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未逢敌手:中式家具之五美
--王世襄《锦灰堆》
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式家具在近几百年来受到举世公认和推崇的根本原因。
中式家具,擅于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王世襄老先生,曾将其总结为"五美",即木材美、造型美、结构美、雕刻美、装饰美。
首先是木材美。
从明代开始,考究的中式家具多用紫檀、黄花梨、花梨、酸枝、鸡翅木、乌木、铁力等名贵硬木制成。
这些名贵硬木,普遍质地坚韧,或以委婉迂回、行云流水的纹理胜,如黄花梨、花梨、酸枝;或以古雅静穆、致密凝重的质色胜,如紫檀、乌木、铁力木。
虽然外国家具也有一些用名贵的硬木制作,但一般仅限于少数的宫廷或贵族家具,总体数量极少。
由于名贵硬木本身的色泽纹理就已非常美观,所以很少施用不透明的髹漆,而只用透底的生漆或蜡,借以充分展现木材本身的质感和纹理等自然美。
美国檀香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家具
其次是造型美。
经典的中式家具,空间的虚实分割、构件的粗细短长、弧度的弯转疾缓、线脚的锐钝凸凹,都让人惊叹的恰到好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工艺水平精湛成熟。同时,硬木的使用也提供了实现优美造型的基础。
用软木制作家具时,为保证家具的牢固性,用料的承重件、横断面及连接部位一般都做的比较粗大。
而名贵硬木,由于质地坚韧,承重件、横断面和连接部位即使很小也不影响牢固性,所以可根据造型需要做的或粗或细。
正是有了这些条件,中式家具简练、劲挺、柔蜿、玲珑、典雅、空灵、清新等经典的造型特点,最终得以实现。
第三是结构美。
中式家具的榫卯工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世界家具之最。
由于硬木质地坚实细密,匠师们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各种不同的榫卯构造,并且即能互避互让,还又能相辅相成,可谓精巧绝伦。
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销,鳔胶也只是辅佐材料,仅凭榫卯就可以做到扣合严密,天衣无缝。
用王世襄老先生的话说:“对比之下,外国家具离不开螺丝钉销,金属构件。中国的榫卯,实非他们所能梦见。”
美国费城博物馆成系列的收藏了中国家具
第四是雕刻美。
中式家具的雕刻,有阴刻、高低浮雕、透雕、圆雕等诸多精雕细刻的技法和流派。
清式家具上,雕刻花纹图案整体较多、较满,通常是八宝吉祥,飞禽走兽,山水楼台,人物故事,灵芝卷草,鸾凤螭龙等一些代表吉祥瑞庆题材。其中虽然有些因过于求多、求满而显得繁冗,但也不乏超凡脱俗、焕彩生辉的精品之作。
明式家具雕刻不多,偶施雕饰也是以线为主,或应用小面积的精致浮雕和镂雕等,点缀在最适当的地方,与大面积的素面形成鲜明对比,画龙点睛,更显灵动。
第五是装饰美。
中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异彩纷呈,既有不同木质的镂刻填嵌,如:紫檀嵌黄杨、黄花梨,黄花梨嵌紫檀、乌木等,也有用玉石、玛瑙、螺钿等作嵌件的“百宝嵌”。
中式家具部件边缘的流畅线条,也是一种装饰。包括家具上如合页、提环、拉手等金属什件,同样既具有使用功能,又是装饰构件。
另外,中式家具独具特色装饰手法,是把部件做成装饰,并服从于结构的需要。如各种牙子、券口等,这些部件不但增强了家具的牢固性,同时也是让家具更显灵动的装饰。
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洗礼,中式家具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中国器物中,能被收藏界广泛认同的,第一是瓷器,第二就是中式家具。
最早对中式家具做出研究的也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古斯塔夫·艾克、乔治·凯茨、安思远、夏洛特·郝思曼等国外的收藏家。
如今,在全世界的每一个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中,几乎都收藏着中国的家具。
可惜,现在许多中国人却已对中式家具知之甚少,大部分中国家庭所追求的、使用的也都是西式家具。
殊不知,在国际上最受艺术品界推崇的、最受家具设计界膜拜的、被称为"世界家具三式之首"的,恰恰就是中式家具。
这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遗忘,或许,也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