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中医辨证施治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中医治疗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在中医学里属于樱桃痔、垂珠痔的范畴
          结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可导致出现便秘,便血等症状,而对于它的治疗,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可根据息肉症状的轻重来选择其它一些保守疗法,如其中中医治疗结肠息肉也是不错的选择。
  结肠息肉在中医学里属于樱桃痔、垂珠痔的范畴,而之所以出现结肠息肉,和饮食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恣食肥甘,过食辛辣生食之物,从而损伤脾胃,导致正气不足,湿热、热毒等积于肠道而引起,所以中医治疗结肠息肉,就要注意辩证用药,下面来看看中医辩证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
  
  1.湿热下注:治疗就宜以清热利湿,理气止血为主,可以选择中药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味,药方为: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茯苓 ,地榆炭 ,大小蓟 ,枳壳,各适量,如果有便秘的,可加炒决明适量,水煎服。
  2.脾虚气滞:治疗宜温中健脾,理气散瘀,可选择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 ,制香附 ,制黄芪 ,炒枳实,各适量,如果便时带血者,可加赤石脂 ,血余炭,各适量。
  3.寒凝结滞:中医治疗宜以温中散寒,理气利湿为主,可以选择金匮肾气丸加减,药方组成为:熟地 ,生地 ,山药 ,泽泻 ,茯苓 ,桂枝 ,制附片 ,山茱萸 ,木香,各适量,如果腹痛的患者,可加白芍 ,甘草,各适量。
  中医治疗结肠息肉除辩证采用中药方治疗外,还有一些中成药也可选择,如云南白药,或是脾约麻仁丸、脏连丸等,都可治结肠息肉,每次取适量温水吞服即可。
  上面就是中医治疗结肠息肉的辩证疗法,结肠息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证候来选择对症的中药方,以更好的缓解消除结肠息肉症状,避免带来更大的危害,另外患者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配合一些食疗来辅助治疗的,如菱粥、桑椹猪肉汤等,对于防治结肠息肉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肝脾不调,痰湿内蕴
肠息肉的治疗,中医的辨证多是肝脾不调,痰湿内蕴,就是肝气不调了,脾气也不健运了,脾气不健运了,那么 脾是管什么的呢?
脾主运化水湿,你这有痰湿的地方,那脾的作用就是将水湿运化掉,就好像是我们那个疏导河道的这些工人一样,那个地方是堵塞了,就把那个堵塞的东西给它去除掉。这就是通过疏肝,梳理之后呢,它通道了通了以后,脾气健运了,水湿就自然走了。
如果肝气不舒,脾气不运,痰湿聚到一个部位,它可以在任何一个部位,如可以在皮下,一个小肉球,能滑动,其实就是皮下脂肪瘤;它可以在肺上出现,可以在胃上出现,还可以在肠粘膜聚结,就会形成肠息肉。
所以说,遇到这这样的情况,多次复发,经常复发,不妨采取中医治疗,改变他那个那环境,把肝气条达了,脾气健运了,痰湿就运化开来,就不会再长肠息肉,从而避免它复发啊。
在预防肠息肉复发问题上,中医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着重地说一点,这些息肉除了和刚才我说的疏肝健脾,化湿祛痰消它之外,也和情绪、生活习惯和睡眠有密切关系。
1、在情志上,不要老想,哎呦,我这地方有息肉,老想着我这地方长息肉,就白天晚上做梦都在想,哎呦,我这地方这息肉是不是又复发了,又长多了。从诱导医学的角度上来讲,你很可能去想它,它就很可能会加重和复发;
2、在饮食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过度的酗酒,吃得大肥肉啊,膏粱厚味,老吃这些。要饮食清, 要搭配好,吃饭有规律;
3、再一个就是睡眠也很重要,为什么说这样呢?你肠道这个地方如果有痰湿积聚了。如果你再睡不好睡觉,就是各个脏器修复的重要时刻。为什么我多次的强调要把黄金睡眠睡好,一定要睡好觉。所有的脏器的修复都是在你深睡眠、黄金睡眠的时间完成的。如果你有点肝气不调,再有点脾气不运,你又是痰湿体质,这个地方聚积了一个息肉、囊肿,你再不给它修复的时间,那它的复发率就会很高啊,发生率也会很高。
所以一定要饮食有节,规律生活啊,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是预防的重要因素,哪一条都不能忽略了。

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大肠息肉治疗验方;
【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适应症】多发性肠息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