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与汉堡王买广告牌互怼,品牌之战到底谁是赢家?

麦当劳与汉堡王又开始“Battle”了。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新开了一家汉堡王,于是附近的“死对头”麦当劳就立马来了个下马威,在汉堡王门口买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served by a king or served as a king?”,(想被国王服务还是想享受国王的待遇?)并在广告牌最下方写着自己推出的餐桌服务“Discover table service at McDonald’s”,引导路人们去尝试麦当劳特有的table service不仅如此,麦当劳还把自己金拱门的Logo做成了王冠的形状,暗讽汉堡王。

紧接着,隔壁汉堡王毫不示弱,在门口挂了一个广告牌予以回击“Why try to roast when you can’t even flame grill”,来推出汉堡王特有的烤肉汉堡,暗讽麦当劳连火烤都不会还吐槽什么。

两个广告牌距离只有几步远

一个强调自己的餐桌服务,一个强调自己的烤肉汉堡,两者都向顾客传递各自品牌的差异点,试图吸引更多顾客前来用餐。

其实在汉堡王和麦当劳互怼的历史上,这只能算是常规操作,而要说最为轰动的一大案例还要数汉堡王碰瓷麦当劳的Campaign:The Whopper Detour

为了推广自己的APP,汉堡王向人们提供1分钱的皇堡,用户只需下载汉堡王手机APP,并在麦当劳附近下单,然后就可以去最近的汉堡王店铺领取1分钱皇堡。这项Campaign曾使汉堡王APP冲到了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量第一位,并在短时间内下载量达到100万次,可谓是汉堡王碰瓷麦当劳系列中的大事件,不仅使其在各家媒体和社媒上获得了大量曝光和热度,还为其CMO Fernando Machado赢得了一次接受CNN采访的高光时刻。

此外,在今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汉堡王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本届最大赢家,凭借这个Campaign: The Whopper Detour收获包括3个全场大奖在内的12座狮子,并获得了戛纳年度最佳创意品牌。

戛纳国际创意节汉堡王The Whopper Detour获奖现场

本着“怼怼更健康”的原则,几乎每隔几个月,两家都会互相diss一下对方,但多半时候都是汉堡王去主动碰瓷这位快餐界的大佬。

今年1月份,汉堡王推出了一款叫做Big King XL的汉堡,与麦当劳的巨无霸类似,不过汉堡王称其比麦当劳的巨无霸多175%的牛肉。没隔几天,汉堡王又针对麦当劳推出了另一个活动:在1月18日这天,顾客们可以用手中过期了的Mac币去汉堡王换取一个免费的Big King XL汉堡。这些Mac币是麦当劳去年为了庆祝5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顾客可以凭Mac币领取一个免费的巨无霸汉堡,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今年3月,汉堡王又隔空喊话麦当劳。众所周知,麦当劳的快乐套餐(Happy Meals)一直是其招牌,而汉堡王则对此推出名为“Real Meals”的新款皇堡套餐,并在包装上用不同颜色代表人类的各种情绪,比如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悲伤,蓝绿色代表阴暗、郁闷的...但除了“Happy”,因为汉堡王说了“No one is happy all the time, and that’s OK”(没有人会一直开心,这很正常),并发布了名为“Feel your way”的宣传片,与美国心理健康机构合作一起去鼓励人们做真实的自己,抒发自己内心真正的情绪。

汉堡王Feel your way宣传片

每次看到竞品广告,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种想把它摧毁的冲动,当然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想想的阶段,汉堡王却丝毫不遮掩地把这个想法在移动端利用AR技术变成了现实。

在巴西,汉堡王推出“Brun That Ad”活动APP用户只要用AR扫描任何竞品的广告或文案,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团火,把竞品广告“烧”掉,之后用户就可以领取一个免费皇堡。在此过程中,汉堡王又借此推广了其引以为傲的“烤肉”特色。虽然宣传片中已经给竞品的Logo打了码,但根据打码后的配色和轮廓不难想到是麦当劳。

汉堡王“Brun That Ad”宣传片

汉堡王CMO Machado认为,“碰瓷”麦当劳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事儿,不仅提升了汉堡王的销量还彰显了其品牌性格。“轻松、欢乐、自嘲一直都是汉堡王的品牌调性,我们喜欢搞笑也能接受被开玩笑,我们不是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去做“欺凌”的事情。快餐店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场所,作为“挑战者”,我们一直试图在这个有趣的行业中做一个有趣的品牌”, Machado在接受Adweek采访时说道。

在TOP君看来,两家的battle更是一场双赢的博弈。不同于动辄就相互发律师函警告甚至去法院上诉的品牌战争,麦当劳与汉堡王虽然一直在互怼,但两者关系并不是去争一个你死我活,而是互相配合,像是相声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一样,他们在媒体和消费者面前表演了一场场充满趣味的battle,并借此引发大量曝光,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记忆点并在其中塑造了品牌性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