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站桩养生、太极拳、开胯
欢迎武林朋友分享转载收藏。我们一起振兴国术。
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从不动中求速动,从无力中求有力,从拙笨中求灵巧,从平常中求非常。王芗斋说:“功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以下坐上。”是说从站桩开始,要明白什么是自然本能、力感如透电、一触即发,弹簧力怎么做,内劲真力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练出来,虽然一下做不出来,但是有了目标,明白了怎样去做,明白了拳理,很快即能成功。从上坐下,好像建楼房一样,先打地基,用石头、沙子、水泥……只懂这点,如不给你说还要买砖头、钢筋、门窗……工头一会给你说买这一会给你说买那,弄的你顾了东忘了西,晕头转向,如你在没打地基之前工头就先给你说好要买哪些东西呢?
站桩如同攒钱一样,桩法对了你能攒到大钱,桩法不对你只能攒点小钱。矛盾桩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在桩上过不了关,找不着东西而忽略。站桩一般在站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最好,是说桩法标准,桩法不对你站八个小时也无用,这好像大车拉东西一样,人家车拉了50吨重的东西,你的车都是开了空车来回跑,这就是站桩身上没有东西,有人站桩一个小时后手发冷,上身摇动这说明你站错了,正确的桩手不冷,手冷是因为你的手指都用劲了,产生气血流通漫全身导致手冷,身子摇晃说明你的脚没有扒地。
王芗斋说:“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前三后七,惯力克敌;前五后五,六争制彼。”矛盾桩是上松下紧,身体放松,你的下盘才能得到充实,身子上紧你的双腿,如在大海里游泳使不上劲,站桩两手中指微外挑,做到点紧(手脖要紧)上提,沉肩坠肘紧而不僵,松而不懈,膀要扣,膀扣背才能圆,头要上顶,头上顶不是直接上顶,而是下巴磕往下往后靠一点,这种头直法才是真经。如果头上直,下巴磕抬的很高,这在实战中对方一拳就能击中你的中线,在实战中没有头直的,都是含胸,胸部肌肉放松,胸口内含,两肩微向前合、拔背,两肩当中脊椎骨有鼓出之意,并微上拔起故名含胸拔背,眼睛要放松,不怒视,眼睛放松于下巴磕,头直、含胸拔背是分不开的,基本是联系在一起的,腰要放松,腰放松是慢慢松下来,但不能向后鼓,松下来还要有上提之意,肛要提,二股微微用力臀部向前送,腋胯,两膝向前指上提,大腿肌肉微拧在一起,两腿如一条腿,裆要圆,大腿外侧吃力就对了,膝要前顶,前脚脚趾扒地,脚掌用力,后脚脚趾扒地,有外顶上提之意,两脚心含空,前伸后缩,臀部似坐非坐,要体会全身上下富有弹性,将来的发力都要从这里体现,腹部长圆,呼吸自然,两手不能超过两脚,两膝弯度不能超过两脚,这样的精气神就有了,全身形成了一个整体,有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烈马奔腾之感。上松下实,腿脚没有力量是不行的,力生于根,腿好比大炮的架子,脚好比大炮座,炮弹发出会产生坐力,如炮架炮座差的话能打好炮?再一个就是三半四似。三个半是:膝半屈、臀半圆、腋半虚;四个似是:似坐非坐,似靠非靠,似笑非笑,似尿非尿。另外两手的意念如抱一棵大树,用意不用力,两腿要不断的做紧松意念,用神经支配,这样一来,随着站桩的时间,功夫也越来越深,从大动求小动,以小动求蠕动,从蠕动求不动,从不动求速动,砰的一声力量就出来了,自然形成本能。站桩很多人感觉好像在罚站,感觉不出站桩可以练出什么功力,这就是没有抓到站桩的要领,这是诀窍的问题。 从头到脚地找,总算调整好了姿势,但是一回去就忘了,还是接着罚站。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还是没东西出来。