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曹氏父子的魏晋风度及文章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在党锢之祸以前,凡党中人都自命清流,不过讲“清”讲得太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清流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了。比方有一个有名的人,普通的人去拜访他,先要说几句话,倘这几句话说得不对,往往会遭倨傲的待遇,叫他坐到屋外去,甚而至于拒绝不见。又如有一个人,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对盘的,有一回他到姊姊那里去吃饭之后,便要将饭钱算回给姊姊。她不肯要,他就于出门之后,把那些钱扔在街上,算是付过了。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甚么话?所以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来反对这种习气,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时也是这样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又是别人所不敢说的。曹操做诗,竟说是“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他引出离当时不久的事实,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还有一样,比方人死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人的一件极时髦的事。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曹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著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陆机虽然评曰“贻尘谤于后王”,然而我想他无论如何是一个精明人,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统统搜罗起来,省得他们跑在外面给他捣乱。所以他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孝文帝曹丕,以长子而承父业,篡汉而即帝位。他也是喜欢文章的。其弟曹植,还有明帝也喜欢文章的。不过到那个时候,于通脱之外,更加上华丽。不著有《典论》,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典论》的零零碎碎,在唐宋类书中;一篇整的《论文》,在《文选》中可以看见。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见解为然。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在文学的意见上,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了。曹操曹丕以外,还有下面的七个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及刘桢,都很能做文章,后来称为“建安七子”。七人的文章很少流传,现在我们很难判断;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华丽”罢。华丽即曹丕所主张,慷慨就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动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著悲凉、激昂和“慷慨”了。

(0)

相关推荐

  • 曹操是人,而董卓不是!

    老羊翻书,在"魏晋笔记"里翻到一本<汉末英雄记> 说起三国故事,一般人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易中天在电视说三国后,把三国志当历史,也有把电视剧当历史的. 而这本最真实的&l ...

  • 这位开国皇帝凭借怨妇诗成名,文学上开天辟地,却被世人误会千年

    作者|君说 字数:3216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魏晋有竹林,有风骨,有玉山嵩嵩,有名士风流.有位皇帝,爱哭,爱甜,爱写怨妇诗,他的名字叫曹丕.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人都以为他迫害弟弟曹植,却不知 ...

  • 《典论·论文》在俄罗斯

    俄罗斯汉学家研究曹丕<典论·论文>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现代汉学泰斗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写作<罗马人贺拉斯和中国人陆机论诗艺>时,曾把曹丕作为陆机的前驱进行研究,并全文翻译了 ...

  • 历史的尘埃——正史中的诸葛亮

    首先,说说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巩固过程.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记载的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的故事,知道的人却很少了.书上说:"是时曹公 ...

  • 历史的尘埃——三国随侃:三士之死

    公元263年冬,蜀汉灭亡,公元264年春,当时天下的三大名将,蜀汉最后一战的主角,蜀汉大将军姜维,曹魏司徒钟会,曹魏太尉邓艾先后死亡,三士之死,并非沙场战死,也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他们三人卷入或者说参与 ...

  • 历史的尘埃——诸葛亮是忠国家不忠刘氏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诸葛亮当初如何心怀异心,如何杀灭"忠义",如何独断专行,最后又如何消极怠战,都不能说他是蜀国的逆臣.他恰恰是忠于蜀国的,他反的只是落后的汉室及其残余势力.当 ...

  • 历史的尘埃——周瑜胸口永远的痛

    刘备被曹操的军队逼得走投无路,派出诸葛亮到东吴去推销孙刘联盟开始.虽然刘备和孙权同样都面临了曹操这个强劲对手的胁迫,可是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的处境,其实是很不一样的. 刘备曾经和曹操合作愉快,在徐州一起消 ...

  • 包惠僧:一个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的“一大”一哥

    原创 胡锦成 花月满楼 6月2日 1 夜色降临的时候,位于西城区西便门大街十号院的一排住宅楼的窗子里,有的已经透出了灯光,有的还是一个黑洞. 这些日子,越来越多的窗子里的灯不再亮了,那窗子里面的主人, ...

  • 先生,即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张涛

    怀念"先生" 提及"先生",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习惯了在各类官私正式场合的 "致辞""讲话"里,有所称呼表述.但&quo ...

  • 【90号茶室】包惠僧:一个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的“一大”一哥

    【90号茶室】包惠僧:一个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的“一大”一哥

  • 历史的尘埃——戏说《许禇:不是我不想战颜良》

    大家好,今天我在不良媒体做这期节目,和观众朋友们又一次见面,感到非常高兴.白马坡前的 颜良 ,以及随后出场的关羽,都在这个舞台上上演了人生最光荣的一刻,在这里,显然 曹操 和他的众将都是作为配角的,用 ...

  • 历史的尘埃——曹操北征乌桓的战前准备

    建安十一年,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运粮北上. 在北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