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凤冠出土,奢侈精密斐然,女主人的故事更传奇

201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开了一个"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其中展出的一件凤冠堪称史上最奢侈华丽的凤冠,凤冠上镶嵌了370颗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金银等名贵的宝石,全身共480多个零件,极尽奢华而且做工复杂到不能想象。最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在这件凤冠上发现的金珠竟然只有0.1毫米,用显微镜才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我们今天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做工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雕琢出这件奇宝的。

这件凤冠的出土背后还有这一番来历,2001年11月中旬至2002年1月,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正在为新的校园建筑做考古勘探,结果在地下发现了一个超大墓葬群,足有182个之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墓地就是公主李倕的墓,没错,她就是史上最奢华凤冠的主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在对墓志进行研究并结合史料推演,断定李倕即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女,可惜身为公主命却无福享受,据说记载李倕死时年仅25岁,或许也是家族不愿接受这位金枝玉叶竟然如此红颜薄命,因此在给她下葬时也是想尽了办法厚葬她,所以在时隔1200年之久的今天,我们竟然依旧可以瞻仰这位公主的显赫财富。

据《唐李倕墓: 考古发掘、保护修复研究报告》中记载,由于李倕墓历经千年的机械性挤压和渗入雨水的冲击浸泡,她的许多随葬品,特别是质量较轻的随葬品,如漆器、冠饰及饰等,出土时已经偏离其原始位置。一些物品保存状况较差,如衣物已不复存在,仅在局部见到织物痕迹;由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和録松石、红宝石、琥珀、珍珠、玛瑙、贝売等材料制成的冠饰及佩饰部件发生错位,一些珍珠、贝売出现了粉化现象。

这些因素及发掘工作工期迫切的情况,使得在考古发掘现场直接完整提取冠饰和身体佩饰等文物变得异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联合德国考古专家首先对提取的头冠石包进行了X射线探仿检测并依此制定了打开石海包后的修复保护方案。随后的工作包括显微镜下的观察、照相记录、用小型工具選层清理、对脆弱质材料的加固、痕迹的清理、组件的修复、复原组装,以及对其组合关系的分析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考古,历经两年多细致的实验室工作,这个由500余件不同材质的构件组成、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冠饰才得以被修复和复原。

值得一提的是,李倕的墓志为其丈夫所写,墓志中这样写到:"有子在于襁褓,终痛弥天之别。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大致意思是,看着尚在襁褓内的孩子,心头犹如刀割般的剧烈,专家据此推测李倕是因难产而死。佳人早亡,天不遂人愿,这是最令活着的人悲痛,这让我们想到中学课本中的项脊轩志,也是悼念亡妻的悲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斯人已逝,就算活着时风光无两,这大好风景又与谁携手观看呢。

参考文献:《唐李倕墓 : 考古发掘、保护修复研究报告》

文:西轮组

(0)

相关推荐