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小山村——请大家共同珍惜粮食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建议提高农民粮价,提倡重视珍惜粮食
最近办事来到一个距离城区较远的小山村,这是个看似只有几十户人家,却有两个小祠堂的村落,村民们的房子分散建在山间的缓坡上。在政府“村村通公路”的好政策下,这里已修通了水泥公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口城镇化后,这里和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都已外出做事,现在村里所剩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因为笔者得了“走哪拍哪”的外出习惯,现在打开手机里那天留下的三张照片,让我思绪万千。
一重山,一重人,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众多老年人由于习惯了山里的生活,眷恋着曾经供养他们有生以来的故土,很少能离开村里,跟随下一代走出大山去生活。即使他们的儿女在城里有了新居,他们也视这里为落叶归根的地方,宁愿永远留在山里。他们熟悉这故土上的一草一木,依然与大山为伴,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珍惜着这里的每一寸能种上庄稼的土地。
看!这就是村边半崖上一丘巴掌大的水稻田,虽然只种着区区十多株单季稻,却依然呈现着秋收的风景,展示着春华秋实的变化。
所谓“梯田”,顾名思义,就是像梯子一样,分级有层次排列的水田。而象这么小的梯田,大山里现在依然很多。曾经有个形象的故事:一个农民种着10丘这样的梯田,一次下雨天去插秧,因为雨停了,随手脱下穿在身上的“棕衣”扔在旁边,插完秧苗一数,居然只看到9丘田,怎么会少了一丘呢?原来是被自己扔在地上的“棕衣”给盖上遮住了。
在这样的丘田里耕作,不用耕牛,不用犁耙,更用不上拖拉机,只要主人站在田埂上,随手操作就行。农家人都知道,这种梯田,地少,岩高,草多,劳作十分辛苦,所耗成本很大,而收获却只有区区一两斤稻谷,价值仅一两元,相当于一小瓶矿泉水,或一支中华烟,想想就心酸。
但这是农家人对粮食的珍视情怀,是一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存理念。只要你是年长者,感受过缺衣少粮、无法温饱的日子,都会对粮食产生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和依恋。生存,离不开粮食,没有粮食,意味着死亡!
现在发展工业,占用了很多土地,但今天粮食依然很充足。这利益于袁隆平这样的救世主培育出了高产的水稻品种,也得益于国家在北方开垦出了大片土地和实施着完美的粮食进口政策。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历史警句,我们不可忘却。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浪费粮食,平时做饭,做多吃少,在餐厅吃饭,盛多吃少,很多人随意浪费粮食,这是十不可取的人生习惯。无论从祖训、宗教、迷信等教养,或是科学的人生态度,都要重视和尊重养活我们的粮食,不允许我们浪费粮食的。特别对下一代,身为父母者,更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儿女珍惜粮食!
建议提高农民粮价,提倡重视珍惜粮食!
我们祖先都是农民,敬请大家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