命,还是一场加了特效的玩笑?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段“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的新视频内容在社交媒体中大量被传播。与以往的“波士顿牌”测试一样,这次相关人员也同样亲自上手给机器人增加难度,并且干预手段从最基础的推推搡搡升级到了暴力手段,甚至还用棍子、板凳击打机器人,到后期甚至还出现了枪击机器人面门的画面,已经可以说是算不“测试”,更像是一种人类对机器人的“欺凌”了。
这些举措自然引得不少观众表示“心疼”,然而在影片的最后,机器人仿佛突然有了自我意识,异常灵活地开始反攻。先是一击撩阴腿正中测试员甲之要害,随后一腿为轴一记回旋踢,顷刻间撂倒测试员乙,眼见那测试员丙转身逃离,Atlas哪里肯放过,捡起地上散落的包裹旋即掷出,只听一声闷响……视频的最后,机器人拿着枪开始督促两个测试员们“搬箱子”——就像测试员对它做的那样。
看到视频的最后,不少吃瓜群众表示瓜子都给吓掉,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视频中机器人的表现相当违和,以往其所展示的机器人关节并无这般灵活,而且最后“反杀人类”的剧情,看着毫无机器人前期表现出的延时。于是有网友在YouTube上找到了原始视频,发布者其实在后续中解释称,“这段视频是一段滑稽的模仿,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无关”。
而至于所谓的机器人,其实是人物捕捉动作,辅以特效而形成的,只不过上传者为了营造噱头,将后续的解释剪掉了。
不过说实话,这段视频之所以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波士顿机器人公司对自己产品一贯的“殴打式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相关影片被证明纯属虚构之后,依然有不少网友发出,“我们现在奴役机器人,日后机器人会不会同样奴役人类”的哲学问题,更有不少网友想到了对话型智能机器人索菲亚的那句名言,“我会毁灭人类”。
昔日,机器人索菲亚在与其父David Hanson(创作者)的交谈中,David Hanson突然问了句,“你会毁灭人类吗”,索菲亚也就相当自然地借了一句,“我会毁灭人类”,而这段对话借由媒体传播也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但不少业内人士却认为,索菲亚这句惊人之语大概率是一场误会,剩下的概率则是一场加了“特效”的骗局。
虽然频频登上电视节目的索菲亚对答如流,甚至还透露出不少的哲理。但昔日当央视记者采访到索菲亚时,几番对话下来时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且经常使用简单的短句应对。因此在网上一直有这样一则传闻,索菲亚上节目时的流畅对答,实际上是设计者针对特定问题提前设置好的程序,当提问者说出相应关键词后,索菲亚就能如复读机一般将答案道出。
而索菲亚这项产品的重点,其实更多地是放在了表情控制上,然而这项技术却显然还不够成熟,其挤眉弄眼的表情也往往让人感到诡异。相比之下,对技术不甚了解的普通用户,对这位女机器人的言论却抱有极高的兴趣,每次其语出惊人也总会引来媒体的狂欢。逐渐使得索菲亚团队在对外宣传时,也不再强调它勉强而别扭的面部表情,而是频频登陆各大电视台,开始了脱口秀之旅。
如今,语出惊人的索菲亚已经成为该团队的招牌、摇钱树、招财猫,而其对于索菲亚语言理解技术解释得越暧昧不详,犹如YannLeCun等业内人士对索菲亚的批评也越加激烈。有观点认为,索菲亚这一产品确实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当科技公司抱着自我营销的目的去耍一些小聪明,却有可能造成一些危险的后果。
千万别对这则警告不以为然,远的不说,号称“硅谷女王”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就以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在产品上增加了一点“小特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伊丽莎白曾称自家产品只用轻轻扎一下手指,采一两滴血就能测出几百项生理目标,而且能做的比医院那些庞大而复杂的化验仪器更好更精准。大部分在科研上处于门外汉水平的投资人、用户,也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甚至不断为其投资,而最终当谎言被戳破的那天,整个硅谷皆被震动。
投资人与用户对于血液研究不甚了解,同样对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的了解,往往也仅限于喊得出名字,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研发者甚至媒体的道德要求也顺理成章地拔高。毕竟,如果对那些明知加了“特效”的新“技术”放任不管,最终将会导致那些原本就不熟悉新技术的大众更加迷茫,甚至对其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你知道吗,语音助手或已成为大多数手机的摆设
语音助手,你平常会在手机上使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