站桩是内家拳登堂入室最重要的步骤,站桩练好了,内家拳才练得出来,站桩练不好,拳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而且样子是一个很差的样子,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样子。站桩是内家拳的法门,而「意念」是站桩的法门!站桩为什么要用「意念」?又不是打拳,干嘛要意念?用意念才能站出它的效果。很多人站桩,就是站!站!站!……意念?就想:「我站」「我是在站哪!」刻意去加强「站」的意念,两三个月下来, 打拳还是没有意念,推手还是没有效果,这就是意念的「方式」不对!站桩用意念站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刚开始最基本的,就是要「内视」,自己看自已,「内观」。内观有两种,一个是从心里面看,一个是把自已列为第三者来看。首先,头要顶,后颈要直,轻微的往上顶,不要往下看。如何去体会「桩」整个的感觉?头顶悬,然后沉肩坠肘,肩和肘都要放松,把手轻轻旳抬起来,五指微张,轻轻的拉开,一点力气都不要用。然后坐胯,胯往下坐,坐胯就是当坐胯时要感觉此处(胯部)是折的,不要斜出去,重心已往前冲出去了,那样永远站不出东西来。 坐胯时尾闾到头顶,一直线往下垂,这时就可以知道重心在哪里。然后屈膝,屈膝时要把大腿稍微往内移一下,不要开开的,要往内收。往内收的话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到一个点,就在两脚的中间。要内观,很多人刚开始站,眼睛睁着没办法「内观」,所以刚开始站可以闭眼, 从头想到脚,这个姿势正确以后,就会发现脚板是很沉重的, 所有的重量压在脚板上,上身一点压力感都没有,全身放松。很多人站桩时,为什么手会僵硬?就是意念没法放松手。如何用意念?可以用两个方式:一个是自已站在里面看自己,从头想到脚,「全身的放松」是一个很重要的意念,很多人发现手是僵硬的,这是意念运用不对,意念运用不当时,很容易把肌肉紧绷住,所以要完全放松!从头想到脚是什么意思?就是刚刚提的每一个要点都要想到,头、肩、肘、胯、膝,然后到脚,先把所有的姿势调整好,然后放松全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头顶悬时,背脊是直的,就是要涵胸拔背,涵胸拔背不是弯腰驼背,背是直的,尾闾要收进去。」另一种是自已假想自已站在旁边看自已,这样可以看出那里错,因为看别人时很容易看出错在哪里,自已站时却不知道,站桩刚开始最重要就是用这种意念,好像阿里巴巴,心里一想「芝麻开门」,门就开了。这似乎玄了一点,无法完全用言传,自已去体会,只有尽量去揣摩。意念就是这种意念,研究到这个程度,每天站桩时,就可以每天很轻松地把姿势站出来,一站,全身是松的,肩膀不僵硬,手不会酸,气不会浮,重心就在两个脚板上,可以发现两个脚板是很重很重,所有的重量都在脚板上,这是第一个阶段意念运用成功,然后准备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做完以后,全身是松的,重量就在脚底下,这时候就做到一个「整体性」,这是内家拳很重要一个问题:「整体性」!练不到这个整体性的话,打拳永远是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没有一个很圆的感觉,动作出来就没有力。如果身体松的话,表现出来的的动作就是一种很柔的动作,在很柔的动作当中,会体会到脚的重心,实际上内家拳所有的力气就是一种反作用力:本身的重量赋予地面,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再产生的这个力量才是内家拳真正的力量。所以,内家拳不是强调肌肉强壮,而是强调整个人的意念,跟身体的整体性,精神性的,统和性的配合,才能达到这种力量的发展。懂得重量在两腿之间的时候,就晓得重心怎么下去,重心下去之后,就晓得怎么样它可以弹上来,站得很稳的时候,沉下去的时候,轻轻动,就感觉身体像一个弹簧,在那边弹。这就是最基本的发劲的原理,第一个阶段做完了以后,懂得所谓的整体性,然后第二个阶段的运用是,如何来进一步感觉所谓的「意念」。