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的在线学习系列:在线对分优秀教案汇编

《基于对分课堂的在线教学优秀案例汇编V1.0》
序言
张学新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教授
序言

疫情期间,全国高校众多师生探索、实践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国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这里呈现的优秀教学案例,都是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感谢所有参与老师提供案例!感谢中北大学李世伟老师的精心编排,让这些优质的内容以美好的形式出现在全国教师的面前!

案例汇编通过多种渠道免费分发,任何人均可到微信小程序“对分课堂荟萃”内随时获取。希望以汇编为起点,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贡献案例,不断完善、增加内容,成为全国教师共建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欢迎各类高校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关注、参考、传播和参与!

长按二维码即可免费下载案例汇编pdf word版啦!

1

早期的混合式在线对分教学

在线对分优秀教案

我先回顾一下这些案例的由来,让大家更好了解在线对分的内涵。

2014年的春季学期,我从香港回到内陆,开始在复旦大学教学,首先在一门本科生课程上尝试了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Dialogue,或PAD Class)新方法,获得良好效果。此后,对分课堂迅速传遍全国,在6年里发展成为本土原创教学改革的一个代表,获得高度认可,引发广泛实践。

对分课堂是一个新的教学范式,包含很多新理念,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非常细致明确的操作流程。如果一定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它,那就是它提出了四元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符合严格的标准、具有规范的流程,必须包含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四个核心元素。

很多人崇尚“教无定法”,却不知道这种说法与教学的科学性是严重冲突的。“教无定法”是第二位的,必须让位于“教学有法”。但是过去全世界一直没有明确表述这个“有法”的“法”是什么。对分课堂明确地提出,并通过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广泛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四元教学是最基本的“法”:不论是谁,不遵循这个“法”的教学一定(注意,一定)不能取得优质的效果,而要想取得优质的效果,不论是谁,一定要包含四元。

2015年,我开始思考,怎样把四元教学这个普遍规律与在线技术相结合。在上海易班杨佳老师团队的支持下,我和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温婷婷老师、上海理工大学的何玲老师在三门课上成功尝试了混合式对分。

以我的课为例,每一周我在实体课堂进行面授,学生课后阅读给定材料,在易班网站学习我提前录制的相关视频,完成个人作业。第二周,他们四个人通过微信,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汇聚小组讨论的要点形成小组作业。第三周,学生回到教室进行跨组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学生,与其它小组的代表交流碰撞。最后,我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回答他们提炼的问题。在线视频观看和微信小组讨论,都是线上元素。这三门课使对分课堂迈出了与线上技术结合的第一步。

这种方式下,每两周有一周,教师和学生要回到实体课堂。能不能脱离实体课堂,实现纯粹的在线对分教学?这时,我看到了一个视频,介绍Minerva大学的教学方式。基于一个纯软件系统,他们的教师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通过笔记本电脑发起教学,在屏幕上实时看到几十位学生的面孔,进行讲授、对话、讨论等。这个系统很先进,我非常希望国内也能有类似的软件系统。

2018年4月份,我前去北京参观,第一次见到了空间站的设计者王涛博士,了解到讲课需要直播架构,而小组讨论需要视频会议架构。在线对分需要两种架构的整合,而这正是他们系统的特色。相比之下,Minerva仅包含视频会议架构,只能进行小班教学。国内公司有这样的实力,让人高兴。这样就开始了新界技术团队和对分团队的合作。此后的两年间,新界努力去实现对分教学特别需要的小组讨论功能,并和我们先后三次进行内部测试,基本实现了预定功能。

2

疫情期间的在线对分实践

在线对分优秀教案

正当我们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验证时,出现了新冠疫情,全国的教学都转向了线上。很多在线下运用对分特别熟练的老师,从2月的中下旬开学,主动、自发地探索如何在线上进行对分教学,很快涌现了一批成功的案例。这是第一次教师和学生分处不同的空间位置,完全脱离实体课堂进行的纯粹的在线对分教学(Online PAD,或OPAD)。

相比之下,我自己从3月7号第一次上课,较晚才开始尝试在线对分的。前四周,我通过QQ群进行直播,直播后学生自己安排读书、做作业,第2周第一节课,先按预先建立的QQ群,4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再全班一起答疑。第2节课,我进行直播授课并同时录屏,学生自由选择当场听课或事后看录屏视频。直播或录播之后,学生做作业,后面的流程跟前面一样。这四周进行得非常顺利,从学生的作业、讨论和答疑情况看,学习效果虽不如线下,但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因为得知Zoom有自动分组、建立分会议室功能,从第5周起,我的两门课同时转换到Zoom平台。刚好这一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要到我的课上听课,也见证了我们在Zoom平台上的第一次教学。对分教学的流程还是一样的,只是无论是直播、分组讨论还是答疑,都在Zoom软件内部一站式完成,非常方便,听课的教务处领导也很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的对分实践越来越成熟,老师们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探索、创造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方法,给在线对分带来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性,体现了优秀教师群体巨大的创造性。有的用钉钉、有的用腾讯会议,有的做直播、有的做录播,有的在对分易里开展论坛讨论,有的通过语音做小组讨论、有的用文字交流。除了高校,一些中小学也实践了在线对分,非常令人赞叹。

老师们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总结,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形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案例,先期是通过对分课堂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对分课堂荟萃”分享出来的。这些案例中,有的被学校教务部门遴选为优秀在线案例,通过学校公号传播,甚至被全国性的教学公号转载,有的被学校推荐参加评比,成为省级在线教学的优秀案例。

