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不做思想的奴隶

你有被困在别人的思想里吗?

每个人都有。

这个软文化时代,我们咀嚼的,常常是那些被别人嚼成泥后,裹上香料和糖秀色可餐的信息和观点。在这个浅文化时代,很多人常常拒接,接受那些认知以外的东西,固执而狭隘

在这个泥石流般信息冲刷的时代,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被别人的思想束缚?

《学会提问》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

提出批判性问题,批评别人的观点,也批判自己的观点。

接受总是很容易,反思总是很痛苦。

1.什么是思想的奴隶?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网络上,你会看到很多的影评,而且还各不相同。如果你喜欢看书,你会发现每个人对一本书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喜欢听音乐,每个人的喜好也不相同,并有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看到一切,接受一切,什么都抛进脑子里,久而久之,你自认为是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别人塞给你的,你自认为的对错观,其实是别人的对错观,如此,你就成为了别人思想的奴隶。

但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2.出发点不一样,观点不一样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别人带跑偏的人,还记得看奇葩说的时候,常常被正反双方勾着走,正方说完,哇塞!好有道理;反方说完,哇塞,感觉又好有道理。结果,一瞬间,把自己迷糊了。

后来,经历多了,慢慢发现,我们的观点,都只是盲人摸象的一部分,有人摸到了大腿,有人摸到了耳朵,有人摸到了鼻子。每个人都觉得,大象是自己摸到的样子。

就拿普通青年到底该不该在北上广打拼?来说,有些人觉得,在一线城市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每天996、007的加班,挤公交挤地铁,一天往返3小时,花费又多,存款又少,还没有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在一线城市呆着。但也有些人觉得,一线城市很好,包容性高,生活很丰富,机会很多,普通人也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出发点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得出的观点自然也是不同的。

3.如果你想要拥有批判性思维,这几个阻碍了解一下

如果你不能用批判性思维反思问题,常常有这些原因:

1、价值观的不同。

对你来说,什么比什么更重要,这就是你的价值观。比如说,舒适比拼搏重要的人,选择了回老家过自己的小日子,拼搏比舒适重要的人,选择了留在北上广继续打拼。

2、操纵性论证。

事先挑选一些案例、故事,用它来支撑某个结论,得到某个观点,并“誓死捍卫”。

3、思考过快。

4、刻板印象。比如,学服装设计的都很酷。

5、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认为别人一点好,他身上的其他特质也很好,别人一点不好,其他地方也一定不好,这点在明星身上尤其明显。

比如说,如果一个明星,个人形象打造得很好,他推出的商品,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6、信念固着,偏执。

你毫不怀疑,没有理由,坚信着的东西,就是你的信念。这些信念,有些会成为你的阻碍。

7、可得性启发。

一种心理捷径。

比如说,当你问别人坐火车和乘飞机哪个更安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坐火车更安全,因为飞机出事故概率大。但其实,飞机远远比火车安全,因为一旦飞机出事,电视、广播、媒体等传播纷纷发布重头消息,这就让我们误以为,火车比飞机安全。

这就是一种捷径。人们根据能够想起某些信息的容易程度来判断事物发生的频率,就是获得性启发。

8、答非所问。

9、自我中心。

这里特别要注意知识的诅咒。很多学术高手,往往会陷入知识的诅咒。

当双方信息不对等,被知识圈禁的那个人,自以为自己懂的这个知识别人理应也知道才对。又无法向不知道这个知识的人,清楚解释是什么。就导致了别人听不懂。

10、一厢情愿。

4.提出一个好问题,比给出一个好答案更好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呢?

当你或者别人提出一个观点后,可以想想这些: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给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说话者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描述性假设?他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证据(直觉、个人经历、案例、证词、专家意见、名人名句、个人观察、数据、报告、类比等)的效力怎么样?有没有替代的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哪些重要信息被省略了吗?说话者的论题、理由和结论,除了是或不是、应该或不应该,还有哪些合理的可能性呢?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也就是学会了学会提问这本书的精华。

学会提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你得出事情的真相,可以挑战现有结论,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可以激发彼此思想的碰撞。

你学会了提问,你就拥有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结论,自己的主见,从而让你变得不再轻信,不再盲从,不感情用事,不再随大流。

每个独立的人格,都需要拥有这样一个问出好问题的能力。


文章原创首发,喜欢就关注@小唯e,陪你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