拳经上常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所谓「拳无拳」就是要打拳没有去想用什么招式,可是出来就可以发挥到要发挥的东西。举例来讲,一个人攻击你,很简单,要怎么挡,怎么闪,你一出手,他就飞出去了,很简单,这叫「拳无拳」。「意无意」呢,虽然拳强调用意念来练,可是不能刻意去用意念,如果刻意用的话,这东西就会变成一个很死的东西。拳无拳,意无意,可是无意之中,却表达出一个东西出来,在无意之中有一个真正的意思,人家打你的时候你根本就不要想,就使他出去了,这就是真意,达到练拳的目的。达到这个「无意」的时候,要体会自己另外一个站桩的方式了,一站就很自然,一站就可以感到自己很沉,很沉,可是不是很硬,不是一堆大石头,是一个很柔软的东西,虽然有一个很沉重的吨位,但是很软很柔,所以当别人攻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会被他一攻击就硬掉了。假如是一个很硬的东西,一攻就碎掉了;如果很柔的话,对方攻击,会有一个弹性产生,可是对方无法动你,因为你有一个很重的吨位,这就叫做「沉」,前面的「柔」也就是所谓的「松」, 能达到「松」,「沉」,表示达到、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那这个意念要怎么运用呢?必须想自己这样站着,站着以后,觉得两个脚就跟插在地上一样,就像一个草,风吹的时候会动,可是会弹回去。站着要感觉自己是和空气之间产生一个作用力,必须要有那种敏感度,这种敏感度练出来以后,就会产生所谓「虚实」感觉。连空气这么微弱的东西,都能感受他给你产生的压力,所以以后要运用的时候,对方力气刚要出现,就晓得他要发力了,在他发力之前,你就可以阻止他。再回头讲这个意念。自己把自己当作是风中的草,永远会回来,弹回来,而不是一吹就倒过去了,人体练到这个地步时,表示站桩已经完全达到草的效果了。东西已经出来了,柔、沉、整体性、怎么去发力……这些东西很自然的就会出来,体会到这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意念,以后打拳就晓得什么叫真正的意念,不是刻意强调手上,也不是丹田,但是一站出来,神就出来了,这就是意念的产生,可是不是刻意强调「我的意念要出来」平常在训练自己的时候,要培养出这种意念,而不是「要注意哪里」那只是「注意点」而已,不是真正的意念,练到这个阶段讲的所谓意念,就是一出来,很威武的样子,没办法侵犯,这就是站桩可以练出来的东西。当练到这个程度时,后面会有很多东西会跟着不断地出现,不必刻意的去要求,只要每天站桩站桩,然后在练拳架时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出现,根本不用去「我要想这个」「我要想那个」,那已经失掉「真意」了,那内家拳就可能练不到一个很好的境界, 只能练成一个「对拳架子很熟悉的拳手」而已,不是一个武术家。这些东西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站桩的东西不是单纯地练就可以练得出来,也许第一个阶段可以练出来,第二个段可能就练不出来,这些都需要平常不断地看拳经,拳术的书籍。还有就是要长期的「自己练习」,练习不是不是一大堆人练习扎在一起练习,练完了回家个澡睡个觉就完了,真正的练习是必须「自己练习」,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练习,在独自练习之中还要去思考,然后慢慢地意念这些东西会很自然地产生。再有有人问:头顶悬,脑部会不会充血?那是一种感觉,轻轻地,发觉头颈是直的,就像有根线轻轻拉直一样。然后手脚有一个张力存在,这个张力就像一根「线」一样,若是一根「棍子」,对方用力压下去才感觉力气来了,线就是一种张力的代表,只要轻轻地动一下就可以感觉它在波动,灵敏度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所以在练时,都要放松,放松不是松得无力,要保持一个张力存在,就可以练出灵敏度,可以练出虚实感,懂得什么叫虚,什么叫实。