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大师的楷书也多姿多彩
祝枝山楷书《千字文》
从祝允明学习书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曾经执意临摹许多书家的不同书体,这分明显示出他追求多种艺术风格的个性心理。实际上,他确实是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在书法上兼工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就是他的草书又有狂草、今草、章草等不同的体貌,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这位喜欢表现自己才艺的书法家,的确将自我的艺术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人们都称道他是草书大师,而没想到他的楷书体态丰腴,笔短意长,风格独特,而且与他的草书一样多姿多彩。
因为需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缘故,楷书则成为隋唐以后文人的必修课,几乎没有擅长篆、隶、行、草而不善于楷书者。狂草大师张旭虽专攻草书,不治他技,但是他的楷书《郎官石柱记》就写得很好,很有晋人楷书的神韵。所以,在科场上打拼到55岁的祝枝山,怎么能不善于楷书?
祝枝山小楷《千字文》
楷书分大楷和小楷,它们并非仅仅是字体大小的分别,而是有不同的渊源、笔路和体貌。小楷导源于钟、王,主要从章表和写经等实用方面发展而来,多为笺札书帖;大楷导源于魏碑和隋碑,至唐代融合南北书风而达到极顶,大多用于碑版石刻。
祝允明大楷和小楷兼善,遍学诸家,功力深厚。他的大楷取法唐代诸家,故有唐楷风貌。他书写的《论书卷》《孙过庭书谱》《黄子莹中字训帖》等作品,都传神地表达了欧、颜楷书的精神。不过,他的大楷作品师承临仿多于创造革新,自家面目并不鲜明突出。
小楷是祝允明楷书的优秀代表。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祝京兆以小楷为上乘,有明一代小楷书能其晋法者,自南宫生(宋克)开其先,惟枝指生得其正脉也。”(见《书苑·祝枝山专集》)祝允明的小楷有意避开风靡元代的赵孟頫的楷法,直接师承魏晋钟、王的法度,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豪纵奔逸的精神气质,带有浓厚的明代文人的书卷气。
祝枝山小楷《出师表》
《出师表》是他写于1514年的小楷精品。这年他55岁,正准备动身去广东兴宁县赴任。他虽年过半百,但依然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故书写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这幅作品的笔意字态都取法钟繇的“三表”,整体的精神气氛与钟繇的《宣示表》相似。不过,比起钟繇的楷书来,他的用笔要粗重松弛得多;而且也不像钟书那样敛锋蓄势,他参用王献之小楷的笔法,常常在写捺笔时有意拖长出锋。这样,字的纵向的笔短与横向的意长相映成趣,的确写出了有别于钟繇楷书的自家书风。
《黄庭经》是他晚年小楷的另一件杰作,字形肥短弯曲,间架较宽,清劲古雅,端整谨严,笔力矫健,所以极为后世推崇。王稚登说:
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昔贤所以有脱堑之讥也。枝指公独能于矩规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如丰肌妃子,著霓裳羽衣,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徊翔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见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一)
祝枝山小楷《黄庭经》
总之,虽然说草书的产生先于楷书,写草书并不一定要先从练习楷书开始,但是楷书的笔法几乎囊括了书法的所有基本笔法,代表着书法笔法丰富多变的美。所以,它可以视为草书笔法的基础。祝枝山扎实深厚的楷书功力,无疑为他成为一代草书大师的坚实基石。这一点非常值得当代草书家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