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瑞鹤图》赏析

相传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都城汴京上空白云悠悠, 有群鹤飞鸣环绕宣德殿上空, 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得皇宫内外、行路百姓驻足观看。当时徽宗赵佶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吉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这就是《瑞鹤图》的来历。

花鸟画至宋已经演变为成熟而独立的画科,从五代徐黄异体而下,一为赵佶推崇的院体,一为苏轼倡导的文人写意。构图多为折枝花卉,局部小景抑或梅兰竹题材,构图精谨,追求一叶一花、一石一鸟的局部神韵, 多不追求气势的宏阔,而《瑞鹤图》却显出截然不同的境界。一方面,赵佶运用了平行视角,将观者定位高处,画面下端起手就是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的屋顶,有祥云缭绕四周,让观者可以体验到宫殿的高耸与雄伟,俨然仙境。对于宫殿的处理,也显出道君皇帝的心思和主旨,使用了对称构图,显出一种岿然不动的稳定与平衡,既然天降祥瑞, 自然预示了国泰平安;而另一方面,赵佶将飞鹤布满天空,二十只仙鹤各具姿态,疏密有致地环绕在宣德殿上空,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颈回首,各尽其态, 栩栩如生,又打破了下部空间稳定构图所形成的呆板与无趣。

赵佶信奉道教,以道治国, 自称道君皇帝。《瑞鹤图》充满了道家的宁静与预言,从古至今,鹤都是代表长生不死的神禽,徽宗是要通过“祥云瑞鹤”来隐喻王朝的吉祥。

徽宗此画把视平线定在高处的殿顶,他要把高屋建瓴的目光投向天空,在宫殿的稳定与仙鹤的飘逸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与美感。在空间的分割与构图上,完全符合祥瑞的主题,符合一个帝王对于家国天下的美好希冀。所以,即使后人眼里的赵佶是一代绘画天才,而不是个好的政治家,但天子的情怀仍是不同于画家。蓝天祥云,鹤,舞于金色的殿顶,这是徽宗对于天地人合一之解。

话说公元1113年,宋徽宗30岁,当时的国运并不好,各地旱灾蝗灾频频发生,在那个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代,太需要一个祥瑞之兆,宋徽宗作此图,也是为了王朝的命运所考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