还有人问站桩和马步,弓步有何不同?站桩和马步、弓步没有所谓的差别,以前人站桩就是蹲着马步站桩,现在人的身体状况没有以前人那么好,现在人站桩都是高高地站,可是等到练到一个阶段,有一个强有力的爆发力时,就必须蹲着站桩,要诀是一样的,现在人没有那样强壮的肌肉,假如蹲着站桩,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只会体会到痛苦,无法注意到全身每一个部分的细节问题,实际上它就是一样的东西。 站桩蹲得低,手产生一种张力感,这是一种姿势的问题,马步、弓步就是练持久力, 让腿有强劲的耐久力,这个耐久力出现以后,然后去站桩。站桩目的是练敏感度,怎么去运用肌肉,等到马步已经练得很有力气,然后去感觉身体,很自然就和身体结合在一起。又有人问:何谓虚实感?例如推手,有时对方力气已经来了,来不及应变,就是没有虚实感,所谓虚实感就是「敏感度」,对方刚要用力,已经感觉到了,在他力气还没有出来时就把它坐掉。简单说虚是无力,实是有力,可是练出来以后,虚实可以代表很多层次的意思,实际上它所代表的就是跟『阴阳』一样,现在可能不懂以后练到一个程度自然懂,简单讲,一个架子站出来,就有所谓虚实,这虚实不是敌人的虚实,而是本身的虚实,如形意拳的三才步,要虚要实,就是所谓『单重』。又有人说:身体若有一点发热,如何?不要理它,调息就好,不要刻意去想它。另外,坐胯一定要收尾闾,屁股不要翘出来。不坐胯,力量下不去,就无法产生反作用力,身体的力量在某个地方已经跑掉了,没办法落到脚板上去,也就无法产生地面的反作用力。还有样子不对,表示一开始就没有下工夫,一开始基本功就要扎下深的基础,到以后才会有很深的发展,一摆出来姿势就很标准才行。若是用所谓的「意念」,姿势却不标准, 永远练不出来。站桩一定要坐胯,坐胯有个好处:「三折」,没有「折」,动作无法变化,力量、动作变化不出来,会很硬,「折」是很有弹性的东西, 收才能发,从脚至膝、胯、手至肩,人身有三大折,每大折有三小折,胯是中间这一折,非常重要,一定要坐胯,有折,高马亦不妨,无折,再低也无用。没有折就没有力量,也没有弹性,死板板的。再来要进一步体会虚实,虚实是处处有,每个地方都有阴阳,力量、架势、搭手、甚至无形之中的变化,都是。站桩里的意念,就是这个东西!虚实是很复杂的,很奥妙的,要懂得拳的奥妙,三种拳都懂,若不懂,练再多拳也不懂。观念的问题要用身体去印证,练出来就是你的,否则不能算「懂」,要练出来了, 才知道想的对不对,还没练出来时,观念都不一定对。内家拳,要把动作整个放慢了去练习,无论比个架势,打个动作,要注意头脑在做什么,讲精气神,一起手、一蹲步,整个身体的动作很完整,身体和四周的环境结合为一体,「站桩」讲争力,就是和空气的接触,怎么接触?依照基本的方法来练习,上下左右前后六合, 去感觉,就会有精、有气、有神。架势的转变,都是「精神」的发挥, 才能懂到真正的喜悦!要练,就要得到它,不要辜负了练习的时光。
站桩摸劲到底摸的是什麽?寻找整劲?这答案是不是太简单也太笼统呢?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摸劲。站桩时不应像块木头一般地枯立不动,因为这样做是站死桩,于技击无补。站桩时一直随意念全身前后微微晃动。例如站浑元桩时,意念想把怀抱中的树往前推,那么头要微微上提,也要往前领。后脚往前蹬,前脚往下踩,两胯两膝往前内合。身也随之微微往前移动,两手也从左右微微往前往下挤合。当意念想把树回拉时,动作便相反。这种微微晃动的动作很小,只有一二毫米而已。往前去时要随时能往后回,往后回时也要随时能往前去。这样前前后后的做,日久功深,动作会越做越细,表面看来好像不动,其实里面动得很快。这是比较高级的练法,也正是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可以说摸劲是很细小的试力。例如做勾挂桩摸劲时,把动作放大,加一个前推的动作,之后还原,便成了勾挂试力。摸劲找的是一个完整的间架,在头领脚蹬的前提下,全身微微一动全动来培养整力,以备试力、发力、推手及实战之用。