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智慧全集》-上智-掌握全局-董公》32

读《智慧全集》-上智-掌握全局-董公》32

凡事兴师动众,必将其动因说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就是人们常说的“出师有名”,不然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事情的不明人心的不齐和进程的不利。

“楚汉相争“之时,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最终的政权归属而分道扬镳而刀剑相对于战场。刘邦兴兵之前,有人给他提建议了。一个掌管一乡教化的长官叫董公的人对刘邦进言说:“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大王此次出师,行前宜先声明对方是叛贼,乱事方可平定。因项羽大不义,对天下人共同拥戴的义帝逐而杀之。大王应该率领三军为义帝服丧,然后通告诸侯共同去讨伐项羽。”

把罪恶说成善良,把龌龊说成美好,就得找理由寻道理编事实。就得说大话说好话说义正词严的话。

刘邦听之,大以为然。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于是,汉王为义帝专门举办了别有一番深意的丧事,还命令三军将士穿上白色的丧服,煞有介事,煞费苦心就为造这个“名”字。另外,汉王还昭告天下诸侯说:“我将率领三军,挥戈东进,收复河南、河东、河内,经汉水向东而下,去打击弑杀义帝的人。”

名一正,气也壮了,并以此来激发天下的人来帮我助我归顺于我。

刘邦真的是为那位幼小的扶不起的义帝吗?明眼人都可看出,不是这样的。为啥?为自己呗,为那梦寐以求的皇帝位子呗。

“师出有名”是对的,理由不占住,何以求前程。这是站在出师这一方来看的。

“师出有名”也是无名的,它不是本意,而是一束花环,表面文章而已,深藏的,可能是不堪的东西。这是站在出师的另一方来看的。

对上面的故事还有一个后续的故事。

说清朝的时候,一位担任湖北臬司(法院院长)的卢廷选,有名有姓的。一次,突然昏死过去,好久才苏醒过来,说自己到地府阎王那里去了一趟,那里正在发生一场项羽告刘邦的诉讼案子,要他去作证,说汉高祖自己派遣九江王英布去弑杀义帝的,却把这些罪过推到项羽头上的。而这位卢廷选,阎王爷说了,他的前身就是九江王英布。

所以说,有时“师出有名”这个词语还真不那么可信。

2021年1月20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