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出应用类新成果 古人智慧超乎想象
近日,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两周年纪念,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发布良渚文化已应用类“甲骨文字”、“十进制运算”、“戈戊(戌)源自良渚”、 “四灵图腾”等究成果,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再添实证。
刻有类甲骨文造字结构的良渚陶器标本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这些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生动见证,也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500年,其中心地带处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价它,“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和“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一个杰出范例”。
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闻长庆、闻果立多年来从事越窑与秘色瓷的研究、保护与恢复工作,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发现,良渚古陶瓷、石器上刻有较多古文字。
2011年闻长庆向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捐赠 “陶骨文”手卷
闻长庆将5300年前良渚陶文与3300年前甲骨文进行比对,发现良渚陶器上刻写类甲骨文造字结构180余个,例如:田、丰、目、日、井、人、工、爻、卜等造字结构距今一成不变,与汉字一样;有的高度相似于甲骨文,如封、王、谷、戈、戊、文、聿、牛等;另有一些近似甲骨文造字结构 ,笔划已超过九画,比字母造字结构的三画,难度更大。此外。良渚古陶文中,已经出现了古代造字,一字多义,一字多一划或少二画等常见特点。
良渚陶器上刻写“田”、“井”与现代汉字造字结构相同
在进一步研究中,闻长庆还发现,5300年前良渚人已经应用十进制,并且使用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十二、十五、七十、百、千、一月、十月”等文字,他推测商周吴越苏州码子就是继承了良渚人的十进制。
良渚陶器上刻写五、十五等字符,与已发现的五株铜钱上文字写法相同
刻有“、Υ、十”字符的良渚陶轮
良渚文化出土一个陶轮上刻有“、Υ、十”三个字符,与甲骨文中“木、千、甲”的写法类似,这也引起了闻长庆父子的兴趣。先秦时甲代表一兵一卒,木有一千士兵,这组陶文则表明良渚文化已经运用十进制基数。有学者认为,“甲木干”,可译为:甲木乃十干之首,主宰四时,生育万物。在天为雷为龙,在地为梁为栋,谓之阳木。
此外,良渚人在石质刀具上刻写了 “戈”字,而在距今3300年前殷商文化时,同样外形的器物也称为“戈”。据此,闻长庆认为,《楚辞·屈原·国殇》中“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可以追溯到良渚。
甲骨文中,“戊”当指越,也有认为是指越人所制造的兵器,通“钺”。良渚文化中,也出现了刻有“戊”的器物,这也极有可能是“戊(戌)”字的起源,在后世被被干支纪年借用。
刻有“戈”、“戊”字符的良渚石器
在最近的研究中,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新发现5300年前良渚文化陶器与玉器上都刻划四灵图腾,经辨识分别为虎、龟、鸟、龙,四灵图腾,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一致。四灵即四象,衍生出《天文学》、《道教》、《医学》、《易学》等学科,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精典文化之一。
良渚出土的陶器及纹样
据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副馆长闻果立介绍,他们发布的这些研究成果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对良渚陶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