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风经典医案
中医痛风经典医案:一截一泄,方见真章!纯中药,尿酸也能达标
2017-11-11 22:00
痛风为患,内因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外因主要责之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脏腑功能发生变化,产生湿热毒瘀等病理产物。诚如南宋中医大家严用和在其《济生方》所言: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因此,中医治疗痛风以治本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注重滋肾阴以补先天之精,健脾胃以充后天之精,先后天相互资生,脾肾功能正常,才能使水津代谢敷布正常,一方面截断了浊邪之生成本源,另一方面使体内瘀滞之邪气能从小便而解,使邪有出路。湿热毒瘀是痛风病情发展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除了截断其来源,还应促进其排出以减少浊液沉积,瘀滞一除,气血津液畅达,则痛止肿消。
患某,男,55 岁, 2016 年4 月初诊。主诉:右足跖趾关节疼痛反复发作9 年,加重1 月。之后痛风反复发作,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控饮食后可缓解。1 月前复因饮食不节出现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行走困难,于外院予得宝松肌注、洛索洛芬钠片口服及扶他林外用,痛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刻诊: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胁肋部隐痛,纳可,寐一般,易早醒,二便调,舌淡紫,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滑数,伴有重度脂肪肝、高脂血症。有痛风家族史。体格检查: 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行走困难。辨证属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湿毒内阻。
初诊处方如下: 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知母10 g,黄柏15 g,牛膝15 g,薏苡仁30 g,土茯苓30 g,蚕砂30 g,焦山楂30 g,石韦10 g,马鞭草15 g,秦皮15 g,延胡索15 g,山慈菇15 g,萆薢30 g,醋香附15 g。7 剂,水煎服,1 剂/d,早晚分服。
一周后二诊: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关节红肿减轻,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查血尿酸408 μmol /L,舌暗红,苔薄白有齿痕,脉滑。上方加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虎杖15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继续控制饮食。
一周后三诊: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未诉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查血尿酸328 μmol /L,舌暗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香附、虎杖,28 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守法守方略作加减,继续治疗3 月,诸症好转,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见痛风复发。
按:上案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病程日久,有痛风家族史,导致脾肾两虚,先后天之本不能相互资生,复因饮食不节,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分清泌浊之功,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滞留不去形成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湿毒内阻,治疗时应注重培其本元,祛其瘀滞。
根据病证结合的思想,该期属痛风病急性发作,以关节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故治疗以培补脾肾,驱邪外出为首要任务。方选滋肾健脾利湿方加减,滋肾健脾以培其本源,清热祛湿以驱邪外出,直挫病势而取效。方中以女贞子、旱莲草为君药,补肝肾之阴,充养先天之精;黄柏、牛膝、薏苡仁为四妙丸去苍术化裁而来,取其健脾利水渗湿,兼清湿热作用,脾运得健,津液畅达,可导湿热从小便而解;
蚕砂为风湿专药,方中用量为30 g,可化湿和胃,亦可缓解湿痹之疼痛;配合能利小便通水道之石韦以及秦皮清热燥湿、利水,其效更佳; 知母善清热润燥,焦山楂具有活血消积散瘀之功效,促进浊邪外出; 延胡索功擅活血,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土茯苓善除湿,通利关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尿酸盐排泄,抗痛风,临床应用排尿酸效果颇佳; 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健脾、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