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话养生,中医教你应对 “ 秋老虎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不同时段养生重点
熬过了酷热三伏,终于迎来秋高气爽;湛蓝高远的天空,略带凉意的微风,你是否已经感受到,秋的脚步在靠近?
秋天向来被称为“多事之秋”,人会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现。另外秋天不同阶段对养生的要求不同:养生也要顺应天时。
秋天应该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分3段。秋风送爽,暑往寒来,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皮肤纹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也要顺应天时。
初秋:防暑保脾胃!
时间: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御暑热。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此时养生重在解暑降温、预防中暑。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处事不躁,以防暑热伤心。
保脾胃。此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最易伤脾,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饮食要清淡,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并且少食冷饮、秋瓜等寒凉食物,以免中伤脾阳。
小程序,
佐今明大健康平台 , 交易担保 , 消食养胃片 小程序
仲秋:防燥常秋冻。
时间: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防秋燥。仲秋时节草木逐渐干枯萎黄,人体也表现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常秋冻。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青壮年以及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此时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为越冬打好基础。
晚秋:避寒打“底补”。
时间: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避风寒。晚秋气候开始转寒,此时须及时添衣,不再适宜“秋冻”。深秋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打“底补”。不少人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其实,要想达到冬季进补的目的,首先应该在秋季调整好脾胃,晚秋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清肺暖胃粥
1、玉米糁枸杞粥
原料:枸杞、新鲜玉米。
做法:枸杞清洗干净用清水泡发,新鲜玉米扒去皮、择去玉米须,清洗干净,用擦子擦成细细的碴子。烧一锅水,水沸腾后将玉米碴子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熬煮,并不断搅拌防止糊锅。小火熬煮直到玉米粥粘稠,将泡发的枸杞倒入,继续熬煮几分钟,直到枸杞全部浮起即可。
功效:祛秋燥,延缓衰老。
2、桑葚粥
原料:桑葚20~30克,糯米10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煮粥,熟时加冰糖少许即可。每天晚饭后一小时吃一次就行。
功效:对由心血管疾患所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但脾胃虚寒、腹泻者忌服。
3、山药粥
原料:山药、大米。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碎和大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
功效:坚持喝一段时间山药粥,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4、茉莉花粥
原料:茉莉花10克,粳米50克,白糖10克。
做法: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放砂锅中文火熬成粥,放入茉莉花再煮片刻,用白糖调服。
功效: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肝郁急滞型急性、慢性胃炎。
粥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尤其要杜绝以下误区:
老人不宜三餐总喝粥。我国有句俗话'老人喝粥,多福多寿'。人老了,消化系统衰退了,适当喝粥的确有利于消化,但如果天天如此,反而对身体不利。由于喝粥不用细嚼,缺少咀嚼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老年人排毒。
END
佐今明制药
祝您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