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新样板,“三位一体”助力美丽乡村
一个个大棚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工作人员忙着采摘,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的蔬菜水果经销商正在点货,为即将到来的“黄金十一”备足货源。
生态园是山东禹城市重点打造的生态农业项目,现已发展成为禹城大棚蔬菜基地,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样本,出让土地的农民及农产品经销商成为了这个样本的受益者。新项目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一个重要部分。
一、土地租赁,农民工人双重身份
土地出租是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主要流转模式之一,生态园租赁禹城市中办耕地,集中开展蔬菜、水果及玉米种植,田庄村、郭新村等附近村民出让土地后并在蔬菜基地务工因此受益。
“在以前,家门口没有适合的工作,每到农闲时节,不得不外出打工,来回奔波不说,收入还得不到保证。来到鳌龙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就跟国家工人一样,一年能多挣两万多块钱,这个长期踏实。”田庄村村民臧修昌介绍说。
刘建华,与臧师傅一样,也是生态园附近的村民,与臧师傅不同的是,鳌龙生态园在成立之初占了她家的土地,所以刘建华在生态园打工,不仅有工资收入,生态园每年还要支付刘建华土地租赁费用,这让刘建华得到了双份收入。她跟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种地毛收入两千块钱,去除肥料钱等能落一千块钱,现在是鳌龙给钱,每亩地给一千五百元,比自己种收入还多;而且还能出来打工,每月多挣一千多。”生态园有基础教育培训,经培训,刘建华成为种植能手。
每天只劳动8小时,还有时间回家去做做饭、喂喂猪、照顾子女,这点也比外出打工划得来。像刘建华一样出让了土地并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的村民都有同样的想法。
二、生态农业,打造舌尖上的绿色
生态园自兴建以来,立足三农产品,积极探索土地开发新模式,开发无公害有机产品。公司种植的蔬菜获得了由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有机蔬菜无化学残留、口感佳,产品陆续销往山东、河北等各大超市,并逐步向全国进军,满足人们健康吃蔬菜需求。
徐忠祥是一位蔬菜批发商。今年,他从鳌龙农业蔬菜基地拉了好几车蔬菜到市区的蔬菜超市上去卖,每年有30000元左右的收入。
“生态园有300多亩地水面,来水在这里经过沉淀,净化,再浇到农田里,这样能保证产品无污染。这个地方原来的土壤有一些碱性,菌类相当多,有些植物种上之后直接就枯萎了,上一些不好的肥料或者农药,对土壤不好。我们在整个育苗、移栽、种植、生产、包括收获、加工全程控制,生产出来的蔬菜,完全能达到国家无公害和绿色的标准。”生态园负责人介绍说。
从水出发,从根源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和管理农业生产。如此一来,不仅鳌龙生产的农产品是环保的,有机的,更使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再生,形成了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
三、三位一体,助力美丽乡村
有规划才有未来,据了解,生态园已经为未来做好规划,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三位一体开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项目。
现代化农业项目,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充分利用鳌龙农业的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蔬菜加冷藏工厂、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营养、健康的有机农产品。
旅游观光项目,以省级湿地公园为依托,利用生态园区的水资源优势和传统植被资源优势,开展生态园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作。让游客更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欣赏现代农业景观,接受科技思想,使游客穿行并陶醉于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和现代科技氛围。
养生公寓项目引进先进的养老理念和管理模式,构建集养生、养老、康疗、老年产业研发及孵化、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产业集群。为政府分忧,造福社会。
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效应是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现象,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土地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挖掘和发挥。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对食品、环境、土地等资源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