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认识方法

铜的熔点较高,加进锡熔点会降低,同时随着锡的适量增多,青铜硬度也随之增高,超过纯铜的硬度。但锡过量后,青铜反而变脆易断裂,加入定量的铅能克服青铜较脆的弱点。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对于铸造各种青铜器物的合金配比已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已总结出青铜合金的配置规律。

青铜乐器包括铙、钟、镈、钲、铎、铃、钩鑃、錞于、鼓等。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为春秋晚期新出现的一种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贵 族宴饮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合使用。
赵卿墓一组编镈共19件,形体高大,形制豪华,鼓部纹饰分夔龙夔凤纹和散虺纹两种,镈上的钮做成两只带翅膀的老虎,栩栩如生。经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研究和测试,这组镈可奏出由高到低38个音,形成六个半八度的整齐音列。
用这组镈与同时的13件石头质地的编磬演奏《康定情歌》等山西民歌,音质完 美、清脆悦耳,由此改变了“镈只能击节拍而不能演奏旋律”的定论。镈体设置音脊,有 效防止了复音钟、镈的余音干扰问题,从而填补了我国古代乐器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青铜饪食器包括鼎、鬲、甗、簋、盨、簠、敦、豆等。“钟鸣鼎食”体现了古代贵 族饮食场面的奢华。赵卿墓的鼎共有八种27件,其中一套升鼎共7件。
青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变而来,它是重要的饪食器,也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长的器皿,一般用于祭祀或宴饮等重要场合烹煮肉食。升鼎又叫正鼎,用以“明尊卑,别上下”,被用作象征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称为太牢;诸侯一般用七鼎,称为大牢;卿大夫用五鼎,称为少牢;士用三鼎或一鼎。赵卿为当时晋国的卿大夫,以其身份享用诸侯级别的礼制可视为僭越。
同时的镬鼎,全民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通高93厘米,双耳间距129厘米,腹深50厘米,口径102厘米,重约220公斤,是迄今所发现春秋时期大的青铜鼎。此件镬鼎可能是祭祀时用来煮整头小牛使用的牛镬,镬鼎主人赵简子与太原素有渊源。
太原古称晋阳,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命其家臣董安于修筑营建了早的晋阳城,可谓是太原城早的开创者。2003年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时,以镬鼎为原型制作了一件“春秋大鼎”,置放于太原市龙潭公园。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
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经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早期,大约1600年之久。距今4500年~4000年前,是中国青铜器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此时期,石器和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生活劳作工具。人们在采石过程中,遇到较大的石块,会架起火来将其烧裂,由此逐渐获得用火冶炼矿石的技术。
其间,铜和铅、锡等共生的矿石混在一起经过火烧之后,熔化又冷 却,凝结成了青铜饼块。人们发现青铜可以铸造成比石器工具更硬、更耐用的兵器和工具,而且可以反复利用,于是中国早的青铜器得以诞生。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2013年10月5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大观——香港之夜”专场中,一件商晚期饕餮纹青铜方彝以345万元港币成 交。
2014年春拍中也有几件青铜重器现身拍卖市场;同时,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嘉德的香港春拍也有估价不菲的青铜器上拍。直到“皿天全方罍”的出现,青铜器重新回到公众的视线,这会否引来自2006年以来的又一次青铜器热潮呢?
有关专家表示,青铜器自古以来就是收藏品,只是多年来并未受到市场的足够重视。西泠印社推出内陆青铜器专场试水成功将带动整个青铜器市场回潮,青铜器必然会成为今后重要的收藏品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