这个案例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多样性背后,是教学方法的统一性。不论怎样的网络平台,不论怎样的操作方法,所有的案例都清晰体现了四元教学,都统一在对分课堂的基本框架里。这就进一步验证了对分课堂对线上教学的普适性。

3

未来在线教学的重点改进

在线对分优秀教案

在线教育的主体不是在线,而是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前三个要素分别是教师、教材和同伴,都与是否在线无关。同伴提供了小组讨论的基础,是学习深度发生的必要元素,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在这三个元素之后,才是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其他元素。

一些网络技术能增强或扩大前三个教学要素的效果,但不会改变学习的本质。比如,网络技术让师生身处异地,超越时空,让学习留痕,温习或评价更加方便、精准。

但也有网络技术,初看是有益的,但仔细分析却可能是高度局限性的。比如,很多授课以视频的形式完成,很多在线课程也鼓励教师录制视频,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传统课堂的面授过程中,教师有即兴发挥,出现口误等小问题是很常见的,学生也不觉得是很大的问题。但到了录制的视频里,这些错误就似乎显得特别刺眼,弄得老师们反复录制,求得完美无缺。但完美是需要代价的。以播音员为例,做到95%准确,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如要求100%的正确,就要困难得多。

教师授课到底需要不需要出口成章、完美无缺?说错了,随即更正过来,是不是大问题?西谚说,犯错误才是人(To err is human)。一门慕课给大量的人群反复看,值得追求尽善尽美。但绝大多数教师绝大多数的日常授课是一次性的,不太需要反复观看。即便两个班讲同样的内容,表述也不一样,很难标准化。这种情况,似乎不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把视频做得很精美。

一个折中的方式是,教师选一个时间直播讲课,时间适合的学生在线听课。教师能感受到学生的存在和反馈,容易进入状态。讲课的过程,同步进行视频录制。课后,把视频上传平台,让其他学生看录播来学习。这样直播 录播的方式,自然而然,既让教师轻松,也能照顾学生的不同情况。本学期我的两门课都是这样进行的,学生反映很好,我自己也很轻松。如果以后再次需要进行大规模在线教学,推荐老师们考虑这个方法。

播音员说话并不自然,而是十分刻意的行为,越刻意,越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录播也是如此。应该推崇真实、自然的在线教学。直播和录播的选择,其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想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就不要过于执着教得完美。可以在教的行为上降低一些标准,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的质量,实现教与学的均衡。

在线教学应该帮助教师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让教师更多考虑,讲完之后,如何给学生好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其实,视频并不是最好的课后学习材料。学生到学校是来读书的,最好的学习材料,能够也值得学生反复研读的,一般而言是书面材料。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很多学生在没有纸质教材的情况下上课的,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口语授课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未来的在线教学,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

刚开始做在线教学,大家经验不足。出于各种考虑,很多学生和教师都不愿意露脸。学生看不到教师,影响授课效果,教师看不到学生,很难监督学生。实体课堂上课,学生如果到课堂上说,“我带个头盔,不让你看到”,是不可接受的。线上课堂,也应如此。学习过程中露脸是一个必要条件。未来的在线学习,应该要求学生安排好学习空间,呈现自己的影像给教师,这对保证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当然,技术平台要精心设计,如提供美颜功能,让普通人也能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线上。

技术平台也要精心设计,更系统地整合各种功能,比如分组讨论、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过程留痕、留痕内容的呈现和分享,手写板的利用等。新界公司的Class 平台在这方面已经有非常好的设计。

4

在线教学的未来

在线对分优秀教案

如果人们能就前述的一些重大问题取得共识,技术平台能更系统化、更流畅易用,常规的学校教学,特别是对分教学,就能非常顺利地在线上完成。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扩大教学的班级规模,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讲授法当班级规模较大的时候,比如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人,教学效果会显著下降。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越多,教师越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学效果越无法保证。

对分课堂通过引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潜力,无论班级规模多大,都能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线对分可以用于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学生规模的班级,做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在线学习。

比如,常规的在线对分,一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40名学生进行直播授课,随后40人进行独立学习,再分成10个4人小组在网上开展讨论,每个小组总结3个问题,全班汇集30个问题,通过后台技术分析,提炼出学生关心的前5个重要问题,由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研讨。

在线对分最复杂的环节是小组讨论,但由于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4人,技术难度与班级规模呈低复杂度的线性关系,班级规模可以很大,即便扩大10万倍到400万学生,在技术上也不难做到。这样,通过现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有巨量学生的班级,基于对分课堂开展教学,实现超大规模在线学习。

传统的线下实体课堂,班级规模很难超过数百人。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新模式,虽能实现几十万人听一门课,但仍然是传统的被动教学。通过在线对分实现的深度学习,在广大的人群中引发思考与创新,将对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巨大变革。

比如,针对一个特定议题,400万学生的观点汇集,能深刻反映宏大群体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观点。基本汇聚的观点,反映了群体的共识;分歧严重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以暴露并发生碰撞,让整个群体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以认知冲突促进思考,带来思想认识的深化或改变。一个教师,原来线下的一次课只能带动40个学生的学习,基于OPAD在线对分方式,在保证基本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扩大规模10万倍,带动400万学生的学习。这样教育效率的巨大提升,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也有望揭开大众教育的新篇章。

与新界公司和一些高校合作,我们正在探索这种可能性,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线教育在中国的明天一定更美好、更令人神往!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