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陈家潭”的由来


新市“陈家潭”的由来

作者:张明儿

新市“陈家潭”,最先是称“南潭”,后来又称为“神驾潭”,“米漾”,但多数人知道,明朝以后,这里一般都称“陈家潭”,这“陈家潭”的名字是有故事来历的。

当时,明朝嘉靖年间,新市“南潭”沿岸的宅居里,走出了一位京城官员,他叫陈檀(约生于1530年左右的明朝中期),在京城做“兵马使”一职(相当于城管治安大队,兼市场交易管理),十分显赫。陈檀年龄与当年大文豪的陈霆先生应该算是同时代人,但陈檀小50岁左右,所以陈霆写《仙潭志》时,没有把陈檀写入。至于后来,做官做到“京城兵马使”的职位,那是后事。据研究陈家的资料,传为陈檀先祖是河南颖川人,在晋朝与五代十国时期的“五胡乱华”时期南渡到了南方,并选择新市作为陈家的世居之地,真是超有远见。

陈檀家族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在长辈的引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陈氏后辈崇文尚武,知书达礼,他们都成为人群之中的姣姣者,都是能办大事、心怀善良的人。到了陈檀这一辈,因陈檀的功名出色,陈氏家族名望地位越来越高,他们虽然居住在“南潭”北岸,有很大的旧宅之第,周边的百姓也很多得到过陈家的照顾。

陈檀从小就在“南潭”的北岸生活成长,对这里的一石一砖非常熟悉,他也非常爱这里的一切。特别是对靠近他宅地附近的“大官人桥”、“米漾祠”心怀崇敬,听大人们说起那位米店老板的义举,心里充满对善良之人的尊仰。关于“米漾祠”的故事,母亲不知为他复述过多少遍,让陈檀从小就有内心敬畏,“大官人”为民谋福的故事强烈地撞击着他年幼的心,也同样植下了一颗善良平实的种子。

家乡人陈霆应该是他的爷爷辈,在当时,因为陈霆先生参与的家乡建设,造路、修庙、写《仙潭志》、完善仙潭十景,这一系列公益活动,让新市家乡有了很好的改变,这一切让陈檀耳濡目染。陈霆先生的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屈,对家乡百姓爱之切切的精神,同样激励着这位优秀的后生。

在陈檀长大后,因为他的努力读书,考取了进士,并在京城担任“东城兵马司指挥”一职,所以人称“陈兵马”。后来,又晋升为“广东都司”一职,掌管一地所属屯驻、兵甲、训练、差役之事。正因为陈檀做人为事认真谦实,他的仕途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一马平川。

陈檀先生是一位非常怀乡的人,身寄远乡,心怀着仙潭。他也常常与家乡人书信往来,经常不定期地返乡来看看父老乡亲们,和大家一起聚聚,吃个便饭。每当陈檀到来,新市百姓都纷纷前来串门,邀他做客,拉家常,大家都把他当自己的亲人一样。陈檀为人为事一直保持低调、谦卑、善良、正直的风格,新市百姓为它树立非常不错的口碑而传世。

陈檀先生逝于1590年左右,在他身后一百年的1691年,一位本地人程之彭先生编纂《仙潭文献》中第一次提到了“陈家潭”:“望仙桥到米漾桥南向之街,即是也。”这里只谈到陈家房屋所在的街区。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新市百姓很怀念这位尊称“陈兵马”的家乡人,很乐意把“南潭”亲切地称为“陈家潭”。这是把“陈兵马”的名字和新市家乡母亲河的景观连了起来,这里充分体现出新市百姓对一位受人爱戴的乡贤,所给予最高荣誉之举。所以,今天的“陈家潭”称谓,这不再仅仅是指“南潭”的南向之街,却是指“南潭”的本身,而“米漾”的称呼也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