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戟护手钩一路:云钩(上)为清末武术名家“大刀王五”所传

护手钩又名虎头钩,在我国武术器械中,它属于一种短兵器,其造型奇特,钩身似剑,前端有钩,称为钩头;后部如戟,尾同剑尖,称作钩尖;双护手似镰(与钩同侧),称为钩月。钩体之长短因人而异。即手握钩把,竖钩于体侧,钩头顶部不得低于耳之上端为标准,钩月与钩尖的长度通常为20公分左右。整个钩体除把手外,四面均有锋刃,因此它对身体的锻炼与技术要求均不同于其它器械。常用手法有劈、推、撩、扫、崩、点、截、挑、拨、带、架、挂、扎、切、摆、栽等,动作之时,走钩似飞轮,转体如旋风,吞吐沉浮,劲力刚猛,连绵不断,气势雄伟,具有独特的风格,对习练者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灵敏性,练习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等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双戟护手钩法共有两路,一路名云钩,二路名花钩。该套路为清朝末年武术名家“大刀王五”在宁所传。笔者家父有幸习得此钩,传于我辈,习练至今已历三代。凡是习练过双戟护手钩的武林朋友,均有“双钩在手,精神陡增,两臂有力,气贯全身”之快感。笔者对双戟护手钩喜爱尤深,长年习练,受益非浅。为了继承武林前辈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特将这一优秀的传统套路,奉献于世,以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健身需要,同时亦可供武林同道研究和参考。  

为使读者便于自学,不走弯路,在练习之初,必须对书中所述场地情况有所了解。假设起式面向正南,所有方向的转变均以正面为准,根据背北面,左东、右西的法则,场地之中轴线称作正门中心线,其西端为正门上头,其东头则为正门下头。中心线之北(即背面)之场地统称左旁门,其西北角为左旁门上头,东北角则称左旁门下头,中心线之南(即正面)场地统称右旁门,其西南角方向称作右旁门上头,东南角方向则称为右旁门下头。读者掌握了上述知识,对习练套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本文套路图片仅作为动作参照,不作方位指示,具体方位请见文字说明。  

第一式 左虚步跨虎献花  

面南而立,两手各执一钩,虎口向前分置于两胯旁,两钩平行,钩头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眼向前看,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左腿微曲,右腿原地屈膝半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直臂将钩由前向上向后平行举起于头顶两侧上方,钩月向上,钩尖向前,钩头向后,塌腰挺胸,眼向前看(如图1)。  

第二式 马踏落花  

接上势,虚步举钩,左足向后踏地提起,仍向原地落步,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并步,两腿伸直,同时,两手直臂将钩由上向前向下平行分落于两胯旁,虎口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钩身端平,眼向左看(如图2)。注:为使图像清晰可见,本式与起式均采用左侧视图,实际方向均身向正南。  

第三式 七星朗照  

身向左转,左脚向左出步,脚尖虚点地面,左腿微曲,右腿原地屈膝半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持钩随向左转身之势,左虚步形成之时,由两胯旁直臂向左平伸,将钩直立,左钩在前,右钩在后,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前后在一条直线上,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3)。

注:本式已由面南转向正东,即面向正门下。  

第四式 银瓶泄水  

接上势,重心前移,左脚踩实,右腿在后挺膝提踵,身稍向前倾,同时,两手向下垂腕,将两钩向下甩,头倒置,两虎口向下,眼向左下看(如图4)

第五式 众星拱极  

接上势,以两脚掌碾地向右转身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虚点地面,右腿微曲成右虚步,同时,两钩顺着向右转身之势,由下向右上抡起,两臂前伸,翘腕将两钩头向右上一崩,两臂伸直,右钩在前,左钩在后,两手前后在一条直线上,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5)。

注:①本式与上式须连贯起来,实际动作是身向右后转180度,双钩向下走半个圆弧。

②本式要求上下手脚配合协调,挑钩与虚步动作要同时完成,挑钩前右臂外旋,左臂内旋,整个动作切忌僵硬,运转自然。

第六式 浪花四溅

接上势,右腿向上提膝,脚尖下垂,左腿蹬直独立,同时,左手直臂将钩向上横举,虎口向右,钩月向上;右手直臂将钩向右下拉去后挂,钩尖向后,钩月向下,虎口向前,眼向前看;右脚随即向原地落步,左脚顺势向前上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头顶向前向下屈肘将钩绕向右臂后,左手在右腋下,虎口向上,钩月向后,钩尖向下。右手由后向外转腕,将钩由后向上绕向身前,直臂向下横按于左脚前之近地处,虎口向左,钩月向下,钩尖向右,上体随之稍向前倾俯,眼看右钩(如图6)。

