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鼻干鼻臭三年,只因脾虚!没经历过,你就无法理解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耳鼻喉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讲一个医案,一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我最初跟师学习的时候,对很多疾病的理解不到位。因此,看老师开的配伍,我有时候也心生疑惑。
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一个萎缩性鼻炎患者。
这个患者,年三十多岁,有三年的萎缩性鼻炎病史。鼻腔干燥,根本闻不出味道,擤鼻涕的时候有脓血和结痂皮。凑近一看,还能闻到臭味。
其实,她这个毛病早就有了。只是最近这三年,一天比一天重。因为这个“臭鼻症”,她到现在也没找人成家。
刻诊,见此人舌淡红,苔薄,脉象细弱,而且伴随精神不振、头晕目眩、畏寒怕冷。
我老师看了一下她之前用过的方剂,心中可能是有了定数,竟然随口说:“怎么一个都治不到根儿上?都不看书吗”?
随后,他老人家写了一个配伍——
黄芪、山药各20克,知母、沙参、玉竹、当归各10克,升麻、桔梗、白芷、甘草各5克。水煎服。
我当时看到这个配伍,心头不解——黄芪20克,这可不小啊。人家鼻腔干成那样,如此大量用黄芪,不会出问题啊?黄芪可是容易上火的呀。
但是,患者药用5克以后,症状逐渐好转。后来我老师略有加减,患者前后一共用了将近30剂,诸证息平。
据说,当这个患者又一次闻到家中菜香的时候,竟然激动得留下热泪。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啊?我当时不敢问师傅,所以自己悄悄翻书去。结果,我在《中医耳鼻喉科学》里面赫然看到,鼻槁(相当于慢性萎缩性鼻炎)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就是脾虚。
这个时候,我豁然开朗。
现在,我把我自己所悟讲给你听。
其实,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就是脾虚失养。你看,她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精神不振、头晕乏力、畏寒怕冷。这很显然,是虚疲之态。气血不充的结果是什么?不能濡养鼻窍。气血不充的原因是什么?脾虚、生化乏源。同时,脾虚还不能运化痰湿,故而痰湿蕴久化热,阻滞鼻窍,形成鼻槁。
所以说,要想解决问题,就从健脾益气做起,再辅佐滋阴、养血、通窍等常规办法。
我老师用的,其实是张锡纯的升陷汤配伍。其中,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扶中固本。升麻和桔梗把气血往上提,提到肺和鼻窍里头。然后,再用知母、沙参、玉竹养阴清热,用当归养血,再用白术通窍。这就是基本意图。
由此可见,萎缩性鼻炎用黄芪,绝非是火上浇油,而是釜底抽薪之举。这样的一番妙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自探索,是很难顿悟的。至少,天资驽钝的我,就是这样。
当然,我说这个,也绝非适合所有人。同样的治法,可用的配伍很多,不必局限于升陷汤。另外,就用药剂量来说,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变化,有时候还需要对药材进行加减。所以,我写的这个科普,读者朋友可以收藏、研究,但不要急于尝试应用。正确的做法,是在了解其中奥妙之后,请中医师辩证指导,应用。总之,基本思路对了还不行,还需要在细枝末节上进行雕琢、打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