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半跪计算机旁,却助中国挺直脊梁!今天,缅怀!
他说,国家需要我,我全力以赴!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致敬。
三年后,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张宗燧的研究生。
张宗燧是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开课的中国人。他对学生要求极高,内容深奥难懂。
在其他同学望而生畏之时,于敏却专找极难的课题挑战,他超强的记忆力、超群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曾让整个理学院为之惊叹。
原子弹和氢弹虽然都是核武器,但是一个属于核裂变,一个属于核聚变,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此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也即将取得重大突破。尽管面对这未知领域,尽管要放下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于敏仍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服从分配,“转行”!
自从进入氢弹理论研究小组,靠安眠药入睡就成为于敏的常态,他的同事担心他的身体,总是劝他一定要少吃安眠药。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开办系列讲座,分析不同的模型,计算机吐出纸带的时候,他常是半跪在地上,紧紧地盯着上面的数据,生怕漏掉一点有用的信息。
一天,科研人员在盯着计算机纸带看物理量的变化时,于敏突然说道,这个物理量错了。在场人员都十分吃惊,毕竟电脑运算的精准程度,远远超过人类,可是于敏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错误呢?
搞数学、编程序的科研人员最后发现电脑的一个晶体管坏了,就是这个加法器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误差。
验证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那些在场抱着怀疑态度的工作人员此时对于敏更是钦佩不已。
在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中,在密密麻麻的数据里,于敏率领大家攻克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独立掌握了氢弹原理,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抓住了氢弹理论设计的“牛鼻子”。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号,综合自“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