第七式 风转云悬

上体直起,两脚随之向右磨转,右转身90度,面向正北,两腿开立成撑裆,同时两手持钩向下左右分开,钩身斜向裆前,两钩头相对,两钩月向外,两手手心斜向下,眼向身前下方;左脚向西北方向上步,右脚随即向西北方向退步,两手持钩姿势不变,随身向右转体360度,两脚平行开立成撑裆,两钩头仍相对,稍停,左腿向上提膝,脚尖向下护裆,右腿挺直成右独立步,同时两手将钩向身前上提,随即向右平直推去,身体随之微向右转,右臂伸直,高与肩平,左臂屈肘,左手握把置于右肩窝处,两钩直立,钩月向右,钩尖向下,两手虎口向上,两眼随推钩方向向右望去,随即再掉转脸来,目向左视(如图7)。

注:①本式是在向右不停转身的运动中,向西北角方向连上两步来完成向右转体360度的动作。不要作成向左后插步的动作。

②在转身动作中,两手钩头始终相对,随身转划了一个大圆圈,动作要流畅。③推钩与提膝独立动作要同时完成。

第八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左足迅速向左跨步落下,两腿随之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持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眼视左钩(如图8)。

动作要求:①左手自右向左推钩要走直线,不要做成划弧摆推的动作。②推钩的动作要与形成马裆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干净利落。

第九式 无心出岫(右)

接上势,两腿起立,上体右转90度,左手持钩顺势经左胸旁向前直臂平肩推出,右手持钩随即拉向右胸前;左足向前上步,脚尖外撇,同时,右钩直臂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右足再继续向前上步,左钩向前推出,右钩拉向右胸前。两腿原地站立,身向左转,左腿迅速提膝护裆,右腿独立,右手顺势将钩向右平肩推出,右臂伸直,左手将钩拉回右肩窝前,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朝右,钩尖向下,两眼先朝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左看(如图9)。

注:①推钩与进步的方向要一致。即向场地西北角(左旁门上头)。②左右两手各推钩两次,前进二步。左手动作时步未动,右手推钩时方动步。推钩时身随之转动,左手推时身右转,右手推时身左转,钩月向前平肩推出,一推一拉、一屈一伸的动作要与进步速度相协调。③定式造型与第七式风转云悬相同,然来势不同,应鉴别之。

第十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未变,左足迅速向左胯落下,两腿随之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持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左钩(如图10)。

注:本式要领同前第八式。

第十一式 二龙出水

接上势,身微起,左臂屈肘将左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右手将钩头下倒与左钩头相对,左手随即上提(两钩头仍相对),右足向前上步,向左转体l80度,两腿下蹲成马裆,同时,右手将钩头朝左手钩头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右臂顺势平举于身体右侧;左手钩上举经头顶上方,向左弧形落开去,左臂平举于身体左侧,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虎口向上,右臂随即屈肘将右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左手将钩头下倒与右钩头相对,右手随即上提(两钩头仍相对)左足向前上步,向右转体180度,两腿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钩头朝右手钩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去。左臂顺势平举于身体左侧。右手钩上举经头顶上方向右弧形展开,右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向外,眼先随右钩定式后,目向左视。(如图11)

注:本式向前上两步(先上右脚后上左脚)每上一步转体180度,同时两腿下蹲成马裆,两钩的上下起落、撩、提、顶、挑等动作必须要与上步马裆动作相协调,眼随钩的运动方向而运转,动作要连贯流畅,中间不要停顿。

第十二式 无心出岫(右)

紧接上势,身微起稍向右转,左手持钩趁势由左经胸前,向右、向前直臂平肩推出,右手持钩随即拉向右胸前,左足向前(西)进步,脚尖稍外撇,同时,右手钩直臂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右足再向前上步,左钩向前推出,右钩拉向右胸前,两腿原地站立,身向左转,左腿迅速向上提膝,脚尖下垂,右腿独立,右钩顺势向右平肩推出,左钩拉向右肩窝处,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向右,钩尖向下,两眼先朝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左看(如图12)。

