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薄清宣汤”--百大中医临床家张珍玉先生治咳学术经验传承
“桑薄清宣汤”是已故的山东名老中医张珍玉先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良方之一,治疗咳喘、感冒等疾病良效。
“桑薄清宣汤”内含十味主药,以桑叶、薄荷清宣肺气统领诸药。宣发肺气自古即为咳嗽的治疗原则之 一,首先明确提出“宣发”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为宋《太平圣惠方》一书。其“治肺气喘急诸方”中指出: “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宣发腠理, 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宋朝朱肱所撰《类证活人书》也讲到“肺为天,其位甚高,其体至轻,故用轻清顺利之 剂投之,使肺气清肃而火易散也”。故治咳嗽当“清肺” 与“宣肺”并举,方名中取“清宣”二字以说明治疗原则。
方药组成:
桑叶,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前胡,白芍,紫菀,川贝,甘草。
临症加减: 咳甚,加炒杏仁;痰多色白者,加陈皮、姜半夏;痰黄质 稠者,加青竹茹、青果;干咳无痰者,加沙参、麦冬;发热 者,加二花、连翘;兼恶寒,鼻流清涕者,加芥穗。
组方分析
桑叶擅长清肺疏风,《温病条辨》中记载“桑得箕星 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
薄荷味辛,最清 头目,祛风化痰,泄风利肺,亦可治疗骨蒸潮热。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用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且两者相配,宣降有度。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白芍酸寒,能收能补,且清热养阴。芍药、甘草泻肝胆之火,以解胃腑 之实热,有汗则发之。
紫菀苦辛,川贝化痰,二者合用, 治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总结
咳嗽发病机理也是复杂多端,故有六气皆令人咳,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说。然由外感引发的咳嗽却是最为常见,外感咳嗽虽属小疾,但治之不当往往缠绵不愈。
肺主气,咳嗽的根本病机是肺失宣降,治疗咳嗽当以恢复肺之宣降为治本之法,肺气宣降则咳嗽自除,故“治咳之要在宣降。”肺位最高,为清虚之脏,故选方用药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用药不可大寒大热。宣者,宣可去壅,宣可发表,宣可散邪,宣可疏肺气,如此则清虚自复,肺气自调,诸病乃愈;肺主降气,气常则顺,顺则气降,其变则逆,逆则失降。肺失宣降,从气机运动而言,主要表现为升降失常,因而,“治咳之要在宣降”实为调节气机的升降。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肺失宣降除肺本身的气机升降失调外,胃气不降也会影响上焦肺的肃降。因此,调节肺气的升降,不仅要着眼于肺本身,也可利用肺胃之气的整体关系,从上、中两焦入手用药,促使肺气宣降的恢复,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珍玉教授宗宋代《苏沈良方》的“枳壳汤”,以桔梗、枳壳升降对药,加入升宣药之中,升中寓降,以复肺气宣降而达不止咳而咳自止之效。当今人们的体质多体质壮实,阳盛有余。故外感风寒,多从热化,而见发热、咽痛,咳痰黄稠等。故设立此方。此方虽量小,却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动静结合、升降并行。总而言之,此十昧药物药性平和,不燥不腻,轻清灵动,开达上焦,且配伍简单,化裁方便之特色,因此也适宜做为外感咳嗽的基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