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佚名:读《茶馆》后记
原创作者:佚 名|内蒙古呼伦贝尔
读《茶馆》后记
读一卷闲书、赏一窗花开。偷得浮生半日闲,今天重温了一下老舍先生的《茶馆》。记得多年前读过。青春年少,只为读而读。因为那时没读过<<茶馆>>,不知道《飘》那都是极为不时髦的事情。粗浅地,囫囵吞枣,只记得这是一部北京人写的北京半个世纪的兴衰变迁史,北京众生相。时过境迁,恍惚间二十年的光阴似箭、岁月更替,当重新捧读先生这本不朽名著,物是人非,被它夺目的光华闪到心惊,深深感动。王蒙先生说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作品。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让人落泪。”先生卓尔不群,准确的评价,也说出了我们读者最真实的心声。《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是三幕话剧。描写的是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一个叫裕泰的茶馆的兴衰变迁史。第一幕写的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高高地地坐在柜台上。文绉绉地松二爷,雄赳赳地常四爷,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另外几个围着桌子,入神地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善扑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乡妇领着头上插着一根草标的小妞,进来讨饭。常四爷赏了两碗面吃。感慨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北衙门里的侦缉,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吸鸦片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京郊贫农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狠赚一笔。裕泰茶馆的房东,满面春风、衣着考究的秦二爷秦仲义走进来,说想收回房子,办厂,想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成了北京城里硕果仅存的一家茶馆。为了避免被淘汰,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坐了一年多的牢出狱,开始自食其力种菜,卖菜;松二爷失了业,开始挨饿;庞太监被侄子们饿死,康顺子母子被撵出来;两个当兵的同性恋老林和老陈,从军队逃了出来。找拉皮条的刘麻子想一起买个老婆。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盯上,身上的现大洋都被他俩敲诈了去。这时大令进来盘查逃兵,他俩诬陷刘麻子是逃兵,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藤椅已不见,代以小凳和条凳。家具都显着黯淡无光。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些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先付”。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参加了八路军的养子康大力;寡妇母亲带大的小丁宝一家,在抗战胜利之后,唯一一所小房子被政府定罪为逆产,妈妈被气死,才十七岁的小丁宝无奈做了女招待。说媒拉纤的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子承父业也做起了贩卖妇女的勾当。他介绍小丁宝来裕泰茶馆当女招待;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说想组织一个“托拉斯”,把所有的姑娘“包圆儿”;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暴打了十个进步学生,挣了五块大洋,美滋滋地炫耀。在裕泰茶馆还要抓学生,叫嚣着:“掌柜的,放走了八路,我打不了他们,我还打不了你这个糟老头子吗!”;庞太监的四侄子海顺,是三皇道的大坛主,密谋着想恢复帝制,自己称帝。妄想着做皇后的庞四奶奶手上带满戒指,像个女妖精似的走进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付出了四十年的心血建的工厂被国民党定罪成逆产被抢走,机器都被当破铜烂铁卖掉了;见谁都请安、作揖,一心做顺民的王利发也没逃得过厄运,小刘麻子联合国民党沈处长也将把裕泰茶馆霸占了去。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祭奠自己,为自己撒起了纸钱。最后王利发用上吊自尽来抗议这个黑暗腐败的世界。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黑到头天会亮,相信苦水去,甜水必来,我们会迎来阳光普照的明天!《茶馆》全剧仅用三万多字刻画出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长度里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史。裕泰茶馆里,从开篇就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全剧情节紧凑、惜墨如金、台词生动、人物鲜活,堪称经典。力透纸背,用这样精炼地,炉火纯青的语言,刻勒出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栩栩如生。像正直勇敢的常四爷鄙视地痞流氓二德子:“...洋人火烧圆明园,没见您冲锋陷阵”,恼羞成怒的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说罢就要伸手抓常四爷的脖领。透过纸张,二德子那欺软怕硬,只会窝里横、只会向穷苦老百姓挥拳头的流氓地痞形象跃然纸上,恨得人拍案而起、怒火升腾。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语言,贴切,形象,让人信服。它的戏剧结构巧妙、严密,有条不紊,一气呵成。用极度精炼的笔触,描写了裕泰茶馆五十年的兴衰历史。充分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的现象。暗含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黑到头天会亮,这个破败的一切终将毁灭,被光明的未来所替代。
作者简介佚名,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
联系编辑投稿请扫描二维码152488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