说明:本式要点同第九式,但进步与推钩的路线方向却不相同。第九式是朝西北方向而动作,本式则是向西进步与推钩,定式时位处正门上头,眼向东看。

第十三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未变,左足迅速向左跨步落下,两腿屈膝成马裆,同时,左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左钩(如图13)。

注:本式马裆两脚均踏在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中轴线)背北面南。

第十四式 风雨翻云(右)

接上势,左臂屈肘将钩向右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钩月向下,反臂上撩,右脚顺势向前(东)上步,向左转身360度,左脚退步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两钩随身体翻转向上举起向前劈下。左钩顺下劈之势后收,藏于左腿侧,右钩在右腿里侧,右臂伸直,两手虎口均向右,两钩月向下,钩尖均向左,眼向前看(如图14)。

注:抡劈动作要与仆步下蹲相协调,劈钩之势要猛,但不可因此而使身体摇动。

第十五式 连珠鸳鸯

接上势,右手握钩近地由右腿里侧直臂向前推送去,重心顺势前移,右腿向前屈膝弓起,右手随即将钩向右腿外侧回拉后带,同时,右腿向后撤步,顺势右转体180度,两腿开立成撑裆,两钩随身转斜提于裆前,两钩头相对,两臂伸直,手心均向下,眼向前看(如图15)。

第十六式 鸳鸯交颈

紧接上势,两脚原地向右磨转,转体180度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两钩头仍相对,随向右转身之势,由下向上右划弧,斜举于头之右上方,两臂伸直,两钩头仍相对,日视双钩相对处(如图16)。

注:①本式与前式须连贯起来动作,中间不可停顿,共转体360度,转身时两钩头始终相对。②两钩头相对,由下向上、向右划弧时有挺胸翻腰动作,弧要划圆,歇步形成时,身稍右倾,腰要柔,步要稳。

第十七式 金钩倒挂(左)

接上势,身微起向左转体180度,左脚向前(东)出步,脚尖点地,重心后坐成左虚步,同时,左钩由头上向下向后甩去,反手倒提,左臂伸直,右钩由右向上反手向身前下插,两臂平举,两手背相对,两钩平行垂立于身前,眼向前看(如图17)。

第十八式 破云行日

左足踏实,右足向后插步,向右转体270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两手在转体的过程中,两手背仍相对,将两钩平行上提于头前上方,随两腿下蹲之势向左右弧形拉开,两臂平举,两钩直立,两手手心朝前,虎口向上,眼向前看(如图18)。

注:本式已由朝东转向面对正北(即左旁门)

第十九式 浪花澎湃

接上势,两脚原地不动,身稍左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左剪步,同时,左手直臂向左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右手直臂将右钩上举横架,虎口向后,两脚原地不动,身向右转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右剪步,同时,右手直臂顺势将钩由上向下向右后拉挂,虎口向前,左手直臂将钩由左下向左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前看(如图19)。

第二十式 仰望巧云

接上势式,左足向右足后退步,身随之左后转身,面向东南,右脚稍向右移,右腿挺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钩随撤步身转之势向下拉挂,随即向上举起横架于头顶之上,手心向外,钩月向上,虎口向右;右钩顺势上提经右腰旁向胸前直臂推去,手心向左,钩月向前,虎口向上,眼向前看(如图20)。

注意:本式身体已由北转向东南,以下数式均向东南方向动作(即右旁门下)。

第二十一式 风卷残云(右)

身微左转,两钩由上向下沿左腿外侧向左后劈去,右足随即向前上步,左足向右足后插步,两钩由左后向上翻转,向前向右摆动。两钩横置于身体右侧,右臂伸直,左钩平放在右臂上,两虎口向右。左插步不动,身微向右转,左钩向前平推,左臂伸直,右钩屈肘收于右腰前,身再回还左转,右钩由左钩上向前平推,右臂伸直,左钩屈肘收置于右腋下,两虎口向右后,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眼向右看(如图21)。

注:本式两钩由左后翻转向上、向前、向右横摆时,两臂有右臂内旋,左臂外旋的动作。两臂的绕环幅度要大,弧线要圆,整个动作要求摆钩与插步相协调,不可有先后。推钩时要与转身动作相协调,腰宜柔,臂要直。