这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刻苦锻炼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摸劲时最重要的是要放松,不能用拙力,也不能太刻意,以致全身僵硬。轻轻松松地练,半年体内会有一团东西,很难说它是什么,有点像是体重。这东西使站桩、试力、发力时很轻松灵活也很沉重。能轻松灵活是因为能放松,如果用拙力,身体僵硬,这东西是不会出现。感到沉重是因为它像体重。一举一动要是能加上体重那就很厉害了。站桩摸劲能摸出这体重来就很好用。做前上发力要把这体重加上去才会更有威力。做后下发力时,设想两手握着挂住在高处的滑车的绳或拉杆,想把重物提起。两手往下拉时,跨要后坐,体重也要下沉才够力拉动。所以发力时要用体重。试力时也是如此。在平推,勾挂,分挂旋法试力,往前推的动作要加上体重,往后回或后挂的动作,胯后坐也要加上体重。这样试力便能轻沉兼备,用到推手上便威力很大。推手时很多人都能用体重把对手压倒。用勾挂,分挂把对手挂开也要胯后坐用体重来帮助才会有效。俗话说:“练拳容易换劲难”,何谓换劲?人在生活工作中已经养成了局部用力的习惯,一用力就是局部而不是整体,局部用力的诸多弊端主要体现是:断、没有连续性,僵、气血不流畅,死、变化不灵易为人所乘,这里不一一祥叙了,可以说局部用力是拳术之大敌,改变这一习惯并找到拳术需要的浑圆力或曰整体力站桩是最好最快的方法。站桩看似简单,但站对了不容易,有人站了多年依然换不了劲,入不了门,甚至越站越感到没意思,最后放弃。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得法,即使姿势正确,死站和空站也是不行的,首先要清楚站桩的目的就是换劲,换劲的过程内涵丰富,很有趣味,如果感到枯燥证明没有练对,这个过程需要层层深入,顺其自然,通过意念诱导,逐步改善人体的动力平衡,把正确的用力习惯变为本能反应,养练合一。站桩是在有规律的微动中不断调整姿势的平衡过程,此时人体结构处于最省力最得力最舒适的状态,随时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力。这种微动是用意不用力,有那么点意思就可以了,也就是往哪方面都有点动的意思又哪方面都不突出,这种静中动是内在周身矛盾斗争的结果,人在这种状态中是兴奋的又是安静的,是丰富的又的单一的,全身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弹性状态,松是为了反应灵敏和气血流畅,紧是为了维持挺拔饱满和蓄势待发。要注意的是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碰哪儿都没有,碰哪儿哪儿有,力象层层波浪,可渐渐增迅速减,也可迅速增缓缓减,可突然有也可突然无,不断调整平衡,不断变化松紧,站到随时随地都有感皆应,走行坐卧不离“这个”时可以说达到站桩换劲了。
站桩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管用,但站桩的确对非常多的慢性疾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包括:亚健康、长期疲劳乏力、气血不足、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胃溃疡、慢性肠胃病、便秘、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肝炎、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肾病、风湿、耳鸣、腰肌劳损、痔疮、经络堵塞、多发性脂肪瘤、湿寒体质、阳痿、痛经、月子病、宫寒、四肢冰冷、痛风、骨质疏松、排湿、排毒等,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长期坚持站桩,均有明显效果。
愿更多的人受益于站桩,一起践行,享此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