第二十二式 风雨翻云(右)

接上式,两钩向身右侧落下,钩头向下,两脚随即原位碾地,向左转体360度,左脚向左撤一大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两钩随身左转,经身下向上抡举,向身前劈下,左钩顺势后收藏于左腿侧,右钩在右腿里侧,右臂伸直,两虎口均向右,两钩月向下,钩尖均向左,眼向前看(如图22)。

注:本式同前14式,惟方向不同,前式背北面南,而本式则背向西南,面朝东北。

第二十三式 无心出岫(左)

紧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腿随之屈膝前弓,脚尖外撇,左腿在后自然伸直,脚尖稍内扣,同时,左手向前推钩,右手将钩上提收回右胸前,两钩均直立,钩月均向前,左足向前进步,右钩顺势向前推出,左钩收回左胸前,再原地返身右转,右腿向上提膝,脚尖向下,左腿挺直独立,左钩顺势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右钩屈肘拉向肩窝处,两钩直立,虎口向上,钩月向左,眼向右看(如图23)。

注:本式方向已转为面向西南。

第二十四式 拨云见日(右)

接上式,左钩保持直臂平举,右足迅速向右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右钩同时由左肩窝处沿胸前向右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钩月向外,目视右钩(如图24)。

第二十五式 浪花澎湃

接上式,两脚原地不动,身稍左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左剪步,同时,左手直臂向左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右手直臂将钩上举横架,虎口向后,两脚原地不动,身向右转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右剪步,同时,右手直臂顺势将钩由上向下向右后拉挂,虎口向前,左手直臂将钩由左下向左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右看(如图25)。

第二十六式 花林惊鸟

接上式,左钩由上落下,向左后拉去,左足顺势向后退步,身向左后转动,右腿向前提膝,脚尖向下,左腿直立成左独立势,同时,左钩随身转动,挂钩于左腿旁,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右钩随势沿右腿侧向前向上直臂上挑,高与肩平,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26)。

注:本式已由面向西南转为面向正北。

第二十七式 切瓜钩藤(左)

接上式,右足向右落步,左足随即向右足后插步,两腿交叉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右钩由上向下向右腿旁揿按近地,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左钩随之直臂上举,虎口向后,钩月向上,两钩上下平行,眼向右看(如图27)。

第二十八式 回头望月(左)

接上式,身微起,原地左后转180度,两脚开立成撑裆,左脚向左跨步,右足随即向左脚后插步,两腿交叉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由上向下随左转之势向左后扫去,手心向下,右钩顺势上扬,横举于头顶之上,钩月向上,眼向左下看(如图28)。

注:本式下扫上举的双钩动作,要与歇步下蹲同时完成,本式位于外正门下头(即场地之西头尽处)身体向南(即对右旁门)。

第二十九式 虎步山林

接上式,身微起,向右转体,右脚向前(西)出步,右腿屈膝前弓,左腿在后自然蹬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钩由上经身前向左侧落下,左钩掉转钩头,使两钩钩头相对,两虎口向内,眼向左下看两钩钩头相对处,左脚顺势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腿原地微蹲成左高虚步,同时,右钩向前向上反手上撩,顺势直臂上举于头顶之上,虎口向前,手心向外,钩月向上,左钩向前推出,直臂平肩,虎口向上,手心向内,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29)。

注:本式向西连进两步,中间不要停顿,要求上下配合协调,做到钩随步走,眼随钩行。动作要流畅,切忌生硬。动右步时,两钩头左下相对,回首下往上左步时,右腿后坐,要与两钩的推举动作同时完成,眼向前看。

第三十式 浪花四溅

紧接上式,左腿由前向上提膝,右腿自然蹬直独立。同时,右钩上举不动,左钩由前向左下拉后挂,虎口向前,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左脚向前落步,右脚随即向前上一大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上向前向下屈肘将钩绕向左臂后,右手在左腋下,虎口向上,钩月向后,钩尖向下。左手由左后向外转腕,将钩由后向上绕向身前直臂向下,横按于右脚前之近地处。虎口向右,钩月向下,钩尖向左,上体随之稍向前倾俯,眼看左钩(如图30)。

注:本式方向同第六式,然则左右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